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皈依已所学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 广大供养者,谓以如是利养、恭敬常时供养。此复有七,谓所供物众多、微妙、现非现前、自作教他、至心欢喜猛利胜解而为供养,复将此善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
第八,广大供养,就是在佛像、佛塔等供养境前,以上述的利养、恭敬等,常时施设供养。“常时”,指时间上的广大,并不是在短期供养之后就停止供养,而是每日坚持不断,积小成大,所以说是广大。
广大供养不是前面各种供养之外的另一种供养,而是以上财敬供养等达到广大的供养相,也就是在时间、供物、供养境、供养方式、供养心、供养回向等方面,达到广大的供养相,包括七种广大:
一、供物众多:供物的数量并非微小或少许,而是如前所说那样,以众多供具供养。
二、供物微妙:供物并非下劣、残缺、腐坏、粗糙以及不可受用的物品,而是颜色、形状、香味圆满、贵重优质之物。
三、供养境现前。
四、供养境不现前。
五、自作供养。
六、教他供养。
七、以至心欢喜、猛利胜解而作供养。并且将供养所种的善根,唯一回向一切有情获证无上菩提,而不回向人天安乐与小乘菩提,此即“回向广大”;或者以回向无上菩提,使供养的点滴善根增长无尽而成广大。
七种广大中:前面两种是从供养物而说广大,即“众多”是数量广大,“微妙”是品质殊胜,以如是财物供养三宝就成为广大供养。第三、第四是从供养境而言广大,供养现前的无量诸佛等,或以意识缘取不现前的无量诸佛等而供养,以所缘境广大而成为广大供养。第五,自作广大,即自己亲自供养,而且在供养物、供养时、供养境、供养心、供养回向等方面并非狭小,而是极为广大。第六,教他广大,即以大悲心教导众生供养,而且所作的供养方面极为广大。第七,从恭敬供养来说,因供养时具足至心欢喜、猛利胜解,所以即便是供养一文钱,也会成为广大供养,对此可以一则公案来说明:
《杂宝藏经》记载:
往昔有位恶生王,在园堂看见一只金色猫从东北角钻入西南角,就派人挖掘,结果掘得一个铜盆。铜盆的容量有三斛 [1] ,盆内盛满了金钱,再继续往深处挖掘时,又得到一个铜盆,这样次第掘得了三盆金钱。恶生王又叫人往旁边挖掘,结果连续五里路,每一步都挖到盛满金钱的铜盆。
恶生王虽然获得了众多金钱,却因惧怕而不敢使用,于是就去请问迦旃延尊者。尊者说:“这是你的宿业所感召的福报,你尽管用,没有妨碍。”恶生王就询问宿世因缘,尊者告诉他说:“过去九十一劫前毗婆尸佛涅槃后,在佛的遗法中,有一位比丘在十字街头,将钵置于路边,教化人们说:‘谁能将财物投入这个坚牢藏中,一切国王、盗贼、水火都不能夺走。’
当时,有一个穷人见到比丘教化,心生欢喜,就将卖柴所得三文钱放入钵中,发愿后离去。在回家的五里路上,他步步心生欢喜,临入家门时,他又遥向比丘至心顶礼,发愿后才入家门。当时的穷人就是大王你的前身。因为往昔你以三文钱欢喜供僧,所以生生世世身分尊贵,常常获得如是盛满金钱的三重铜盆。因五里之中步步欢喜,而感得五里金钱之报。”
公案中的穷人所供物只有三文钱,本非广大,但是因为供养心淳净,以至心欢喜与猛利的胜解摄持,而使三文钱的供养成为广大供养。穷人听到比丘的教言后,信受欢喜,将仅有的三文钱全都作了供养,而且供养之后,在五里路上步步发欢喜心,临入家门之前,还恭恭敬敬地向比丘顶礼、发愿。以此种对供养的至心欢喜,极能滋润相续中的善根,使它辗转增上广大,由此成熟的果报亦极为广大——生生世世受身尊贵,常获五里金钱的福报。
因此,对三宝作任何一种供养时,皆应至心欢喜,施前、施时、施后三时都欢喜,以自作随喜的滋润,善根就会广大。我们应将这种殊胜窍诀融入自己的修行,比如自己今天供养僧众,在供养之前,应当善加思惟供养的利益,引发欢喜,供养时也应至心欢喜,供养之后,还应对自己所作的善根自作随喜,并且猛利发愿:愿供养的正行日日增上等。若能如此行持,则任作何种供养,都将成为广大供养。
【 非染污供养者,谓不由轻蔑、放逸、懈怠而教他供,自手供养,殷重供养,不散漫心而设供养,不以贪等杂染供养,不于信佛国王等所为得利敬而为供养,以随顺物而设供养。 】
第九,非染污供养,就是远离染污的供养,这也不是前述财敬供养等之外的另一种供养,而只是从财敬等供养远离种种染污的角度,安立为非染污的供养相。
非染污供养,包括以下六种情况:
一、不是因为轻蔑、放逸、懈怠而令他人供养,而是自己亲手供养。
二、殷重供养。
三、以不散漫心而陈设供养。
四、不是杂染贪爱等烦恼而供养。
五、不是在信佛的国王等处,为了获得利养恭敬而作供养。
六、以随顺物而陈设供养。
前五种是从供养心远离染污的角度来说,第六种是从供养物远离染污来说。
非染污供养的反面,即六种染污供养:
一、因为轻蔑、放逸、懈怠而令他人供养,不是自己亲手供养,即供养三宝的心不恭敬,理应亲自去作,却因心怀轻慢等而叫他人代作,自己未能尽心,此即具有染污的供养。
二、不殷重供养:不按照取舍之处如实地行持。
三、以散漫心供养:供养时行为随便。
四、有杂染供养:供养时自相续杂染贪、嗔、嫉妒等烦恼,心不清净。
五、为获利养恭敬而供养:动机不纯正,在信佛的达官贵人面前,为了获得利养、恭敬而虚伪地施设供养,实际上是谄诳供养。
六、以不净物供养:“不净物”在下文有具体解释。
总之,在供养时远离上述种种染污的心态、行为、动机、供物,就是非染污供养。
以下解释“随顺物”:
【 随顺物者,谓诸净物,远离不净,雌黄所涂、酥所灌洗、局啒罗薰、遏迦花等及诸所余非清净物。 】
“随顺物”,就是远离不清净的各种清净物。对于不清净,论中例举了以下几种情况:
一、雌黄所涂:雌黄是一种药用矿石,味道苦辛,用雌黄涂佛的身体等,就是不清净。
二、酥所灌洗:以酥油灌洗佛像也是不清净,应当用净水浴佛,不能用酥油。
三、局啒罗薰:局啒罗就是黑香,又叫安息香,是一种药物,以局啒罗作薰香也是不清净。
四、遏迦花:白艾花,这种花带有毒刺,不能用来供佛。
“所余非清净物”:除了以上四种之外的其余不清净物品。
总之,佛陀是无上尊贵、具有大恩德之对境,所以供养时应当用清净的随顺物,若以不清净、不合适、有毒等物品供佛,即成为染污供养。
[1] 斛:一斛相当于十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