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既皈依已所学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辰一、遮止应学

如《涅槃经》云:“若归依三宝,是谓正近事 [1] ,终不应归依,诸余天神等;归依正法者,应离杀害心;归依于僧伽,不共外道住。”此说有三,谓不归余天,于诸有情舍离损害,与诸外道不应共住。

按照《涅槃经》所说:“如果皈依佛法僧三宝,就是真实的三皈居士,始终不应皈依其他天神等;皈依正法之后,应当远离杀害众生的心;皈依僧伽之后,不应和外道共住。”经中所说的学处有三:一、不皈依余天;二、对一切有情舍离损害;三、不应与外道共住。

以下具体阐述所应遮止的学处:

其中初者,谓于世间,若大自在、遍入天等,尚不执为毕竟归处,况诸鬼趣、山神、龙等,此是不可不信三宝,归心彼等。若于彼等请其助伴,现前如法所作事业,则无不可,如求施主为活命伴,依诸医师为治病伴。

遮止应学中的第一条学处“不皈余天”,是指在世间,对于大自在天或遍入天等诸天,尚且不能执为究竟的皈依处,何况是对更为低劣的鬼趣、山神、龙等,这是说不可不信三宝而归心于其余诸天鬼神等。如果是请诸天鬼神帮助成办暂时如法的事业,那就没有不可以的,比如:请求施主作为自己存活的助伴,或依靠医师作为治病的助伴等,都不是此处所遮止的。但如果以他们为究竟皈依处,则会舍弃三宝,或者将使皈依心退失,所以必须遮止。

“不皈余天”,是指不应将其他诸天神鬼等执为究竟的皈依处,但可将他们作为暂时的助伴。此处应当辨别究竟归处与助伴的差别:以余天等作为究竟皈依处,和决定不以其作为暂时助伴,都是错谬。“毕竟”与“现前”就是“究竟”与“暂时”,分清究竟与暂时是此处的关键。

理证:皈依佛者(有法),不皈余天(所立),因为至心皈依佛之后,又对余者皈依,则不能一心皈依佛的缘故(能立)。

第二,谓于人及畜等,若打若缚,若禁穿鼻,实不能负强令负等,意乐加行损害有情,悉应远离。

此句是举例说明应当舍离损害有情。

第二条应遮学处——舍离损害,就是对人类与畜生等鞭打、捆缚、囚禁、穿鼻或不堪负载重物而强迫其负重等,一切损害有情的意乐和加行,都应当远离。

佛教是平等慈悲一切有情的圣教,因此而有别于外教,如果皈依佛陀的教法之后,仍有损害有情的意乐与加行,则从根本上违背佛教的教义。因此皈依圣教法之后,应当舍离损害有情的意乐与加行,进而必须发起利益有情的意乐与加行。此处尚须简别:若以菩提心、大悲心摄持,为了利益有情而示现威猛行为,则是以大慈悲饶益有情,不是损害有情。

理证:

一、皈依法之后,损害有情不合理,因为正法是极为寂静的自性,而损害不是寂静状态的缘故。

二、皈依法之后,损害有情不合理,因为正法是以慈悲所安立的缘故。

第三,谓与不信三宝为可归宿而毁谤者,不应共住。

第三条应遮学处——不应与外道共住,不应共住的对象是“不信三宝为可归宿而毁谤者”,就是不相信三宝能作为皈依处而毁谤三宝的恶友。如果与其共住,极易退失对三宝的信心,而且容易引生邪见,乃至与他们共同行持邪行。

不应共住的对象并不是单指外道,佛陀宣说《涅槃经》时,针对印度当时的情况而特别提及外道,实际上,无论外道或非外道,凡是不信三宝而毁谤者,自己又无能力度化他,就不能与他共住。从小乘戒律乃至金刚乘之间,都是如此宣说。

理证:

皈依僧后,不能与外道及毁谤三宝者共住,因为他们将皈依三宝者视为怨敌或下劣迷信者的缘故。

辰二、修行应学分二:一、对佛法僧所依应学之相 二、恭敬三宝之利益

巳一、对佛法僧所依 [2] 应学之相分四:一、恭敬佛像之学处 二、恭敬经书之学处 三、恭敬僧相之学处 四、摄义

午一、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一、真实义 二、以公案说明不敬佛像之果报 三、应学恭敬

未一、真实义

三种修行应学者。谓于佛像若塑若画,随好随丑,不应讥毁、置尘险处及押当等,不敬轻毁,皆当断除,应当执为是可敬田,犹如大师。

《皈依六支论》所说三种应当修行的学处,分别是应学恭敬佛像、应学恭敬经书、应学恭敬僧相。其中第一种应学,就是对于佛菩萨的塑像或画像,不论形相美观或不美观,一律不应讥毁,不应将佛像放在有尘土、不干净或不安稳的地方,也不能以佛像作为抵押、典当等,一切不恭敬、轻视讥毁的意乐与身语行为都应当断除。应将一切佛像都执为可恭敬的福田,如同对待大师的真身一般。

朴穹瓦尊者说:“我有一种对佛像的看法,我是心想这是我的无上皈依处来看待的。”如同尊者这样对待佛像,非常重要。

《亲友书》云:“随工巧拙木造等,智者应供善逝像。”

《亲友书》说:佛像不论做工精巧或拙劣,是泥塑或木造等,智者都应当以恭敬心平等供养。

《观佛三昧经》说:佛在世时,优阗王因为思念世尊而造了一尊黄金佛像,他听说世尊将要从宝阶下来,就用大象乘载金像前去迎接世尊。当时金像从大象背上下来,犹如真佛一般,又在虚空中行走,足下雨花,放射光明迎接世尊,而且合掌叉手顶礼佛陀。佛陀也向金像长跪合掌,虚空之中有千百尊化佛也都同时向佛像合掌长跪。当时世尊对佛像说:“你于来世,将大作佛事,我灭度之后,我的弟子们都付嘱给你。”空中化佛异口同声说:“若有众生在佛灭度后,造立佛的形像,持用供养,此人来世必定获得念佛清净三昧。”

此公案中,释迦佛与百千化佛同时对金像长跪合掌,示现恭敬佛像的行为,而且世尊亲自将后世弟子付嘱给佛像,可见佛像是后世众生的所依。我们处在佛已灭度的末法时代,佛陀色身不再住持世间,佛身的代表就是佛像,身为佛弟子应将佛像执为可敬田,如敬大师般地恭敬佛像。连释迦佛都对佛像合掌长跪,何况是我们下劣凡夫,更应恭敬佛像。

以上所说,就是对待佛像应如对待真佛一般,执为可恭敬的福田,断除轻毁不敬。换句话说,我们是以何种态度、行为对待真佛,对待佛像也应如此。我们不可能让佛陀坐在肮脏、不舒适的地方,不可能讥毁佛陀,也不可能以佛陀作为抵押、作为商品出卖,那么对待佛像也不能如此。总之,敬佛像如敬真佛,这是第一条学处。


[1] 近事:居士。

[2] 佛法僧所依:分别是佛像、经书、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