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既皈依已所学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巳一、《菩萨地》中出分二:一、供养事 二、供养意乐

此中复二,谓供养事及供养意乐。

“以随念大恩而恒勤供养”又分二:一、供养事;二、供养意乐。

午一、供养事分二:一、分说十种供养  二、摄义

未一、分说十种供养

初中有十:供养身者,谓亲供养真佛色身。

第一,供养事有十种 [1] ,即供养身、供养塔、现前供养、不现前供养、自作供养、教他供养、财敬供养、广大供养、非染污供养、正行供养。其中,第一,供养身,就是佛在世时,亲自供养真实的诸佛色身。

供养塔者,谓供为佛所建塔等。

第二,供养塔,就是为佛而供养所建造的佛塔等。

“为佛”是指动机,可从三个方面来解释,即为敬佛而供养,为学佛而供养,为成佛而供养。

现前供养者,谓前二事,现自根前而设供养。

第三,现前供养,就是前述的佛身与佛塔,显现在自己的眼根前面而陈设供养。这是唯供现前的佛身与佛塔。

不现前供养者,谓佛、佛塔非现在前,普为一切佛、佛塔故而设供养。又若于佛般涅槃后,为供佛故造像及塔,若一数等,亦非现供。

第四,不现前供养,就是佛身与佛塔不现在眼根前,而自己对此不现前的一切诸佛与佛塔作如来想,普遍为三世一切诸佛与十方一切佛塔而施设供养。这是唯供不现前的佛与佛塔。如果在佛陀涅槃后,为了供养佛陀的缘故而造立佛像与佛塔,数量是一种或是众多,也属于非现前供养。

若供此二随一之时,作如是念而供养者,谓此一法性,即是一切法性,是故现前供养此二,亦即供养其余三世一切诸佛,及供十方无边佛塔,此是俱供现、不现前。

此段宣说“俱供现、不现前”:

如果在供养现前的佛身或佛塔时,这样作意而供养,也就是心中思惟:一法的法性,就是一切法的法性,一佛的法性,就是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的法性,因此供养现前的佛身,就是供养其余三世一切诸佛;一座佛塔的法性,就是十方无边一切世界所有佛塔的法性,因此供养现前的佛塔,就是供养十方无边一切世界的佛塔。这是“俱供现、不现前”。

因为在供养现前的佛身或佛塔时,心中作意法性无二无别,则不现前的诸佛或佛塔,也都含摄在内而普遍作了供养,所以是“俱供现、不现前”。

以下宣说上述三种供养所获福果的差别:

论说初者获广大福,第二较前获大大福,第三较前获最大福。故于一佛或佛像等修供养时,应忆法性无所差别,先当遣意供养一切,极为切要。

《瑜伽师地论》说:初者“现前供养”获得广大福果;第二者“不现前供养”与前者现前供养相比,获大大福果;第三者“俱供现不现前”与前者相比,获最大福果。所以,对一尊佛或者佛像等修习供养时,应当忆念诸法的法性没有差别,首先以意识观想供养一切,这是非常重要的。《普贤行愿品》说:“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自作供养者,谓非由于懈怠、懒惰、放逸增上而令他作,惟自手作。

第五,自作供养,就是菩萨想供养佛陀或佛塔时,不是因为懈怠、懒惰、放逸而让亲友、佣人等去作,唯一是自己亲自去作。

教他供养者,谓念自己略有少物,然诸有情贫苦薄福无力供养,若教此供,当获安乐。由悲愍心,惟教他供。

第六,教他供养,就是菩萨心想:“我现在略有少许可以供养的财物,但是贫苦少福的有情却没有财力可作供养,如果我布施财物给他,并且教导他以此财物供养佛与佛塔,将来他会多受安乐。”菩萨像这样以悲愍心教导他人供养,而自己没有所供的财物,这是菩萨唯一教他施设供养。

又亦劝他共供养者,谓自他俱共同供养。

亦劝他共供养,就是自他共同供养,即在劝导他人供养之后,自己和他一起共同作供养。具体来说,菩萨想对佛陀或佛塔施设供养,但不仅是自己作,同时也劝导父母妻儿、亲友仆从,或国王王子、大臣长者、居士,或多财的商主,下至一切男女老少、贫乏痛苦之人,以及一切内道同梵行者、外道等众,随分随力供养佛陀或佛塔,此即“自他俱共同供养”。

此三福果,大小如前。

唯一“自作供养”获得广大福果,唯一“教他供养”能获大大福果,“自他俱共同供养”获得最大福果。为何这三种供养的果报会有这样胜劣的差别呢?因为:“自作供养”只是为了自己获得安乐而供养;“教他供养”则纯粹是以悲愍心想使众生获得安乐,自己舍弃资财而教他人供养,因大悲利他的缘故,福德超过自作供养;“自他俱共同供养”不仅仅是教导他人供养,而且菩萨以身作则,为了饶益有情而亲自以爱语、同事等摄受法,带动有情趣入供养的修行,所以福德最大。由以上比较可知,以大悲心完全投入利他,才能获得最大福德。

财敬供养者,谓供种种衣服、饮食、卧具、坐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薰香、末香、涂香、华鬘、伎乐及诸灯烛,敬问礼拜,奉迎合掌,唱种种赞,五支遍礼,右旋围绕。

第七,财敬供养,即财物供养与恭敬供养。

财物供养,就是供养种种衣服、饮食、卧具、坐具、治病的医药等资身的日常用品,或供养薰香、末香、涂香、花鬘、伎乐与灯烛等。

恭敬供养,就是恭敬陈白、礼拜、迎请、合掌、唱各种赞、五支遍礼 [2] 、右旋围绕等。譬如汉地丛林早晚功课中,皆须礼佛、赞佛、念佛、绕佛、合掌,这就是对佛陀作恭敬供养。《入行论》中说:“我以海潮音,赞佛功德海,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化身微尘数,匍伏我顶礼,三世一切佛,正法最胜僧。”这也是对三宝作恭敬供养。

又供田等无尽奉施,又供摩尼、耳环、臂钏诸庄严具,下至供养诸小鸣铃,散诸珍奇,缠宝缕线,供养诸佛或佛塔庙。

此段也是“财物供养”,就是供养田地等无尽的奉施,或供养摩尼宝、耳环、臂钏等庄严饰具,下至供养各种小的鸣铃,或散各种金银、钱币等奇珍,在宝物上缠绕彩线,用来供养诸佛或诸佛的塔庙。


[1] 以这十种供养供养三宝,就是所谓的圆满供养。

[2] 五支遍礼:五体投地而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