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现观庄严论疏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子一、本体:
顺抉择分的本体即是顺抉择分之智慧的殊胜二利。
子二(分类)分四:一、暖位;二、顶位;三、忍位;四、胜法位。
丑一、暖位:
此暖等所缘,赞一切有情,
缘彼心平等,说有十种相。
加行道暖位的所缘差别,经中赞说是一切有情。因此,缘于所缘境这些有情,行相的差别,在下品暖位,有两种行相:1、无有贪嗔的平等舍心。2、成办现在的利益的慈心。
中品暖位,有三种行相:3、希望具足未来安乐的饶益心。4、欢喜他乐而无嗔恚之心。5、悲悯有情而无损恼之心。
上品暖位,有五种行相,6、对于年长于己的有情视为父母之心。7、与自己同龄者,视为兄弟姐妹之心。8、对于比自己年幼者,作为子女之心。9、作为饶益的亲人及情意稳固的朋友之心。10、作为同一父系与母系的亲友之心。
经中说如此加行道暖位共有以上十种行相。
丑二、顶位:
自灭除诸恶,安住布施等,
亦令他住彼,赞同法为顶。
加行道顶位缘于所缘境有情的行相差别,下品顶位的行相,自己灭除罪恶,在他众面前身体令行,口中赞说,心里也随同而行。中品顶位的行相,自己安住布施等以后,在他众面前,身体令他行持,口中赞叹,心中随同而行。上品顶位的行相,自己安住甚深空性缘起的意义中,在他人面前,身体令行,口中赞叹,心中随同而行。(这以上就是加行道顶位的行相。)
丑三、忍位:
如是当知忍,自他住圣谛[自他住圣谛:本来藏文中是“自他知圣谛”,但按照注释中所说,住圣谛包括了知苦谛、断除集谛、修行道谛、现前灭谛,从意义上能解释。]。
我们应当了知,与顶位一样,忍位也是缘所缘境有情以后,行相是,依于安置者自己与所安置者他众的行相。到底是怎样的呢?下品忍位的行相,自己现行安住了知苦谛、断除集谛、(修行道谛、)现前灭谛的四圣谛中,身体令他众也安住圣谛,口中赞叹,心里随同而行;中品顶位的行相,自己虽然知晓成就预流果等果位的方法,但不现行,从而身体令其他种姓者也如此行持,口中赞叹,心里随同而行。上品忍位的行相,自己安住生起大乘见道之理中而令他众也如此,口中赞叹,心里随同而行。
丑四、胜法位:
如是第一法,成熟有情等。
胜法位也与忍位一样,缘于所缘境有情行相的差别,下品胜法位的行相,自己欲求成熟有情、修行刹土,身体令他众也如此行持,口中赞叹,心中随同而行;中品胜法位的行相,自己生起菩萨的现观智慧,身体令他众也如此,口中赞叹,心里随同而行;上品胜法位的行相,自己安住生起遍智、断除染污法结生的方便中,身体令他众如此而行,口中赞叹、心里随同而行。我们要明确这些道理。
癸三(宣说随正等菩提分不退转众[不退转众:这是讲正等加行中的第八法——有学不还。])分二:一、略说差别基;二、广说各自差别相法。
子一(略说差别基)分二:一、本体;二、分类。
丑一、本体:
成为随圆满菩提分的殊胜入定后得。
丑二、分类:
从顺抉择分,见修诸道中,
所住诸菩萨,是此不退众。
我们要了知,顺抉择分加行道、见道与修道这一切道中所住的诸位菩萨就是此处的不退转僧众。
子二(广说各自差别相法)分三:一、宣说加行道不退转之相法;二、宣说见道不退转之相法;三、宣说修道不退转之相法。
丑一(宣说加行道不退转之相法)分三:一、略说自性;二、广说相之分类;三、摄义。
寅一、略说自性:
由说于色等,转等二十相,
即住抉择分,所有不退相。
能立相的差别:凭借入定的殊胜证悟相而在后得时,经中宣说了对于色法等遣除实执等二十相,要知道这就是欲知有法——安住于抉择分的所有菩萨,成立为不退转僧众——所立法的法相。到底是怎样的方式呢?就像“佛陀是量士夫,因为无误宣说四谛之义的缘故”这种果因一样,此处,菩萨是不退转补特伽罗,因为是对色等遣除实执的菩萨。依靠这种果因可以知晓是证成不退转的果因。所谓不退中的“不”,不要误解为否定词,因为是菩萨的名称,就像用所作的因来建立无常时,所谓无常中的“无”并不是否定词一样。有些由后得身语相来推测入定证悟,是果因,运用入定的证悟作为因,证明圆满菩提,为自性因,凭借它的力量证明不退转,即是所破不可得因,也有人将运用这三种推理最终建立不退转的究竟因说为所破因的。
寅二、广说相之分类:
所有二十种相分为四类。
第一类共有十一相:
由于色等转,尽疑惑无暇,
自安住善法,亦令他安住,
于他行施等,深义无犹豫,
身等修慈行,不共五盖[五盖:也就是五种障碍,即掉悔盖、嗔恚盖、昏睡盖、贪欲盖和疑法盖。另有说为:贪欲盖、昏沉盖、睡眠盖、掉悔盖和疑法盖。]住。
摧伏诸随眠,具正念正知,
衣等恒洁净。
1、由于法的本体不存在而对色等遣除想。
2、由于获得解信而对道尽除疑惑。
3、由于成就宏愿而灭尽八无暇。
4、以悲心驱使让自他奉行善法。
5、由于修自他交换而对他众发放布施等。
6、由于证悟实相而对甚深意义无有犹豫不决的心理。
7、由于饶益他众而具备仁慈的身语意。
8、由于行为清净而断除五种障碍。
9、由于修行对治而精进摧伏一切随眠。
10、由于一心不乱而具足正念正知。
11、由于行为清净而使衣物等恒时洁净。
第二类共有六相:
身不生诸虫,心无曲杜多,
及无悭吝等,成就法性行,
利他求地狱。
12、由于善根超胜世间而使身体不生一切虫类。
13、由于善根清净而对众生无有谄曲心。
14、由于无视利养而真实受持头陀行。
15、由于修行布施等波罗蜜多而无有悭吝等违品。
16、由于真实摄集善法,所以相应法性而行。
17、由于将众生执为我所而为利他甘愿寻求地狱。
第三类共有两相:
非他能牵引,魔开显似道,
了知彼是魔。
18、由于对自己的现观坚信不移而不会被他众牵引。
19、由于善巧修行佛果的方便而对开显相似道的魔,了知他是魔。
第四类有一相:
诸佛欢喜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