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现观庄严论疏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20、三轮清净的行为是诸佛欢喜的行为。
寅三、摄义:
由此二十相,诸住暖顶忍,
世第一法众,不退大菩提。
由如此通过四类而宣说的能立二十种相,能证明欲知有法——所有住于加行道暖位、顶位、忍位、胜法位的菩萨,不退转圆满菩提(所立法)。
丑二(宣说见道不退转之相法)分三:一、略说自性;二、广说相之分类;三、摄义。
寅一、略说自性:
见道中忍智,十六刹那心,
当知此即是,菩萨不退相。
在见道中,忍与智的刹那作为差别的后得十六相(能立),我们应当了知,这就是证明欲知有法——住于见道位的所有菩萨是不退转僧众(所立法)的相。
寅二、广说相之分类:
所有见道十六相,分四部类。
第一类共有四相:
遣除色等想,心坚退小乘,
永尽静虑等,所有诸支分。
1、由入定的行相,现见苦谛之法性的四种智慧差异,以后得作为果因,由于法的法相不存在而遣除对色等法之想。
2、依靠佛陀的加持使无上菩提心坚固。
3、由于了悟到大乘的殊胜性而退出小乘。
4、由于完全辨别法而永尽生起静虑等的所有支分。
第二类共有四相:
身心轻利性,巧便行诸欲,
常修梵净行,善清净正命。
5、由入定中现见集谛的四种智慧差异,在后得时,由于远离不善业而使身心堪能,轻利。
6、由于善巧调心的方便而通晓享受欲妙的方法。
7、由于见到贪欲的过患而恒常修持梵净行。
8、以智士的品质而使正命得来维生的资具清净。
第三类共有四相:
蕴等诸留难,资粮及根等,
战事…
9、因为入定中现见灭谛的四种智慧差异,而在后得时,由于空性本体而首先不以加行耽著蕴界处之法,平时不以随加行而耽著。
10、由于不分别一切违品,因此由盗贼之语宣说的隐义,表明不以加行及随加行而耽著障碍见道的一切违缘法。
11、由于了知分别清净法的过失,因此由军事之语宣说的隐义,表明不以加行及随加行而耽著作为菩提之因资粮的助伴。
12、由于不耽著所取能取,而不以加行及随行而耽著城区之语等所宣说的根境等。
经的直接宣说,以盗贼之语、军事之语、战事之语宣说的隐义,依次是指不说所断违缘之耽著语、不说对治资粮之耽著语、不说断治战争之耽著语的所表义。同样,不以加行及随加行而宣说城区、城市、都市、王臣之语,所诠义依次是,借助根、根所依、根境及我和我所耽著之语,不以加行及随行而说耽著境、根、识的话语,经中宣说了语言果因的特点。
第四类共有四相:
…悭吝等,加行及随行,
破彼所依处,不得尘许法,
安住三地中,于自地决定,
为法舍身命。
以入定中现见道谛的四种智慧差异,后得时,
13、通达布施等的特点而对悭吝等所断法无有加行及随行(的各个所依处)。
14、证悟具三解脱门的本体对治法了不可得。
15、对于三智本体的自地获得诚信、生起定解,(进而安住于基道果的)三地中。
16、决定究竟为一乘,而为了遍智等法义,舍弃性命。
如此入定之相的果——后得的十六种殊胜功德,是将果取为因名,因为要以十六忍智的差别来宣说。
寅三、摄义:
此十六刹那,是住见道位,
智者不退相。
如此十六刹那(能立因),是证明住于见道位的智者菩萨(欲知有法),不退转的相(所立法)。
丑三(宣说修道不退转之相法)分二:一、总说不退之特点;二、别说殊胜净地之加行。
寅一(总说不退之特点)分三:一、略说自性;三、广说安立;三、相法之摄义。
卯一、略说自性:
修道谓甚深,甚深空性等,
甚深离增益,及损减边际。
住于修道位的所有菩萨(欲知有法),因为证悟远离增损的八种甚深实相,也就是说,依靠证悟境之实相甚深空性等甚深自性,使有境修道入定智慧而远离有之增益及无之损减边际的差异,在后得时足能远离增损而为他众讲解甚深实相,这就是证成不退转众(所立法)的相。
卯二(广说安立)分三:一、由释词而认清修道之本体;二、广说彼行相之详细分类;三、宣说离增损相说法之遣诤。
辰一、由释词而认清修道之本体:
于顺抉择分,见道修道中,
有数思称量,及观察修道。
差别基——修道的本体:包括顺抉择分加行道、前所未见的法性得以现见的见道,对已见之义加以修行的修道三种。依次序,数数思量等持之因是加行道,正行见道中现量衡量本义,在随后所得的修道中真正证悟已见之义,这以上就是从释词的角度略说修道之本体。
辰二、广说彼行相之详细分类:
此常相续故,诸下中上品,
由下下等别,许为九种相。
这样的修道是再再连续不断修持已见之义的道,因此以所断俱生分别上上品等九种差别,对治修道的智慧根本的分类也有下、中、上品,由所断分支的分类下下等三种类别,对治也有下下品二地到上上品十地之间的九种相,这是能仁佛陀在经中承许的。
辰三(宣说离增损相说法之遣诤)分二:一、遣除于资粮之详细分类之诤;二、遣除于道断治之详细分类之诤。
巳一(遣除于资粮之详细分类之诤)分二:一、遣除于胜义中“有”增益之诤;二、遣除于世俗中“无”损减之诤。
午一、遣除于胜义中“有”增益之诤:
经说无数等,非胜义可尔。
对方辩论道:作为因的修道九种行相数量应成不定,因为经中说其果福德无量无数不可限定的缘故。
答辩:这样的所有详细分类,并不是在胜义中经得起分析而成立,因此“宗法不成立”的答复是远离增益的善巧讲解。
午二、遣除于世俗中“无”损减之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