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结论
-
作者: 创古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800
-
修持佛法时,试着记住七金刚论题的要义。如果我们热切地学习此七金刚论题,所累积的功德将甚于供养三世十方一切诸佛溢满黄金及珍宝庄严的宇宙。事实上,聆听及彻底了解七金刚论题的功德,大于菩萨持守身、语、意戒律数劫的功德。此外,对此教本的内容产生强烈信心所聚集的功德,大于长期修持四静虑的功德。最后,《宝性论》本身宣称学习此七金刚论题所累积的功德,甚于修持布施、持戒及禅定波罗蜜多的功德。
仅只学习如此一个教本,如何能累积甚于修持布施、持戒及禅定波罗蜜多的功德?开展布施心可累积极大的功德,终将增长个人财富;持戒重大功德,将带来生于较高之道的快乐及圆满的身相;禅定的成就,将使行者的心安住于定境,使一切烦恼暂时平息——还有什么会比开展此三种卓越的功德更为重要的呢?
自轮回解脱并完全证悟的主要障碍是“二障”:烦恼障及二元知障(所知障),因此,清净、去除这些障碍至为重要。在究竟上,唯一能净除这些障碍的对治,是梵文所称的“般若”——自禅定生起的殊胜智慧。由于没有其他方法可铲除这些障碍,故开展“般若”是成佛之道极为重要的层面。但是,“般若”是如何升起的?
智慧可分为三种:由学习升起的、由思惟升起的,及由禅定升起的。藉由禅定生起的智慧,我们能慢慢地清净烦恼障、知识障及习性的微细障。除了完成证悟的究竟成果之外,真正的菩提心将在我们的存在之流中升起。成为立即的利益。开展菩提心能强化我们达到证悟的意愿,使精进、禅定及智慧自然升起;菩提心的无间愿力使菩萨不再落入染污,并迅速得到最终的成果。
但是,我们如何开展如此殊胜的智慧呢?最主要的,证悟是藉由圆满“离弃”及“证知”这两种功德而达成,“般若”则由学习及思惟佛陀言说及阐明佛陀言说的论注——例如《宝性论》——而升起。因此,仔细研学《宝性论》,“般若”将绽放,我们将能达到圆满证知的功德,这种行为蕴涵着极大的功德。
第一类法教——佛陀的言说——涵盖何种法教?首先,此类法教必定至为深奥、极富意义;第二,此类法教必与真相应和,因此自然是有益的;第三,此类法教必能平息烦恼;第四,此类法教必能指出平和与快乐这道。换言之,无意义、增加烦恼、引离平和与快乐的教导,必然不是佛陀的言说。
我们只能仰赖佛陀本人的言说吗?不尽然。我们也能信赖佛陀之后那些博学及修持有成的追随者所撰著的论注。但是,如何研判一部典籍是否是可靠的论注?如果一部撰著的主题是强调佛陀亲自授与的某一法教,且阐明解脱之道,则我们能认定它是可靠的论注。此外,我们应该慎防一味追求名声、荣誉或财富的作者所撰述的作品。
总而言之,弥勒尊者根据佛陀言说而撰著《宝性论》,使无数的众生能受益于法教,并因研究《宝性论》而累积无量的福德;此外,研学《宝性论》能增长“般若”智慧。福德和智慧皆增长之后,我们将能离弃一切应离弃的、证知一切应证知的,因而揭显我们的真正本性——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