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现观庄严论疏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壬二、所断过失之差别[所断过失之差别:这是讲正等加行中的第四法——加行过失。
当知诸过失,有四十六种。
本体:对加行造成障碍的所断法。分类:自身存在的违缘有二十种,依于自他其中之一的违缘有二十三,依于他者的违缘有三种,应当了知,所有过失必定有四十六种。是哪四十六种呢?分为总所断、别所断与特殊所断三种。
总所断:一般来说,存在于自身的般若违缘:对般若不恭敬的过失有五种:
从智力的角度而言有两种:
1、由于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证悟而执为难以证悟。
2、认为由于智慧敏锐、才气十足而容易证悟。
从染污法的角度而言有三种:
3、以身的染污法——伸懒腰等缮写般若等。
4、以心的染污法——贪心等缮写般若等。
5、以语的染污法——嬉闹等讽诵般若等。
从大乘中退失的七种因:
6、以相似理由而退失,认为我没有得到授记而背离般若。
7、从因大乘道中退失,对大乘道不起信心,就像舍弃树根而寻求树枝一样。
8、从品尝果大乘之味中退失,对究竟果一切种智不起信心,如同不向主人乞讨而向仆人乞讨的狗一样。
9、从体大乘法中退失,对胜乘不起信心,犹如已经得到大象而舍弃又寻找象迹一般。
10、从所为之本体中退失,从小乘法藏中寻求所为,如同从蹄迹水中寻觅宝珠一样。
11、从因果之关联中退失,希望从小乘道中获得大乘遍智,犹如以日月宫的标准来衡量尊胜宫的比喻一样。
12、从无上特法中退失,认为上下乘相同而不知三身的特法,依次就像执著转轮王与山寨的小王平等、百味佳肴与豆泥平等、如意宝珠与假宝平等一样。
从大乘中散乱的八因[八因:藏文中是七因,本来应该是八因,下文中也缺漏一因,为此按照麦彭仁波切注释补译。]:
13、趋入般若的缘,对繁多欲妙境加以分别。
相似般若的过失:
14、将单单的缮写文字法行耽著为般若。
15、将单单无实的所诠耽著为般若。
16、将单单的能诠文字经函耽著为般若。
(17、将无文字耽著为般若。)
18、由般若中散乱的过失:作意城区等贪嗔之境。
19、作意名闻利养。
20、从魔所宣说的非道中寻求方便智慧。
别所断:依于自他其中之一的二十三种讲闻违缘:以听闻者与传讲者的次第:
21、听闻者般若的讲闻等有强烈欲乐心,传讲者十分懈怠。
22、听闻者在此地,传讲者在他境。
23、听闻者具备知足少欲,传讲者不具备知足少欲。
24、听闻者具足头陀行功德,传讲者不具足头陀行功德。
25、听闻者具备善法,传讲者不具有善法。
26、听闻者喜欢布施,传讲者具大吝啬。
27、听闻者愿意供养,传讲者不愿接受。
28、听闻者以略说能够理解,传讲者以广说而理解。
29、听闻者了知经等妙法,传讲者不了知经等妙法。
30、听闻者具备六度,传讲者不具有六度。
31、听闻者善巧方便,传讲者不善巧方便。
32、听闻者已获得陀罗尼,传讲者没有获得陀罗尼。
33、听闻者想缮写般若文字,传讲者不想缮写般若文字。
34、听闻者远离贪爱结等五障,传讲者没有远离贪爱结等五障。
35、听闻者想独自远离恶趣,传讲者想结缘者都远离恶趣。
36、听闻者喜乐独自趋往善趣,传讲者喜乐结缘者都趋往善趣。
与传讲者、听闻者相联而意乐不一:
37、传讲者喜欢自己独处,听闻者喜欢眷属大众。
38、传讲者不给随行的机会,听闻者却想跟随。
39、传讲者希求少量财物,听闻者不想供养。
住处不一致:
40、传讲者去往有生命危险的地方,听闻者不去有生命危险的地方。
41、传讲者去往发生饥荒的地方,听闻者不去发生饥荒的地方。
42、传讲者去往盗匪等扰乱的地方,听闻者不去盗匪等扰乱的地方。
43、传讲者为化缘而去看望在家人,听闻者不去看望在家人。
以上述的外缘而导致心不悦意,由此成为讲闻般若的违缘。
特别所断的三种过失:
44、凭借魔所宣说之经一类不该学修的非处邪教,用伪造的词句在大乘教(与修行人之间)进行挑拨离间。
45、将不是所修的般若、不净观之类有缘的相似修行立为究竟的修行。
46、对于魔化为佛陀一类的幻现、不该起信的非处邪师生起欢喜。
如此一来,魔业过失总共有以上四十六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