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二》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亲近善知识
22、为什么首先要思惟依止善知识的胜利?
23、教典说“供养上师等同供养一切佛”,又说“供养上师映蔽供养一切佛的福德”,这两种说法的根据分别是什么?二说不同,是否成为相违?
24、从什么角度说观修上师胜过观修本尊?
25、《五次第加持品》说:“舍弃一切供养后,唯一供养上师尊。”其密意是什么?
26、什么是“万法归一,一摄一切”的修要?
27、生起真实敬信的量是什么?
28、平常恒时忆念上师将获得何种利益,请一一说明。
29、祈祷上师会获得何种殊胜利益?
30、具体说明祈祷的因与义。
31、是何种缘起力使仲敦巴以居士身而成为万千僧众之顶严?
32、对于上师需要如何作三门礼敬?观师为佛有何种利益?
33、呵斥、轻蔑上师会引生何种过患?
34、对于呵斥上师的罪业,应以何种方便忏悔?
35、经藏中说:“有多少与善说相应,就有那么多是属于善;有多少与善说不相应,就有那么多是属于不善。”阐述此金刚句的涵义,并以理成立“违背上师善说成为不善。”
36、依《时轮金刚续》,说明对于上师忿恚的过患。
37、分别说出分别上师过失、视上师为凡庸、浪费上师资财的过患。
38、扰乱上师心意有何种等流果及异熟果?
39、如何以理对治视上师为凡庸的邪分别?如何观想上师的一切行为?
40、为什么以思惟功德将会现前信心?
41、是否一切上师都是佛陀?为什么?
42、为什么凡夫需要以教理成立“上师是真佛”?
43、如何以观待理成立“上师是真佛”?
44、如何以作用理成立“上师是真佛”?
45、以证成理成立“上师是真佛”:
(1)如何以果因成立?(2)如何以自性因成立?
(3)如何以不可得因成立?
46、法尔道理包括哪几个侧面?四个侧面如何成立“上师是真佛”?其侧面有何不同?
47、“上师不是断尽过失的佛陀,以具有诸多过失显现故”,对此以理破斥,并以六个比喻说明。
48、“上师不是圆满功德的佛陀,以佛功德不显现故”,对此以理破斥,并以针眼喻、幻化喻、瑜伽士喻、鬼神喻说明。
49、有人说:“你们强调弟子应一切依从上师,这与四依法中‘依法不依人’相违。”对此应如何解释?
50、为什么说一切安乐与功德都是上师赐予?为什么说师恩胜过佛恩与父母恩?
51、为什么要着重对于善知识以胜妙资财多作奉献?
52、什么是如教修行?
53、什么是亲近?为什么说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和如教修行是亲近的无倒加行?以这三种加行,我们希求何种结果?
54、为什么如教修行是三种加行中的最主要者?
55、如何将亲近善知识的修行归摄在修心上?如果不在心地上修依止法将导致何种结果?
56、如何能得亲近善知识的圆满果?
修习轨理
1、说出六加行的名称。
2、洒扫时应当如何观修?
3、佛在经中宣说的洒扫利益有哪五种?
4、以理成立需要洒扫处所和安布身语意像。
5、解释“供具无谄诳”的意义。
6、以如法威仪安住后除风的理由是什么?
7、为什么安坐后首先要皈依和发心?“皈依和发心决定会与相续和合”的意义如何?
8、为什么皈依发心之后要明观资粮田?
9、说出修法必需积资净障的理由。
10、说明身礼、语礼和意礼的差别。
11、说明世间供与出世间供的差别。
12、供养与敬礼的等起和境分别是什么?
13、悔罪支当中,罪的因、自性和事分别是什么?忏悔的方法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4、随喜的境是什么?随喜的修法需具足哪两个条件?与所随喜的善根相比,各在何种情况下,随喜获得超胜、等量及下劣的福德?
15、在回向支当中,说出所回向、回向者、回向心、回向处及回向的作用。
16、对七支如理作意的条件是什么?
17、七支如何摄为四支、三支、二支及一支?
18、祈祷的三事分别是什么?
19、什么是修?
20、修的必要是什么?
21、何为修法不善?其过患如何?
22、修法前与修法时应当如何决定?
23、以亲近善知识为例,说明应当如何修正行?
24、应当如何修结行?
25、初修为何不宜每次修时过长?
26、不急不缓的意义如何?其利益如何?
27、未修中间应当如何行持?为何说座间参阅显说此法经论、数数忆持为下座修之主要者?什么是以三合而引导?
28、密护根门之中:
(1)以何者防护?(2)防护何者?(3)从何处防护?
(4)如何防护?(5)守护根与以六根防护有什么差别?
(6)取行相与取随好有什么差别?(7)防护的目的何在?
29、正知而行的意义可以从哪两个方面来理解?
30、五种行动业分别是哪些?为什么叫做行动业?
31、五种受用业分别是哪些?
32、请具体说明于十种事应如何正知而行?
33、为什么说“若能正知而行,则现法中不为罪染,没后亦不堕三恶趣,诸道证德未获得者,即住能得正因资粮”?
34、饮食之量为什么不能太多与太少?
35、相宜消化而食有何利益?不相宜而食有何损害?
36、爱著饮食的对治法是什么?
37、(1)什么是由受用因所生的过患?
(2)什么是由食物消化所生的过患?
(3)什么是由追求饮食所生的过患?
38、如何善思惟而后饮食?
39、解释:
应知饮食如医药,无贪嗔痴而近习,
非为骄故非慢故,非壮唯为住其身。
40、悎寤瑜伽的修时与修后各是指什么?
41、睡眠的时间和利益各是什么?
42、如何作狮子卧?为什么要作狮子卧?狮子卧有什么利益?
43、什么是光明想?作光明想有何种效果?
44、以正念而眠的意义如何?有何种效果?
45、什么是眠时正知?以此有何种效果?
46、起想有哪三种?各有何种效果?
(以下是“破除于此修轨邪执分别”的问题)
47、“此修轨”是指什么?何种人会有此邪执?其立宗如何?
48、解释“此依先闻如理作意起,修正作意真义境智生。”
49、如何以理成立“思择修与安住修二俱须要”?
50、为什么说修慧是从思慧产生?
51、为什么说“于修闻思最要”?
52、未通达闻思修之扼要将会产生哪两种现象?
53、以理成立修与修成不同。
54、解释“修”的涵义。
55、为什么说“若说将护与修二事相违,是可笑处”?
56、为什么以“分别皆成佛障碍”的邪执将会成为障碍敬重教典以及令圣教隐没?
57、于何境应当思择修?其根据是什么?其比喻是什么?
58、于何境应当安住修?其根据是什么?
59、若说“凡智者唯应观修,凡孤萨黎唯应止修”,对此应如何遮破?
60、说出必须由观察而修习的理由。
61、若说“以观慧极多思择而修习,则能障碍专注一缘之三摩地”,对此如何遮破?
62、为什么说以观察修能遣除三摩地的违缘?
63、大善巧的先觉上师们是如何传授道次第教授的?
64、为什么说略摄所修之事另作引导文也不相违?
65、对此观察修的修习道理获与未获定解,将会导致哪两种不同结果?
暇 满
1、八无暇是哪些?为什么说这八种属于无暇?闲暇的意义是什么?
2、五种自圆满是哪些?“业未倒”和“信依处”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称这五种是自圆满?
3、五种他圆满是哪些?“教住”和“随教转”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称这五种是他圆满?
4、为什么说观待毕竟而言暇满人身具有大义?
5、为什么说观待现时而言暇满人身具有大义?
6、解释颂词:
(1) 得何能下种,度生死彼岸,妙菩提胜种,胜于如意珠,
功德流诸人,谁令此无果 ?
(2) 若众善 富人 ,由无量劫得, 愚 故于此身,未略集福藏,
彼等趣他世,难忍忧恼室,如商至宝洲,空手返自家。
解释颂词中加点词句的涵义。
(3) 若我解是义,愚故仍退屈,至临命终时,当起大忧恼。
(4) 难得利益地,由何偶获得,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狱,
如受咒所蒙,我于此无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 ?
7、思惟暇满义大后,应当发起何种无颠倒心?
8、解释《喻法》中比喻的涵义:
虫礼骑野马,藏鱼梅乌食。
9、以何种根据可成立暇满人身极为难得?
10、如果说“在恶趣受苦消尽宿业后即可得人身,所以恶趣不难脱离”,对此应如何回答?
11、思惟暇满人身难得,应当发起何种无颠倒心?
12、要发起摄取心要的欲乐,应当思惟哪四种法,并且如何思惟?
13、劣慧者应当如何修习暇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