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既皈依已所学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未三、以古德传记与语录说明

传说慬哦瓦善知识,凡见有持经典来者,合掌起立,后不能起,殷勤合掌。

传说善知识金厄瓦,凡是见到有人手持经典过来,都要合掌起立;后来尊者年迈不能起身的时候,就恭敬殷勤地合掌。

在金厄瓦尊者心中,经典并不是白纸黑字的普通书本,而是如来的化现,是开启智慧的导师、养育慧命的母亲,所以尊者见到有持经典来的人,就自然恭敬合掌。

又说觉沃至哦日时,有一咒师不从闻法。大依怙尊见一记录,以齿污秽沾其经书,深生不忍,说云:“可愍,不可不可。”咒师生信,遂从闻法。

又传说阿底峡尊者到阿里时,有一位咒师不依从尊者闻法。有一次,阿底峡尊者看见一位记录员用牙齿的污秽沾染经书,尊者于心不忍,就赶紧对他说:“可怜可怜,不可以!不可以!”咒师因此对尊者生起了信心,而依止尊者闻法。

霞惹嚩亦云:“我等于法任何玩耍,无所不作,然不敬法及法师者,是坏慧因,现在愚蒙如此已足,莫更作集愚痴之因,若愚过此,更有何能?”

霞惹瓦尊者也说:我们对法的戏耍真是无所不作 [1] ,但是不恭敬法与法师,正是毁坏智慧的原因。现在我们这样愚痴蒙昧已经足够,不要再造集愚痴的业因了,如果再增上愚痴,那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午三、恭敬僧相之学处分三:一、真实义 二、以公案说明不敬僧人与僧相之果报 三、以古德传记说明

未一、真实义

若于僧伽或出家众持沙门相,及于其相不骂不毁,又一切种不应分党、视如怨敌,云:“汝等,我等。”应当敬重,犹如僧宝。

对僧伽 [2] 或是持沙门相 [3] 的出家人以及对沙门相等,都不能轻毁、辱骂,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分别党派,不应彼此互相仇视,如同对待怨敌一样地说:“你们,我们。”而应当敬重僧众,如同对待僧宝一样。

此段说明皈依三宝者必须远离毁骂与分党,敬重僧众犹如僧宝。所应远离毁骂的对象有两种,即僧人以及他们所现的僧相。僧人就是僧伽或是持沙门相的出家人,沙门相并不是特指汉传或者藏传佛教僧人的沙门相,凡是当时当地人们所承认的僧相,都是沙门相,一概不能毁骂。噶当派有一种传统说法,即四位出家人中必定有一位菩萨,所以对一切僧众都应平等观想清净,因为凡夫以分别心无法了知僧人之中谁是菩萨,倘若不慎辱骂讥毁菩萨,就会造下严重罪业。

“一切种不应分党、视如怨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分别党派,若将十方僧众分成很多派别,认为这一方是我应当供养的僧伽,另一方是应当舍弃的僧伽,这样偏执自他二方,就连皈依戒都不能获得。我们皈依僧,是平等皈依十方一切僧众,凡是释迦佛教法下的僧伽,不论是哪一种宗派、修学何种法门,我们均应平等持为修行的助伴。如果只是皈依藏传佛教的喇嘛、觉母,而不想皈依汉传、南传佛教的僧伽,或只皈依汉传佛教的僧伽,而舍弃其他传承的僧伽,都将失坏皈依戒。因此,对一切佛教的僧众,不论是藏传、汉传或南传的僧伽,都应当持为道友而平等皈依。全世界佛教徒都是菩提道上的兄弟姐妹,理当互助、和合共处,必须以这样的心作皈依,才是具相的三宝弟子。

或许有些居士疑问:为何必须恭敬不持戒修行的僧人?

以下引一段精辟的对话来解除疑惑:

有一次,唐太宗问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

以下,再引经论佛语说明不能轻毁出家僧众与沙门相:

佛曾经说:任何众生如果对身披袈裟的比丘产生恶心,因为是对三世诸佛、缘觉阿罗汉、三世圣者产生恶心的缘故,将会成熟无量恶业果报。经中说:“纵有持戒破戒,若长若幼,皆须深敬,不得轻慢,若违斯旨,必获重罪。”(纵然有持戒而破戒的出家人,不论他是年长还是年幼,都必须对他恭敬,不能轻慢,否则必定会造下严重的罪业。)

《地藏十轮经》说:“当观如是过去罗刹,虽受无暇饿鬼趣身,吸人精气,饮血啖肉,恶心炽盛,无有慈悲,而见无戒剃除须发,以片袈裟挂于其颈者,即便右绕尊重顶礼,恭敬赞颂,无损害心。(罗刹虽然曾受生过无暇的饿鬼身,吸人的精气,以血肉为食,恶心炽盛,没有慈愍,但是他们见到没有戒律、剃除须发、以一片袈裟挂在颈上的人,就会右绕、尊重顶礼、恭敬赞颂,而没有损害之心。)然未来世,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怀毒恶,无有慈愍,造罪过于药叉罗刹,愚疑傲慢,断灭善根。于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须发、披服袈裟诸弟子所,不生恭敬,恼乱呵骂,或以鞭杖楚挞其身,若闭牢狱,乃至断命。(但是末法时代的宰官、居士等人,心中怀有毒恶,没有慈悲,造罪比药叉、罗刹鬼还要深重,他们愚痴、怀疑、傲慢、断灭善根,对皈依我的教法而出家之僧人,或者是法器、或是非法器,剃除须发、身穿袈裟的出家弟子,他们不产生恭敬,反而恼乱、呵斥、辱骂,或者以鞭杖等抽打,或者将僧人关闭在牢狱当中,乃至使他们断绝命根。)此于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大罪,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之所远离,决定当生无间地狱。(这样毁辱僧众,是对三世诸佛犯极大罪业,断灭自己的善根,焚烧自相续,为一切智者所远离,决定将会转生无间地狱。)”

未二、以公案说明不敬僧人与僧相之果报

迦叶佛时代,有一位施主的女儿相貌庄严,长大后她对佛陀生起极大信心,就在佛陀教法下出家,而且精通三学,具足梵行,清净戒律,成为传法上师,得到许多衣食等供养。比丘尼心想:“我一个人受用这么多的供养,没有多大意义,应当发心供养僧众。”于是,她每次都将所得财物供养僧众,以维持僧众的生活。

有一次,比丘尼遇到急事,请求僧众帮助,但僧众都说:“我们现在忙着诵经,不能中断善法。”比丘尼因此生起了很大的嗔恨心,就辱骂僧众说:“我平时供养你们财物,事事关照你们,现在我有急事,你们却不肯相助,没有一点良心,就像母狗一样。”她因为辱骂僧众是母狗,而造下严重的恶业。僧众问她说:“你是什么人?我们是什么人?”比丘尼说:“你们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僧众告诉她说:“你我虽然都是出家人,但是我们当中有证果的圣者,而你毕竟只是凡夫,这样辱骂僧众已经造下严重罪业,将会使你在轮回中饱受痛苦,所以你应猛利忏悔。”比丘尼觉得僧众言之有理,就在后半生中精进持戒,常求忏悔,临终时发愿:愿我恶口辱骂僧众的业果不要成熟。比丘尼虽然这样发愿,但是以恶业力所感,她还是在五百世中转生为母狗。

《百业经》中记载了以下两则公案:

在见义如来出世时,有一位僧团的管家到处化缘,僧众劝阻时,他恶口辱骂说:“你们这些出家人,每天就像哥玛达鸟一样,只会叽叽喳喳地说废话,什么事都不考虑,哪里像比丘?”后来这位管家虽然作了忏悔,但以辱骂僧众的恶业,从见义如来出世一直到释迦佛的时代,都堕在旁生界中。

在迦叶佛时代,有一位大居士广闻多学,十分了不起,人们对他恭敬供养,就像对待上师一般。迦叶佛到鹿野苑传法时,大居士率领许多信众在佛前闻法,后来迦叶佛前往其它地方转法轮,大居士仍然为众人传法,而且将信众供养他的五百嘎夏巴,全数拿到寺院供僧。当大居士再度来到这座寺院时,恰逢僧众诵戒,因为佛制居士不能听出家人诵戒,管家就将大居士与其他在家人都赶出经堂。有在家人对大居士说:“我们今天被赶出经堂也不要紧,但您是这座寺院的大功德主,却也被人赶出来,实在不合理!”于是大居士就嗔骂僧众说:“你们像跛子一样坐在法座上,我经常供养你们,而你们今天竟然将我赶出经堂……。”僧众知道他以恶口骂僧造了重罪,就劝他忏悔,虽然他已励力忏悔,但还是以恶业力在五百世中受生为跛子。


[1] 对法的戏耍真是无所不作:指学法者对佛法轻慢、不恭敬的心态与行为。

[2] 僧伽:和合众的意思。比丘三人以上,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

[3] 沙门相:圆顶、三衣、锡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