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略宣说修持轨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二》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必须祈祷寂灭一切障缘的理由:

修行过程中,外在有天魔、恶知识、人事、环境等干扰,内在则有自己身心业缘等障碍,为了顺利成办前面二种所求,就必须遣除障碍成就、干扰修行的内外障缘,否则将导致修行中途退转、无法上进,甚至放弃修行等过患。因此,第三个所求决定是寂灭内外障缘。

每次修正行之前,都要再三祈祷这三个方面。因为我们所求的或者说是正行所要安住的境界,仅仅依靠自力很难圆满,必须具足他力和自力结合的功德,才能顺利圆满地成就。所以,为顺利成办这三个所求,我们必须在极具加持力的资粮田前,虔诚供献曼陀罗,以猛利欲乐多返祈祷,如此必能获得加持,而顺利趣入正行的修法。

癸七、摄义

这六种加行是为了何者而作的加行呢?

这是为了让我们顺利趣入从道前基础直至止观的所有正行而作的加行。因此,这六种加行是趣入道次第正行的一种加行。

为什么在进入正行之前,要先修加行呢?

因为,只有先作好加行的准备,积聚好趣入正行的顺缘,才能顺利地趣入正行。一般人如果没有如理如量地修加行,便冒然趣入正行,那就很难与正行的修法相应,所以必须先修加行,为正行作准备。

为何必须依照论中所说的次第作加行呢?

因为这六种加行的次第非常合理,由外至内,层层推进,最后直接与正行连结。若能依照这个次第善加修习,就可以直接助益正行。

这个次第具体而言,即:首先应洒扫住处、安置身语意所依;其次,对上师三宝作清净的供养,并且端正地陈设供具;接下来,就是向内调整自己的身心,为了除风,让身心安定澄清,须以如法威仪调身,然后是调心,以发起皈依心趣入内道,以发起菩提心趣入大乘;其后,是在心中明观道次第传承上师等资粮田,作为下面积资净障与祈祷的所依;由于诸法皆依因缘而生,若想产生道次第一切修行的功德,就要聚合正因与助缘,“正因”是修习所缘行相,“助缘”为积资净障。如果没有积资、净障这两种助缘,而仅仅修一个所缘行相,就无法生起证道功德,所以明观资粮田之后,紧接着就要积资净障。

又因为分散修持收效不大,所以必须将积资净障的扼要摄于一仪轨中修持,这就是“摄修”的意义。摄修的仪轨,是《行愿品》颂文中的七支。此七支修法的特点是具足积资净障的种类与扼要。其扼要主要有两点,即境大与心大:每支修法中,所观想都是广大、无尽、圆满的境界;能境的心都是普贤伟大的行愿。对凡夫而言,修习七支的关键,在于对普贤行愿具足胜解信,必须依此胜解信的力量进行念诵、观修。

如法念修七支的方法,就是“如理作意”,而要做到如理作意,就必须事先深入研习《行愿品》长行文的内容(因为七支的颂文都是长行文的归摄,具体内容都在长行文中),直到经义娴熟于心时,才能随着经文如理作意而观修,这样一次如法的念修,就能摄持无量的功德,迅速积集证道资粮。《大乘庄严经论》中开示积资的方法是正修与数修,其中正修就是如理作意。对此七支数数如理作意而修习,决定可以积资、净障乃至令善根增长无尽。经由修习七支,一方面心相续中有很深厚的善根力作为顺缘,另一方面又能遣除违缘障碍,这样再趣入正行的修法,必定能像种子远离干旱又逢雨水滋润一般,快速生起证道。

在前面五种加行的基础上,为了衔接正行,还须对传承上师供曼陀罗祈祷三件事:一者,灭除一切菩提道的违品颠倒心;二者,发起一切菩提道之无颠倒心;三者,寂灭内外障缘。

譬如,进入“忆念死亡无常”的正行之前,应对传承上师供曼陀罗,心中恳切祈祷,唯愿上师加持自己快速生起无常之心,遣除常执,并且加持自己在观修的过程中,没有内外魔障使观修中断或退转。如此一来,正行时就可以承接传承上师的加持,这样结合自他二力,必定收效显著。

所以,这六种加行非常重要,它含摄了一切加行的扼要,若能如法以此净治自心、成熟自相续,则遣除颠倒分别、引发觉证的智慧,自然水到渠成。譬如:修习念死无常的时候,就能舍弃常执的颠倒心,而生起无常的定解;修习依止善知识时,就能舍弃不恭敬的颠倒心,生起恭敬的意乐。其它一切道支也是如此。相反,若未以加行成熟相续,那么纵然你很努力,也无法与正行的修法相应。这样即便修上好几年,心相续也很难有所改变,也就是无法舍弃颠倒心而生起无颠倒心,久而久之甚至会对佛法退失信心。所以,这六种加行极其重要,若能如法实修,效果必定很大,对正行会有直接的帮助,大家千万不可忽视这个加行的准备工作。

壬二、正行分二:一、总共修法 二、此处修法

【正行分二:一、总共修法;二、此处修法。

癸一、总共修法分三:一、认定修法及其必要 二、修法不善的过患 三、善加护持修行之相

今初

子一、认定修法及其必要

所言修者,谓其数数于善所缘,令心安住,将护 [1] 修习所缘行相 [2]

所谓“修”,就是让自己的心数数安住于某一个善所缘境,并且护持修习这个所缘境的行相。

什么是“修习所缘行相”呢?若以持名念佛来说,“所缘”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修习所缘”是以信心忆持这句名号;“修习所缘行相”,即心中持念这句名号的状态;“将护修习所缘行相”,就是要不断保持这个状态,使其不被其它境缘所转。

以下说明修的必要。

盖从无始,自为心所自在,心则不为自所自在,心复随向烦恼等障,而为发起一切罪恶。此修即是为令其心随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缘。

从无始至今,自己都是被心支配、被心牵着走,心则不受自己的意愿支配,反而随着烦恼等障碍动转,由此发起一切罪恶。现在这个“修”,就是让心随着自己自在而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安住于善所缘境。这就是“修”的必要。

为什么要修法呢?

因为凡夫如果没有修行,身心根本无法自主,完全没有自在,一旦遇到具诱惑力的境缘,整个身心都会被欲望烦恼牵着走,造作无量罪业,而由惑业力牵引我们不断流转生死。

《大乘庄严经论》说:“我见熏习心,流转于诸趣,安心住于内,回流说解脱。”由我见熏习的心,如野马般一直牵引我们在六趣中不自在地流转,只有收摄这颗狂心,让它安住于善所缘境,如此调伏自心,才能回转至解脱道上。因此,我们必须修行、必须调伏这颗狂心,此心一旦获得自在,从修习止观乃至成佛,都可以安住而成就。

[1] 将护:藏文直译,观察后护持。

[2] 行相:心内映现影像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