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略宣说修持轨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二》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修法不善,是指不按轨则、杂乱而修行。修行绝对不能随意而行,必须按质、按量、按次第来修,否则一旦养成恶习,就很难医改。
所以,宗大师告诫我们:
【 此复若随任遇所缘即使修者,则于所欲如是次第、修习尔许善所缘境,定不随转,反于如欲善所缘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碍。若从最初令成恶习,则终生善行悉成过失。 】
如果最初趣入修行时,无论遇到任何所缘便随意去修习,那么对自己所要安住的善所缘境,必定无法按照既定的次第和数量来修习,反而对堪能安住自己所欲的善所缘境形成大障碍。如果从一开始就养成随意杂乱修习的坏习惯,那么一生的善行都将成为过失。
譬如:练习写字,如果首先按笔法练习楷书,练好之后再练其它字体,就很容易善巧变通。如果起初没有依照笔法次第如量地练习,随见任何字体就去练两下,最后一旦养成坏习惯就很难再扭转,即使一生苦练,也无法练就一手好字。因此,从一开始就不杂乱而修,非常重要。
【 故于所修诸所缘境数量、次第,先须决定;次应发起猛利誓愿,谓如所定,不令修余;即应具足忆念正知而正修习,如所决定,令无增减。 】
“善加护持修行之相”的“相”,就是与“杂乱”相反的“决定”相,论中以三个决定来解释,即思惟决定、誓修决定与正修决定。其中,思惟决定与誓修决定是修前的决定,正修决定为修时的决定。
就如上文所说,杂乱修行具有很大的过患,因此,对于所修诸所缘境的数量与次第,首先必须通过思惟决定下来;决定之后,应当发起猛利的誓愿:“我一定要按所决定的数量与次第来修持,绝不杂修其它所缘境”;这样立誓之后,就应具足正念正知而真实修习(远离昏沉、掉举等),按照所决定的数量与次第,没有增加或减少,全部如次第、如量地修习。
为什么必须决定所缘境的数量与次第?因为:所缘境的数量不定,就会出现少修或多修;次第不定,则将对正行没有助益,甚至成为颠倒,如同医生错乱治疗程序,对治病不但无益,甚至有害。由此可知,修法时确定所缘境数量与次第,极为重要。
以修上师瑜伽为例,宗大师在《增上意乐极净之问题》中说:“诸大行者如果着重修持上师瑜伽,请问:修上师之处、上师的数量、上师瑜伽的正行、根本上师与金刚持无二之轨理、光之射收,此五者应当如何作?”
对此应当这样了知:
一、修上师之处:自身的顶轮、心间与前方。此处为了增长信心与恭敬的缘故,应当观于前方。
二、上师的数量:和自己结过法缘的所有上师。
三、上师瑜伽的正行:前提是首先观修亲近上师的利益与不如理亲近的过患,正行是修炼信心与恭敬。
四、根本上师与金刚持无二之轨理:根本上师与金刚持只是外相上有差别,了义中应观为真佛。
五、光之射收:观想上师白毫间“嗡”字,放光融入自己的头顶,清净身业与脉障,获得上师身金刚之加持,相续中获得化身果位的缘份;观想上师喉间“阿”字,放光融入自己的喉间,清净语业与风障,获得语金刚之加持,相续中获得报身果位的缘份;观想上师心间“吽”字,放光融入自己的心间,清净意业与明点障,获得意金刚之加持,相续中获得法身果位的缘份。
以上五处,就是修上师瑜伽时所缘境的数量,其先后次序,就是修上师瑜伽时所缘境的次第。无论修习何法,首先都应决定所修所缘境的数量与次第,然后,发誓按照所决定的数量与次第修习,不杂修其它所缘境。正行修法时要具足正念,即首先忆念应修的数量与次第,然后依照次第如量地修习,并且要具足正知,也就是在修习的时候,偶尔要以正知观照所缘是否过多或过少,使修习如所决定而没有增减。
【 此处修法者,先应思惟依止胜利速成佛等,及不亲近所有过患,谓能引发现法后世诸大苦等。次应多起防护之心,谓不容蓄分别尊长过失之心,随自所知,应当思惟戒定智慧闻等诸德,乃至自心未起清净行相信时,应恒修习。次应思惟如前经说,于自已作当作诸恩,乃至未发诚敬而修。 】
此处的修法,是“亲近善知识”的修法,即:首先应当思惟依止善知识的胜利——能快速成佛等,而且要思惟不如理亲近的过患——能引发今生来世各种大苦恼等。其次,应多发起防护之心,即绝不蓄藏分别上师过失的心,并且应随自己所知道的,具体思惟上师戒、定、慧、多闻等各种功德,乃至自己的心还没有生起具有清净状态的信心时,应当这样持续修习。复次,应按上文《华严经》等所说的那样,思惟上师对自己已经作的和将来作的恩德,乃至没有发起至诚的恭敬心时,应当不断地修习。
此处亲近善知识修法的数量与次第,决定是:一、思惟依止的胜利与不如理亲近的过失;二、忆念功德而修信心;三、忆念恩德而修恭敬。就像这样,首先通过思惟决定这个修法的次第和数量,接着就发誓决定依此次第、数量而修,正修时则以正知正念依所决定而修习,直到发起清净的信心与至诚的恭敬心为止。
【 后时如何行者,应将所集众多福善,以猛利欲,由《普贤行愿》及《七十愿》等,回向现时、毕竟诸可愿处。 】
正修最后结束时,应当如何行持呢?即应作回向,也就是应将前面加行和正行所修集的众多福德善根,以猛利的欲乐,通过《普贤行愿》和《七十愿》等,回向暂时与究竟的各种所求。
所回向,是通过加行和正行所修集的善根;能回向,是猛利的欲乐;回向文,是《普贤行愿品》、《七十愿》、《入行论·回向品》、《极乐愿文》、《大圆满愿词》、《愿海精髓》等;回向处,即各种暂时与究竟的愿望。
癸二、旁述修行时间等分四:一、修行时间 二、最初修的方式 三、稍稳固时护持的方式 四、不疲倦的窍诀
【 如是应于晨起、午前、午后、初夜四次修习。 】
晨起:早晨天刚亮时,起床修第一座;
午前:上午十点左右修第二座;
午后:下午三、四点左右修第三座;
初夜:天刚暗时,大约晚上八点左右,修最后一座。
这些时辰中,人的心容易静下来,因此在这四个时段中最适合专修。其它时间杂念较多,可以作其它阅读、诵经等事。
【 此复初修,若时长久,易随掉沉自在而转。此若串习,极难医改,故应时短,次数增多。如云:“有欲修心,即便截止,则于后次心欲趣入;若不尔者,见座位时,即觉发呕。” 】
刚开始修行的阶段,如果修的时间过长,心就容易随着掉举、昏沉而转。这样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纠正,因此最开始修的方式,就是每次入座修的时间应短,次数宜多。西藏修行者当中流行一种说法:还有修法的兴趣时,就要立刻停止,这样下次入座修时,内心就会想趣入。如果不这样的话,恐怕一见到座位时就会想呕吐。
所以,“消化能力尚弱”的初学者,应以“少食多餐”为妙,如果“暴饮狂食”,一次就会让人见到食物便想呕吐。莲花生大师说:“初修禅座时宜短,座数应多如水滴,屋檐滴水短时持,如是久修定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