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第十七讲修菩提心次第

  • 作者: 衮却格西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619
  • 分享到:
第十七讲修菩提心次第
非常难以得到的,具有十八种要件的暇满人身,已经得到了;非常难逢的诸佛正法也已经值遇了;在内外顺缘完全具足之上,应该把剩下的人生,尽可能用来修学正法,摄取心要,不要让其空过,要令其具有义利。要我们百分之百舍下现世一切是非常的困难,但是要尽可能以“轻今世,重来世”的意乐去过每天的生活,去投入佛法的修学。否则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临终的时候就会忧悔了。
事实上,只是闻思了解佛法,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重要的是要如其所闻思的依教奉行,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践,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要让心的本质转为佛法的本质,就是心法结合为一。如果心归心、法归法,就像看电影一样,这样没什么意思的。你的心所要结合的法是什么呢?虽然说,个人成就解脱果位的基础,来自于得到人天的果报,不论是修学什么佛法或想解脱成佛,都必须先得到人身来断恶修善,但是得到人天的果报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
要知道,即使证得人天果位,也只是轮回生死的安乐。只要在轮回中,都是以痛苦为体性。如果我们不能够出离生死轮回,不论投生六道中的哪一道,都只有痛苦、只是自转轮回的苦轮,这个并不究竟。我们所要追求的是一种不变的胜义真实快乐、是不动的根本究竟安乐。
如果我们不能真实的生起希求解脱的心(出离心),就已经遮止(关闭)趣入上士道的路。自己根本丝毫都不视三恶道及生死轮回苦难以忍受,生不起猛烈的出离心,却说要去把所有众生从三途苦、生死苦,还有痛苦之因,完全地解脱出来、救度出来,这是可笑的。从自利的方面来讲,如果说连在梦中都不想自利,就不用谈要去成办众生的义利。
一个具有善根的大乘行者,所能修学的最好正法是菩提道次第,菩提道次第的教授中最殊胜的是《菩提道次第广论》。我们所希求的,所要成办的大乘教法的内涵,必须具有共下士及共中士道的前行。如果我们要修学大乘教法,首先,你必须能够生起一种荷担所有众生之苦,能有让众生离苦得乐的大悲心。
虽然说要负荷所有众生离苦得乐的责任,但以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因所具有的能力不足,连一个众生的离苦得乐都办不了。唯一能够成办众生离苦得乐的重担的只有佛,所以我们要成佛。成佛之后,还要观待众生本身的因缘,如果众生那方面完全具足学佛的顺缘,佛一定有能力把众生安置于佛果位。因此我们应该为能真实的利益一切有情,而发起要成佛的心,以这种菩提心的意乐来闻思修道次第。
道次第的引导分四个门径:“甲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甲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甲三、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第四点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分两项:“乙一、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理;乙二、既亲近已如何修心次第”。依止之后,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两项:“丙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丙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如何摄取心要之理,分丁一与丁二,“丁二、正于彼道取心要之理”又分三项来说明:“戊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戊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戊三、于上士道次修心”。当下我们所讲的是上士道次的修心内涵,分三项:“己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己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己三、既发心已学行道理(发心之后如何学行菩萨道的道理)”。如何发起菩提心的道理分四项,其中“庚二、修菩提心次第”分两项:辛一、于七因果之上而发心;以及由辛二、自他相换之上去发菩提心。
六因一果,第一个因是菩萨要成就圆满菩提心,一定要先安立一个利他的对象。利他的对象是指知母、念恩、报恩,这是利他的因。关于知母的修学,如果你仅仅修对你今生母亲的一种了知,知道你今生的母亲对你恩泽很大,这样并不算是知母证量的圆满。为什么?有些众生今生的母亲对他不是很好。《大般若经》里讲到,对众生应该观如母、如父、如兄、如弟、如子、如女。假如你最爱的是你的儿子,你观修众生都是你的儿子;或者你最爱的是父亲,观所有的众生如父,也是可以。不过,无始以来,六道中的每一道众生都有投胎的母亲,而且对众生最具有恩泽的应该是母亲,所以修知母。修知母不一定只以今生的母亲作为对象。事实上,知道“众生都曾经当过你母亲”并生起证量,是不容易的。
前面提到,观六道众生如母很难做到,因为修知母之前必须先住平等舍,如果没有住平等舍,就如同心地没有犁平,所谓的慈水悲心,以及知母的证量是难以生起的。由于我们现在安立众生为怨敌、亲友和中庸,所以我们对众生有贪、嗔、痴不同的心。对你有利益的,你安立的境是很亲近的感觉;对伤害你的人安立得很疏远;对不损不利的人安立为毫不相干,对众生有三种不同的心态来对待。虽然就现在来说,敌人伤害你,所以你会生起一种“怨”、“憎”,或者“很远”的心;但是,之前他曾经利益过你,因此你也应该生起一种亲近的心;一样的,他也曾经与你是莫不相干的中庸众生。所以敌人对你来说,你也应该对他有三种心理,而不是只有嗔心的生起。不过对敌人,你几乎很难想象他过去世曾经利益过你,但是事实上,就是因为这个敌人,所以你可以断十恶修十善,是他让你得到暇满人身,这是敌人的恩泽。利益也利益过了,打也打过了,骂也骂过了,都做过了。因此怨、亲、中庸三者给你的好处都是一样的,就好象有人在你小时候给你一个礼物,与现在给你一个礼物,只是时间上的差别,同样给过你礼物,同样都利益过你,为什么要视他为敌呢?
在舍上思惟说,同样的三个角色都做过。以敌人来说,对敌人产生嗔恚应该遮止。以亲友来说,现在很可爱的亲友,也不是一直都对你很好,他一样曾经损害你的利益或不管你,所以完全把他当成亲友而产生贪心,这是没有意义的,贪心也应该要遮止。对众生的亲、疏、爱、憎心,不过是你的愚痴、你的认定而已。如果真有怨亲中庸,佛智可以遍知一切,佛也应该可以看出来众生有可贪可憎的地方,而有所谓的亲疏爱憎才对,然而佛是平等的对待众生。为什么?因为事实上众生没有怨亲中庸之别,所以佛看不到。而我们现在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的愚痴。菩萨行者发起菩提心之后,对众生是同等的对待,他们没有所谓的怨亲中庸的想法。
正修中,当住平等舍的证量开始生起的时候,你能够平等的看待众生,但经若干时候,可能又有亲疏爱憎了。这没有关系,你再继续思惟它的正理,思惟不能安立的理由,马上又可以住平等舍了。其次思惟过患,如果我不能对众生真实的修平等舍,菩提心哪有可能生起?成佛就更不用说了!是以一切众生皆曾经是我的敌人,也可能是亲人,也许是中庸,怨、亲、中庸三种角色都当过。如此不断的思惟,可以遮止粗分现行的贪、嗔、痴,因而生起平等对待的心态。
毫无疑问的,所有的众生,包括你所谓的怨、亲、中庸,都与你一样,所需求的是离苦得乐。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可以对某些人特别好,对某些人特别不好呢?而且众生对你来说都曾经扮演过三个角色,所以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对他产生三种不同的心。因此从离苦得乐的忆念平等,以及众生同样对你皆曾扮过三种角色,产生一种平等舍。如果平等舍的证量生不起来,那所谓知母、大悲心、慈心是无法生起的。
相当重要的是有所谓三境、三毒、三种善根(“善根”谓能引生一切利乐的善业,如上供、下施及承侍师长等)的说法。三境是指可爱境、非可爱境与中庸之境,由这三种境产生三毒──贪、嗔、痴。如果你的证量很高,面对三境产生三毒时,你自愿取受修心转念,“所有众生由三境产生三毒的异熟果,都由我来承受”,而产生三种善根。如此依次的观所有六道轮回有情,对所谓的胜劣、高低、尊卑的众生和所谓的“利”与“不利”的众生,从很多正理去安立平等舍,这样渐次地修学。住平等舍修出来之后,“知母”证量的生起就容易了,否则对你的敌人就不能生起知母的心。住平等舍的修法,仅仅能让你遮止现行的贪嗔。但是,不应该只是遮止你的贪嗔就罢了,应该再进一步修学念众生的大恩,这样去修知母。
最好的亲眷莫过于母亲,这是为什么要修知母的原因。当你知道最究竟、最超胜的亲眷莫过于母亲,就象对你今生母亲一般,你会产生一种恩泽很大,而念恩、知恩以及看她是最可亲爱的心。从知母之上你发现,所有的众生原来对我就像母亲一样,具有最大的恩泽,是最可亲爱的。所以那时候你不仅仅只是遮止对他的爱憎而已,而会视所有的众生如母亲,会生起真正的知母的想法,想说原来她对你恩泽很大,是最可爱的,依此缘故,知母就很容易修起来。
知母怎么修?应该好好地把今世母亲的形像很明显地现起来,以她做所缘去观修:“这个人今生是我母亲,恩泽很大;而且不是只有今生,无始以来她已当过我无数次的母亲了。”生死流转,由于隔阴之迷,你不会知道今生这个母亲曾当过你无数次的母亲了。经书上讲:“一切老母有情”,这个“老母”倒不是说母亲的年纪很大,有些母亲年纪是很轻的。它的意思是说,从我无始轮回以来,她做过我太多次的母亲了,所以称为“老母”。不但如此,今世的母亲原来曾经在无始以来当过我无数次的母亲,直至未来轮回界未尽之际,她还会是我无数次的母亲,这是决定的。大家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现在讲父亲,同样的,今世的父亲,不是只有今世,无始以来已当过我无数次的父亲,未来之世也是一样的将会当我无数次的父亲。
修知母的正确方式应该是从自己的周遭做起,比如说,父子或母女、家庭成员、学校同学、老师当过我母亲,然后团体、同一个组织的人,他们都曾当过我母亲。给我好的、给我坏的,让我生气、让我快乐的人。不应该从很遥远的六道去想,而是从周遭这些人开始去推广、去思惟,这样修知母。
对你非常坏的敌人,你说我不要管他,先把他放下然后说要去成办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这样是不可能得菩提心的。对待我们很坏的敌人,我们要对他修大悲心,要为了利益他而成佛的;如果放下这个敌人,就不是利益“一切”有情了,佛道是不可能成就的。
你要能够成办那么殊胜的菩提心、那么殊胜的佛陀果位,应该是一次又一次,渐次地去修学,一下子拢总的修是修不来的。从今世的母亲开始修“知母”;进而推及周遭的团体、学员、会员、同学,这些层次的每个人都当过你母亲;然后亚洲、这个世界的六十亿人口都当过你母亲,推而广之到整个阎浮提。而且仅只阎浮提还是不够的,事实上,六道如母有情是无量刹土的无量众生,就像虚空是无尽的一样,虚空的量是无法测量的,众生界的数量也是无法测量,不可说不可说的。因此要想“无量刹土的无量众生都当过我母亲”,这样去推广。佛经常讲,世间刹土的量就像恒河沙数一样不可计算。我们用恒河沙数来比喻有无边刹土,每一颗沙有无边刹土,无边刹土有无边的佛,这样去算的话,每个刹土都有一尊佛,无边的刹土有无数尊佛在教化众生,所以众生的数量根本不能数尽的,这样去推广知母。
世间的刹土无尽,所以众生数也无量无边。因此你修善业或是修知母,或是修供养时,你的供养虽然很小,可是你供养时的意乐,是缘无边无量的法界众生,其功德等同法界众生的功德,所以是不可思议的。要这么想,所做善业虽然很小,可是以菩提心摄持、做动机,功德是无量的。修“慈”也是如此,缘无量众生去修远离亲、疏、爱、憎。修“知母”也是如此,从你周遭的人开始修起,推而广之,这个国家,然后整个洲际、整个世界、无边刹土的去涵盖,这样确实地来修。经若干时候,碰到任何一个众生、任何一个人,“他当过我母亲,我要为他而成佛”这种心就会生起。然后不管那众生是尊、是卑,小虫也好、很大的人也好,你都不可能弃舍他,而是以他做所缘来成就佛道。
不过修知母,你仅仅知道他当过我母亲是不够的,要“知”得具量、了知得够量,能够观一切众生如母。“他当过你母亲”这个证量是很难生起的。难归难,还是得修,一定要生起证量。如果证量可以生起,接下来法行的生起就不难了。
虽然科判上是说知母之外要修念恩,但是事实上,在你修知母的当下一定要修念恩。如果说他当过我母亲而不念恩,这个知母的修法是不够力量的。应该在知道他当过我母亲,而且对我恩泽很大的同时修知母和修念恩。念母亲的什么恩呢?除了忆念母亲赐予你受用、享受、知识、衣、食、名声之外,尤其重要的是她给了我们生命。念母亲恩时,特别是母亲赐予我们命根的恩泽要忆念起来。当我初生下来时,这条命如果不是母亲的照顾,就什么都没有了。母亲除了赐予我们身躯以及贵重的生命,我们要知母念恩之外,也要知道,无始以来还当过你的阿阇黎(注一),当过你的上师、当过你的父亲等等。对你而言,她当过一切角色,赐予你一切恩泽,这样去念恩。母亲先是怀胎九个月又十天,承受很多痛苦,接着生产更是痛苦,初生下来的我,像小虫一样的没有力量,随时都可能死去,母亲克服一切困难,把我当如意宝一样来照顾,像这样去念母亲的恩泽。再进一步地,念及一切如母众生都像今生母亲一样的照顾我,对我恩泽很大。
蛇很容易嗔恚、生气,他虽然会伤害众生,可是会很慈爱地照顾他的蛇子。老虎和豹会伤害众生,可是对自己孩子会很慈爱地照料。很会生气的父亲、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很慈爱的照顾。鸟在孵小鸟的时候,不管侵略他的动物的身体或力量多么地大,他都尽自己所能的去对抗、相扑;为抚养小鸟,从早到晚,再远的地方、再困难的地方,就是累死也去找食物给小鸟吃。我们的母亲也一样为抚育孩子、为了孩子的衣食、义利,不断地造下地狱的业,一直在地狱中受苦。众生的母亲为了众生的义利,造了无边的业,并且在地狱受苦了。
有这么一个鬼子母的故事,鬼母有五百个孩子,可是她抓别人的孩子来吃。有一天,她的孩子被人家抓走了,她很伤心、焦急的到处找,却找不到,就去问佛说:“我的孩子去哪里了?我好痛苦。”佛说:“你的孩子丢掉了,你就那么痛苦,你吃那么多别人的孩子,你吃别人的孩子的时候,别人的母亲不痛苦吗?”鬼子母说:“我不得已,我需要食物。”佛说:“就像你现在痛苦的心情,别人也是这样的痛苦,所以你以后不要再吃别人的孩子了。”佛给她这样的教诫。佛又说:“只要你答应不再伤害别人的孩子,我可以把孩子还给你。”鬼子母说:“可以啊!只要你把我的孩子还给我。”佛就把鬼子还给她了,之后鬼子母说:“如果都不吃孩子的话,我会饿死。”佛说:“没有关系,我会施食给你。”鬼子母说:“不对呀!如果你不在的话,谁能施食给我呢?”佛说:“我会让我的声闻弟子施食给你,你放心好了。”鬼子母说:“真的吗?”佛说:“这就像我的誓言,只要你承诺不吃别人的孩子,凡是佛弟子都会施食给你。”因此才会有后来佛弟子施食的公案。
孩子受苦的时候,母亲会克服极大的困难让孩子离苦;如果孩子生病,她宁愿自己病;如果孩子要死了,她宁愿替孩子死;这种恩泽无边。还有一个故事,在阿里(地名)有一个平常吃人家孩子的鬼母,有一天自己的鬼子生病,她很伤心,就把医生抓过来看病。她是如何让医生看她孩子的病?她不是用讲话,而是用各种征相让医生去观察,去诊断。医生来了之后,以为鬼母要吃他,很害怕,结果只是请他来看鬼子的病。因为很害怕的缘故,就很细心的帮鬼子治病,最后鬼子痊愈了。这段期间,鬼母为了让她孩子痊愈,想尽办法把医生留住,还去偷别人的东西给医生吃。鬼子痊愈之后,鬼母特别去牧区,偷夺牧人家的很多装饰品,来供养给医生。
轮回之中不管什么角色,在当母亲的时候,统统是不顾自己的性命,全然地来照顾自己的孩子,因此恩泽是很大的。众生当过你无数次的母亲,来生也一样会当你无数次的母亲,这是一定的。
在因果七支的教法里,提到众生对你恩泽很大,只是来自于他当你母亲的时候。而在自他相换的法门,知母的教法是一样,也说众生当你母亲时的恩很大。但是更重要的是说,即使众生没当你母亲的恩泽仍是很大。为什么说众生不当你母亲的时候,恩泽也是很大呢?那是因为无始以来,你衣、食、住、行、名声等等的一切所得,还有任何善业的造就,都是靠众生而成办,所以众生恩泽很大。例如今世你的衣服、饮食、住房、车子,还有名誉,都是来自于众生。你吃的食物是由完全不认识的无边众生给的;有人种植,有人运送,有人亲自拿给你,有人煮给你吃;间接与直接地,让你得到这份食物,这是众生的恩泽。有些众生你不认识,他们替你织布、剪裁、烫、包装,然后运输、贩卖,最后到你手中,成为你的衣服。还有我们住的房子、开的车子,也都是每一个众生的种种不同恩泽才有的,这些全都是众生给的。
也许你会说:“那是我自己用钱买来的。”这并不正确,你出生的时候,两手是空空的,哪有钱?你是和钱一起生出来的吗?有人说你这个人好好喔!好有善根!好有功德!好有智慧!好有知识!你的孩子很有教养,……等等,如果没有众生的赞叹,你怎么会有这些名声?所以你的名声是得自于众生的恩泽。总统及大臣那么的有权力,他们的权力怎么来的?是子民及众生赋予的。如果没有子民与众生,他们也没有什么作用。特别是最暴恶、伤害你最重的众生,也是对你恩泽最大的众生,为什么?如果没有所谓的悭吝众生,怎么行布施?如果没有所谓的犯罪众生,怎么持戒?如果没有所谓的嗔恚众生,怎么修忍辱?如果没有散乱的众生,怎么修禅定?没有懈怠的众生,怎么精进?没有愚痴的众生,怎么得到智慧的功德?这六度的度化、一切的断恶修善,如果没有很坏的众生,你怎么成就?这恩泽太大了。总而言之,如果没有众生,你也就没有这一切。我们知道菩萨那么的有名气,如果没有众生,菩提心要怎么修?要怎么圆满?如果没有众生,怎么会有这么尊贵、有名气的佛陀。
所谓的“暇满难得义大”,这个能成就佛果位的“义大”,是包含所有的众生,如果舍掉任何一个有情,这个“义大”是成办不了的,所谓佛位的义大是安立不起来的。未来能够成就佛道,恩泽一半来自于佛陀,一半来自于众生,是一半一半的。《入行论》说,能成佛,众生与佛的恩泽是一样大的。你礼拜、供养、恭敬佛,而不恭敬、不礼拜、不供养众生是什么道理?寂天菩萨说:“是什么道理、什么做法让你成佛?佛与众生的恩泽一样大,你恭敬佛,礼拜、供养佛,却不恭敬众生,这是什么道理?”(“成佛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言教。”)
总之,从现在直至未来,最高的佛位,以及轮回中三界最高无色界的安乐,皆是众生给的。当你在修道、入道,甚至成佛后,有众生,才有你能度的对象,否则你要度谁呢?
因此如果你修知母,或者修众生的恩泽很大,在念恩之上,就能够慢慢地消除对众生的轻视、不恭敬等,这些业会越来越减少。修行成佛,佛陀与众生的恩泽是等同的。并且每个众生对你的恩泽都一样大,而非某些众生对你很好,对你恩泽很大,某些却要弃舍。中士道次讲到,将大地揉成柏丸子那么多,也比不上母亲数量之多。我们在轮回中,结生的数目无边,因此就有无边的孕育之恩的母亲。从中士道次的内涵可以忆念母亲的恩泽,也能忆念众生对我们的无量恩泽。
我们讲过,知母、念恩,还有特别念恩,特别念恩是众生不当我们的母亲时,仍然是恩泽无边的。那么知母、念恩、特别念恩之上,应该再修众生是最可悦爱的,要有众生是你最亲爱的、是你的最爱的这种心态。
【问:“是否要先修报恩,再修悦意慈。”】
是没有错,但是要能够真正报恩,必须先观众生是你的最爱(不是爱情的爱)。悦意慈是顺便修的,当然之前要先报恩没有错。基于知恩,还有报恩,你要同时修悦意慈,才能加强报恩的证量。
先修舍(216页第1行),这是看到众生与你一模一样、没有差别,皆要乐不要苦,以及说,无始以来没有一个众生不曾当过你的眷属、不曾当过你的母亲。依着这理由而遮止目前对众生,因为有所谓的“怨亲中庸”,而有的亲疏爱憎的心态;并生起最可悦爱的心,认为众生都是最可爱的。
接着(216页第2段)“引发一切成悦意相者”去修慈,“慈水润泽内心相续,如湿润田,次下悲种易于增广,故心相续以慈薰习,次应修悲。”就是说:“所说慈者,谓于诸有情,见如爱子悦意之相。又此所说由修等舍,息灭贪嗔不平恶涩(将贪、嗔、厌憎、爱憎去除),如调善田(把田地整平)。次以见为悦意慈水而润泽已,下以悲种,则大悲心速疾当生,应当了知极为切要。此中有三,初修母者。生死无始,故自受生亦无始际,若生若死辗转传来,于生死中未受此身,未生此处决定非有,亦无未作母等亲者。如本地分引经说云(这是佛说的),‘我观大地,难得汝等,长夜于此未曾经受无量生死;我观有情,不易可得,长夜流转未为汝等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轨范亲教(阿阇黎),若余尊重,若等尊重。’”也就是说,众生不仅当过你母亲,而且父母兄姊都当过。
如果你不能相信众生都曾做过你母亲,而且是做过无数次的母亲,那你要先证成有情的投生是无始无穷尽的。为了要让你能够成办知母,你必须先基于《释量论》的正理,去证成有无穷的前生后世。
《释量论》提出很多点,其中比较真确的一点是“心识之流与智力续流不断,是没有边际的。”比如说,投生的众生其刚结生的第一刹那心识,不是来自于父母亲,而是来自于中阴身。而中阴身的心识则来自于前面的死有;死有来自于前世的心识;如此地一直往前推,就会了解,既然有前世就有前前世,心识就是这样子的续流。而智力也是来自于前面智力的续流,以近取因而有的。所以,一直往前推,众生就有无穷的前世,也就有无穷的后世。基于众生本身的智力、心识之流是无穷尽的,因此它有无穷尽的推演。来自前面的因,导致后面的果,因此安立你有无穷的前生后世,是以轮回无始无终,所以众生的量也是无边的。如果你是胎生,历经一百次胎生,你就有一百位母亲。无始以来,你当过无穷数的胎生,所以也就有无穷数的母亲,这是决定的,以此方式去修知母。换句话说,从前生后世的安立之上,去知道你有无穷世,从无穷世之上,知道你有无穷世的母亲,所以众生都当过你的母亲,这样去观想。
“‘长夜于此未曾经受无量生死;我观有情,不易可得,长夜流转未为汝等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轨范亲教,若余尊重,若等尊重。’此复非仅昔曾为母,于未来世亦当为母,无有边际。如是思惟,于为自母,应求坚固决定了解。此解若生,次念恩等亦易发生”(216页最后1行),所以从角色的认定产生念恩的功德,念恩就可以生起来。假如知母的证量生不起来,念恩等其他的法行就没有所依处。
“二修念恩者”(217页第2段),首先先缘现世的母亲,明现今世母亲的相;其次多方思惟,不只现在,从无始生死以来,众生当过我母亲的数目已经不可计数;并且为我母亲之时,对于凡是对我有损害的,悉皆救护,对我的一切利乐,悉皆成办。“特于今世先于胎藏恒久保持,次产生已黄毛疏竖,附以暖体十指捧玩,哺以乳酪授以口食,口拭涕秽手擦屎尿,种种方便,心无厌烦而善资养。又饥渴时与以饮食,寒时给衣,乏时给财,皆是自己未肯用者。”总之,母亲把所赚得的一切,把自己舍不得用的,在你寒时、饥渴时,先施予你。“又此资具皆非易得,是负罪苦及诸恶名,受尽艰辛求来授与。又若其子有病等苦,较其子死宁具自死,较其子病宁肯自病,较其子苦宁肯自苦,出于自心实愿易代,用尽加行除苦方便,总尽自己所知所能,但有利乐无不兴办,凡有损苦无不遣除,于此道理应专思惟。如是修已,若念恩心非唯虚言真实生者,次于父等诸余亲友,亦当知母如上修习。次于中人(中庸众生)知母而修,若能于此生如亲心)母亲的心),则于怨敌亦应知母而正修习。”就是之前所提的修平等舍,当你把怨敌不观为怨敌,也不执着为可嗔之处,这样平等地修知母,就能很容易修怨敌如母。“若于怨敌起同(知)母(的)心,次(这可以推广)于十方一切有情,(于)知母为先,渐(渐增)广(而)修习。”
“三修报恩”因为我们一直在生死流转,所以彼此不能相识。其实,所有的众生以及今生有恩的母亲,都是我的有恩父母,彼等受苦,无所依怙,如果舍弃他们而只思虑自求解脱,实在太没有惭愧心了。(219页第3行)“如是若见为母众生,由烦恼魔扰乱其心,自心无主而成狂乱。又离慧眼观增上生,决定胜道。(像盲目一样)又无真实善友引导(没有导盲之人),一一刹那造作恶行,如步嗔蹶(跌倒)。总于生死(生死轮回中),别于恶趣奔驰悬险(母亲轮回在三恶道苦当中),母当望子,子应济母。如是思已,拔出生死而报其恩。”是说母亲因无明障蔽,眼睛瞎了,又为烦恼魔挠动,无法自主,心中郁闷、不快乐,又没有善知识引导,结果像疯子一样,到处乱跑,跑了又跌,跌了爬起来又跑,就这样跑向三途的险崖,快掉下去了,此时如果当儿子的你不去救她,怎么可以呢!又比如说,当一位疯子拿着剑向你挥动、乱砍,因为你明白他是没有自主之力的,所以你不会也一样的,拿着刀向他砍过去,你会原谅他而救他。所以当众生没有慧眼,为无明所自在,而刹那刹那的造诸恶业,趋往三恶道轮回的悬崖时,要赶快去救他,不可以不管的。母亲瞎了眼睛,心中不快乐,一步一跌地往悬崖去,眼看着她走近,快要掉下去了,孩子却在旁边安乐住,这是个坏孩子吧!这时候母亲一定会寄望孩子的救助,孩子也有责任去济助母亲的。“拔出生死而报其恩。”所有的如母有情,都是为无明所蒙蔽而瞎了眼,不知道何去何从。你应该把如母有情从三恶道与轮回中救度出来,以报他们的恩泽,而你应该如何报恩呢?应该让她离苦得乐。现在她有什么快乐呢?有漏的快乐都没有了,更何况无漏的快乐呢?她只有受苦而已,眼看着她受苦,你怎么可以放着不管。
“初修慈中慈所缘者,谓不具足安乐有情(就是以失去快乐的众生为你的所缘境,去修慈)。行相者,谓念云何令遇安乐(念如何让他们遇到安乐),惟愿令其获得安乐,我应令其遇诸安乐。”(219页第2段)这是四无量心的修法。修慈心的胜利、功德是什么?(第3行)“此说较以广大财物,于究竟田(佛陀)常时供养,其福尤大。”与财物供养功德相比较,修慈心的功德更是大。怎么修?(220页第5行)“修慈次第先于亲修,次于中庸,次于怨修,其次遍于一切有情如次修习。修习道理,如于有情数数思惟苦苦道理,便生悲愍,如是亦当于诸有情,数数思惟缺乏有漏无漏诸乐,乐缺乏理,若修习此,欲与乐心任运而起,又当作意种种妙乐,施诸有情。”
【解惑篇】
问:修菩提心要口传吗?
答:若你得到《广论》或是得到皈依发心偈的口传,你就得到菩提心的口传了。他念,你听到了,就是得到菩提心的口传。口传就是师长整本书给你听。可是口传者要有传承,他上面要有师长口传给他,他再口传给你,否则他念给你听也不算。
问:什么是修知母的证量?证量什么时候生起?具量的知母其量如何?是不是要缘所有的有情?还是一个就好?
答:什么是量?不用这样去想。只要是看到一个众生,你就当他曾是你具恩的母亲。像阿底峡尊者听到驴子在叫,就想起:“啊!我的妈妈在叫!”。“你当过我的母亲”的这种心态要有。但是要生起知母的证量是很困难的,不信你去试试看。为什么?因为一开始你就没办法生起平等舍,你还有不平等的心态对待众生。如果你可以对众生平等看待的话,知母就容易了。
问:在菜市场,看到活生生的鱼就是你母亲,可是没能力救,心中很沉又无可奈何,该怎么办?
答:不管你有没有能力救,如果你能真正对眼前的众生生起知母,生起大悲心是很容易的。
问:眼看他是我的母亲,可是没办法救,那不是很悲伤吗?
答:那佛也很悲伤才对,因为地狱有很多众生,佛也救不了。修知母主要是修行者本身知母量的圆满,倒不是要做什么。修忍辱也是一样,只要你心中不生起嗔恚的心,称为忍辱的圆满。不是说让每个众生都不嗔恚,不是每个众生都能忍辱才叫忍辱的圆满。就像大地遍满荆棘,你不可能把每一寸大地都盖满护皮让你走过去,你只要自己穿双硬的鞋子,不管走到哪里去,荆棘刺不到你,这是比喻忍辱度的圆满。不是说让每个众生不生气,或是让每个众生修忍辱,才是你的忍辱度圆满,而是自己先圆满。你不可能让外面的每一个人都不生嗔心,就如同你不可能让每一寸充满荆棘的大地,都覆满皮革一样,你先穿鞋子吧!先把忍辱度圆满!就像这个比喻一样,你修知母是能观待每一个众生是你母亲,然后圆满你的大悲心、菩提心。倒不是让你有能力去救护每个悲苦众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可以这样的话,佛早就圆满了,为什么还有地狱众生在受苦呢?
问:为什么佛没办法?佛不是有祈愿力?有大悲愿力吗?
答:如果单单靠大悲愿力就足够的话,地狱早就空了。只有大悲愿力是没办法,因为众生的业力还是要承受,众生的异熟果还没报完,该受的苦还是要受,佛是无可奈何的。我们盖很多医院医治病患,如果菩萨可以救这些病人的话,就不用盖医院了。飞机相撞坠机,如果可以救护的话,就不会发生,菩萨马上帮你挡起来。枪射击你时,如果可以救护的话,佛可以让你不死,可是还是被打死。鱼虽救不了,不过你可以买来放生。
问:可是钱不够,放不完的!
答:你向佛乞讨吧!钱不够,就祈愿吧!说我要救它。也许依此因缘,你能够很快地成佛救它,这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没有钱没关系,你可以持某一尊佛的名号来救护,因为那尊佛是发这种愿行,该尊佛的前生曾经见到一个大湖的水干涸了,鱼很痛苦地跳上跳下,到处泼溅,不是发愿放生,所以持这尊佛的名号好象有这种功德。另外一个故事说,有位外道,由于他的信心,对佛祈愿而得佛的加持,让他生为天宫的天子。所以祈愿力及加持力还是有效果的,做不到就持咒或念佛名号吧!
问:如果我们成佛之后,众生还是会因业力而受苦,那我们为什么要成佛?
答:如果你成佛,对你有缘度化的众生有用。以你的说法,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没用了?不是这样子的,阿弥陀佛成佛有用,对于阿弥陀佛所要度化的众生有用。如果开始的时候众生没有信心,往上走是很难的。密勒日巴尊者说:“我的大大悲心和菩提心箭射的地方是众生,我的靶是信心。”皈依的时候不是讲过,“外支已具,内支不具”,如果对佛没有信心,是没办法的,只有自己受苦。就像没有信心的耳环,大悲的铁钩也勾不上去。没有信心的种子,苗如何长出来?
问:是这样吗?如果众生没有信心的话,就救不了吗?
答:阿底峡尊者是这样说。西藏人向他求法,他说:“信心信信。”没有信心是很难的。
问:只有信心没有智慧做助伴不是迷信吗?
答:如果有智慧做助伴的信心,信智合一,是特别的信心。没有智慧做助伴的信心是愚笨的信心。如果有不退转的愚笨信心,还是有功德的。假如说有一种不可摧灭、不会退转的愚笨信心,这是空华。
法缘很重要,一定要安立关系。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想:“我要布施我身中上万只虫。我现在给你们食物,希望以后能度化你们。”发愿先度化他们,安立这种因缘。因为他们受到你的布施,依此因缘关系,以后成佛,我一定先度化你们成就佛道。像佛陀本生的时候,他舍身割肉喂五只动物。割肉时说:“依此因缘,我以后成佛时,一定度化你们。”所以,他们以后变成初转*轮的五大弟子。众生是无边的,十方佛已经度尽无边众生,还有无边众生可度,与你有缘的众生一定可以度到。可是如果众生本身不想修学佛法的话,佛是没有办法的。现在我们菩提心、空性都不想修,怎么可能光凭佛力来救化我们。释迦牟尼佛首先为众生发心,中间为众生修道,成佛时是为众生成佛。你必须自己修道才能成佛,众生如果不修行的话是不能成佛的。如果我们成佛没用的话,释迦牟尼佛成佛也没用了?阿弥陀佛成佛也没用了?这样变成邪见。众生反正受他的苦,阿弥陀佛成佛有何用,这是邪见,把有的说成没有。事实上是有利益的,“为利益众生愿成佛”,成佛后才有利益,才符合成佛的意义。包括皈依,如果自己不想皈依,佛也没办法让你皈依。
问:不是这样子吧?如果说一定要观待众生的话,那佛有什么用呢?
答:如果你自己不想皈依,佛是没办法的。
问:众生不回头,佛也没办法,那佛有什么用?
答:佛还是有用的。如果你回头的话,他告诉你佛法,你会听的。他是可以度化众生,可是还是取决于你要不要回头。佛已经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还在偏僻之地,窝在这里当众生。如果成佛没用的话,那就继续窝在偏僻之地,流浪生死吧!
法师补充:母亲给五个孩子做饭,三个吃,两个不吃,那两个自己吃亏、自己倒楣,为什么不吃?
问:佛难道无法使不回头的众生回头吗?
答:对佛没信心,佛也会想尽办法来度他,不会度他去地狱的,只有想度他成佛而已。即使对佛没有信心的人,佛仍然日夜无间的,由大悲心的鼓动想办法去度他。佛所想的方式是什么呢?经书是佛给我们的。如果佛不想尽办法的话,我们现在连书也没得看了。我们可以积少少的功德善业,是佛给的办法。
问:不是啊!是我自己的善根与福报,我造善业,哪里是佛给我的?这是否有加持的意味。
答:不是的,如果你没有善知识的话,你怎么知道如何做善事。总之,没有一个善业不是佛行事业的结果。我们心中少分的善果,都是来自于佛行事业。
问:我们受苦也是佛的事业吗?
答:不是,那是你自己做的。
问:但是你要同乐同苦嘛,效果应该一样才对。
答:不是,受苦是你自己不听话。佛告诉你,你不听话,所以你受苦。基督教有这样的说法:因为你不听我的教诫,所以你堕地狱。总之,你们的问题好象是说,佛没有什么能力、利益,那你自己吃亏了!当佛也没什么利益,当众生也没有利益,要当什么呢?佛度化众生的方法是告诉你修学之道,告诉你佛法,你要去修,只能这样救你。当然佛以大悲心去加持众生是有的。但是,如果受到佛大悲心加持的人,他的心中没有信心的种子,也得不到加持。
问:修知母,“这个众生当过我母亲”,这个“我”是指这一世的我吗?
答:不是,那个“我”是涵盖无始以来,所有生生世世的“我”,不是只有今世的“我”,不过要说成是今生的“我”也可以。今生的“我”与前世的“我”是有续流的,如果二者没有关系的话,变成今天给你东西的“你”,与昨天给你东西的“你”不一样了;是一样的“你”,是你的续流。总之,知母的“众生当过我母亲”的“我”是指轮回生死的“我”,涵遍所有生世的“我”,不是只有今世。
问:成佛于事何补?
答:如果成佛没用的话,佛现在给我们的教法也没用了,为什么?因为众生还是受很多苦。那佛讲的法不就没用了吗?正行得利益有多少?直接受益、间接受益有多少?未得益的有多少?(自己去衡量看看!)
【专有词汇】
善友──藏音“给威谢捻”,简称格西,善知识、善友、良师之意,是对精通佛教典籍、经籍者的尊称,是指引善道的轨范师。
上师──藏音“喇嘛”,是具有恩德的轨范师,有时就恩德门来讲,父母亦可称为喇嘛。
阿阇黎──由梵音“阿迦黎亚”而来,意为“轨范师”,对自己的徒众(有师徒关系),从法财给予利益的善知识。有六种:誓戒阿阇黎、传经阿阇黎、讲续(密续)阿阇黎、教诫(教授口诀)阿阇黎、灌顶阿阇黎、羯磨阿阇黎。
亲教师──藏文又名堪布,梵音邬婆陀那,传授出家戒或近圆戒(即比丘、比丘尼戒)的和尚。亲教师现前即是得戒和尚现在面前之意。
根本上师──藏音“周威喇嘛”,是“恩中之恩”,给予自己传授灌顶、教授口诀的不共上师。有两种:一、根本上师;二、传承上师。就成就功德而言,有三根本:加持根本依上师;成就(悉地)根本依本尊;以及除障根本依空行护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