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轨受法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八》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其中若念“我不能成佛”故舍发心者,即彼无间弃舍,无待一时,故一切种毕竟非理。】
其中,若心想“我不能成佛”,故而舍弃发心,则在动念的当下便已弃舍,不必等到过了四小时。因此,“若越一时则舍愿心”的说法,毕竟不合理。
“一切种毕竟非理”,语气决定,即无论如何都不合理。
二、犯四黑法并非舍戒之因缘
【四黑法者,非是现法失发心因,是于他生令所发心不现起因,故于现法而正遮止。】
四黑法并非今生失坏发心之因,而是令其它生中不能现起发心之因。因此,今生就应预先遮止,防患于未然。
对于“四黑法并非舍戒的因缘”,以下再以教理成立。首先引《道炬论》证明。
【《道炬论》云:“此为余生忆念故,如说学处应尽护。”言如说者,谓如《迦叶问品》所说也,即此经意亦是如此。】
《道炬论》说:这是为了在其它生中也能忆念菩提心的缘故,而应尽量守护如说之学处。“如说”,是指如《迦叶问品》所说,即该经的意思也是如此。
【四白法时显然说云:“迦叶,若诸菩萨成就四法,一切生中生已无间,菩提之心即能现起,乃至菩提中无忘失。”四黑法时,虽无现后明文,故亦当知是约后世。然于现法若行黑法,则所发心势力微弱。】
《宝积经·迦叶请问品》中宣说四白法时,明显说到:“迦叶,如果菩萨成就四种法,一切生中出生之后无间便能现起菩提心,乃至成就菩提之间,恒不忘失菩提心。”在宣说四黑法时,虽无“现世后世”等明显字句,但以白法类推,也应了知是指后世。然而,若在现世行持黑法,则会使发心的势力微弱。
【若非尔者,则具菩提心律仪者,为戏笑故,略说妄语,于有情所略起谄诳,瞋恚菩萨略说恶名,于他善根略令生悔,自无追悔,过一时竟,皆当弃舍菩萨律仪。】
倘若犯四黑法并非是令后世不现起发心之因,而是今生失坏发心之因,则应成:具有菩提心律仪的人开玩笑而稍说妄语,对有情稍起谄诳,嗔恚菩萨而稍说恶名,让他人行善后稍生追悔,犯了四黑法后自己心无追悔,若过了一时,则都应成舍弃了菩萨律仪。
以下再说“应成舍弃菩萨律仪”的理由。
【以由此等弃舍愿心,若舍愿心即舍律仪,《菩萨地》中及《集学论》俱宣说故。】
因为由这些黑法而舍弃了愿心,若舍弃愿心便舍弃了律仪,《菩萨地》、《集学论》中都曾说舍弃愿心即舍律仪的缘故。
【若许尔者,亦应立彼为根本罪,然任何中悉无立者,不应理故。】
如果这样承许,也应安立这些是根本罪,然而何处也未见如是安立者,因为必定不合理的缘故。
小结:
犯四黑法如果就是舍愿心,而舍愿心即舍律仪,则应成四黑法是根本罪,然而这并不合理,所以“犯四黑法若越一时即舍愿心”并不成立。
因此,犯四黑法仅是来世现前发心的障碍,并非舍弃愿心,但它会减弱发心的势力。
三、“以一时为限”不是经文原意
【又算时者,当是依于《邬波离请问经》,然彼全非义,我于《戒品释》中已广抉择,故此不说。】
另外,在计算时间方面,先觉的依据应是《邬波离请问经》,但这完全不是经文的原意,我(指宗大师)在《菩萨戒品释》中已广泛抉择,故此处不繁说。
四、以理成立“心舍有情即是失坏愿心”
【心舍有情者,若缘总有情,谓我不能作此许有情之事,心弃舍者,即舍愿心,极为明显。】
关于“心舍有情”方面,如果缘总体有情,认为我不能作利益有情的事业,而发自内心舍弃,便是舍弃了愿心,这极其明显。
【若缘别有情,谓我终不作此义利,若起是心,如坏一分即坏整聚,便坏为利一切有情所发之心。若不尔者,则弃二三四等多有情已,为余有情而发心者,亦当能发圆满菩提之心。】
如果是缘个别有情决定“我终究不利益他”,若生起这种心念,就像失坏一分便失坏整体一样,也应算是损坏为利一切有情所发的誓愿;否则,应成立:舍弃了二、三、四等多位有情,而只为剩余的有情发心,也应当能发起圆满的菩提心。
圆满的菩提心包括希求利他之心和希求菩提之心两部分德相。“希求利他之心”的所缘境是一切有情,下至舍弃了一位有情,便已失坏了希求利他之心,从而舍弃了愿菩提心。如同三角架失去一脚便会失坏整体,只要舍弃一位有情,就足以失坏菩提心。
小结:
先觉说:犯四黑法、心舍有情以及心想“我不能成佛”六者,超过一时不追悔就算舍弃了愿心。
宗大师的观点:愿心的德相是“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若生起了“我不能成佛”或者“我终究不对此有情作利益”的心,由于舍弃了愿心的德相,不必等过一时,当下就是舍弃愿心。若犯其它四黑法,只会障碍来世现行菩提心,并不构成舍弃愿心,只是会令现世的愿心减弱。
卯二、对《道炬释论》中别说学处的评论分二:一、《道炬释论》中别说的学处 二、宗大师的评论
辰一、《道炬释论》中别说的学处
【如是于此发心学处,《道炬释论》别说,恩扎补底 1 、龙猛、无著、勇识、寂天、大德月、静命等派各有差别。】
对于发心学处,《道炬释论》中特别说到,恩扎补底、龙猛、无著、马鸣、寂天、大德月、静命等派各有差别。
【有者许为尽初发心 2 及行诸行 3 所有学处。】
有的承许发心学处无余包括胜解行地和一至七地的所有学处。
【又有许为经说一切皆应守护。】
又有论师承许经中所说的所有学处都应守护。
【复有许为尽资粮道所有学处。】
又有承许是包括资粮道的所有学处。
1、 恩扎补底:原文的“因陀罗补底”应改为“恩扎补底”。
2、初发心:对应胜解行地。
3、 行诸行:对应一至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