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式宣说依止轨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一》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以上所说的“不合格上师”,是指单以称赞学处谋生,而自己不实修的人。

《普贤上师言教》中讲述了四种不合格的上师。

一、如木磨般的上师

比如,有些人自己全无闻思修的功德,却认为我是某某上师的儿子或贵族子弟等,在种姓方面超过了其他人,而且我的传承是如何如何的。还有一种,虽有少许闻思修的功德,但并非以希求来世的清净心修持佛法,只是担忧自己在某处将会失去上师的地位等,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今生的目的。这二种人称为“犹如木磨的上师”。

“木磨”,是外形像磨,本质是木头,不但不能磨粮食,还会毁坏自身。

二、如井蛙般的上师

有些上师不能调伏弟子,自相续与凡夫差不多,没有一点特殊功德。但其他人对他起信心,不经观察就将他放于高位。而他得到名利之后,心也变得充满我慢,看不到圣者的功德。此种人是“如井蛙般的上师”。

三、如疯狂向导般的上师

有一类恶知识自己没有依止过上师,也没有精进学过显密经续,非常孤陋寡闻,而且烦恼粗重,没有正知正念,违犯戒律,破了誓言。虽然自相续比凡夫还要低劣,但行为却如大成就者一样,做得像虚空一样高,而且嗔心和嫉妒粗重,无有慈悲。这是“如疯狂向导般的上师”,会把弟子引入邪道。

四、如盲人向导般的上师

此种上师没有超过弟子的少许功德,并且远离慈悲心和菩提心,因此他们不知道打开弟子取舍的双眼。此称为“犹如盲人向导的上师”。

癸三、宣说德相之必要

如是修行解脱之尊重,乃是究竟欲乐之根本,故诸欲求依尊重者,应当了知彼诸德相,励力寻求具其相者。诸欲为作学人依者,亦应知此,励力具足如是德相。

如是,修行解脱的善知识,是能究竟学人心中一切希欲 [1] 的根本。因此,凡是希求依止善知识的人,都应当首先了解善知识应具的德相,之后,励力寻求具足德相的善知识。而对于欲作学人依处的人,也应当了知这些,以便励力使自己具足德相,成为合格的善知识。

总之,宣说所依善知识的德相,有两个必要:

一、学人可依此励力寻求具相的善知识。

二、为人师者可由此励力完备应具的德相。

壬四、下等德相

由时运故,具全德者实属难得,若未获得如是师时,将如何?

由时节因缘,具全功德的善知识实属难得,若未获得如此的善知识,又当如何择师呢?

《妙臂请问经》云:“如其仅有一轮车,具马于道亦不行,如是若无修行伴,有情不能获成就。”

《妙臂请问经》中说:就像只有一个车轮的马车,即使有马,也不能在路上行驶。如是没有修行的助伴,有情不能获得成就。

“若有具慧形貌正,洁净姓尊趣注法,大辩勇悍根调伏,和言能施有悲愍,堪忍饿渴及苦恼,不供婆罗门余天,精悍工巧知报恩,敬信三宝是良伴。”

这二颂中列出了上等友伴的十六种德相:一、具慧;二、相貌端正;三、身体洁净;四、种姓高贵;五、一心投入正法;六、极具辩才;七、行善勇悍;八、六根调伏;九、语言温和;十、能行施舍;十一、具悲愍心;十二、能忍饥渴及身心苦恼;十三、不供奉婆罗门等外道诸天;十四、行善精进勤快;十五、知恩报恩;十六、敬信三宝。如果具足这十六相,则是贤善友伴。

“诸能完其如是德,于诤世中极希故,半德四分或八分,应依如是咒师伴。”

在末世斗诤坚固时期,能具全上述十六德相的友伴极为罕见,因此,具有其中的一半、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就应当依止。

此说所说圆满伴相八分之一为下边际,铎巴所集博朵瓦语录中,述大依怙说尊重相亦复同此。故于所说完具圆满诸德相中,随其所应,配其难易,具八分者为下边际。

《妙臂请问经》中所说圆满友伴十六种德相的八分之一,即是最下限。在铎巴所汇集的博朵瓦语录中,讲到阿底峡尊者当年也如是说到下等善知识的德相。因此,上述善知识的圆满德相中,随其所应,配其难易,具有八分之一,为最下限。

“配其难易,具八分者”,是指其相续中所具的功德,将难具的功德和易具的功德合起来计算,约等于所有十相功德的八分之一。

学人欲依止善知识,首先应观察所依的人是否具有上述十种德相,如果不具足上等或中等德相,也至少应具有下等德相。如果依止之前不观察而误依邪师,则会毁坏自己的生生世世。

《普贤上师言教》中说:“上师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皈依处,也是开示取舍道理的导师。如果没有经过慎重观察,不幸遇到邪知识,信士一生的善资都将葬送在他的手中,使已得的暇满人身白白地虚度。比如,一只毒蛇盘绕在树下,某人误认为是树影而前去乘凉,结果被毒蛇害死。如《功德藏》中说:‘若未详细观察师,毁坏信士善资粮,亦毁闲暇如毒蛇,误认树影将受欺。’”

莲花生大士教诫:“不察上师如饮毒,不察弟子如跳崖。”

宗大师在《事师五十颂释》中引《金刚鬘讲续》说:“十二年间需观察,若不了知久观察。”

无垢光尊者也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有者最初未观察,鲁莽草率成师徒,喜新赞德后诽谤。有者阳奉阴违依,间接污辱师眷属,彼等将堕无间狱。”

因此,学人依师首先应当慎重观察,或亲自观察,或由善知识介绍,或从其弟子处观察、询问,要在无误辨认之后,依止具足德相的上师。依止之后,就不能再作观察,应当恒时不离上师为真佛之想。

辛二、能依学者之相分五:一、弟子德相具足之功德及不具之过失 二、必须具足德相之根据 三、宣说德相之差别 四、摄为四种德相 五、宣说须了知能依之相

第二,能依学者。

壬一、弟子德相具足之功德与不具之过失

《四百论》曰:“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不变说者德,亦不转听者。”

《四百论》中说:具足正住、具慧及希求的人,则堪为闻法之器。具此三德,便不会把说法者的功德变为过失,也不会将听众的功德转为过失。

[1] 一切希欲:现前增上生的善趣圆满,究竟决定胜的菩提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