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听闻轨理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一》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迦摩巴云:“若非实事,作实事修,虽成颠倒,然遭三毒极大干病之所逼迫,病势极重,我等竟无能知自是病者。”

迦摩巴说:虽然子虚乌有的事当作实事来修,成了颠倒,但是已遭受三毒极大惑病的逼迫,病势极其严重,而我等竟不知道自己是严重的病人。

人在稍得感冒时,都自知病了,要赶紧吃药对治。而无始以来日日夜夜常遭烦恼逼恼,却不知道自己是病人, 实在是愚痴啊!

壬二、于师作良医想

于说法师住如医想者。如遭极重风胆等病,便求善医,若得会遇发大欢喜,随教听受恭敬承事。

“于法师安住如医想”:如同身患癌症,不及时施治便会死亡,此时求生心切,会四处寻求治病的良医。如果遇上了良医,则发起大欢喜。为求治病,对医生言听计从,恭敬承事。

比喻中有须“寻求良医”和“听受良医教言”两个重点。以下阐述其义。

如是于宣说法善知识所,亦应如是寻求。既会遇已,莫觉如负担,应持为庄严,依教奉行,恭敬承事。

如是,对宣说正法的善知识,也应当如是寻求。而且在值遇之后,对于善知识的吩咐,不要觉得是负担,应当持为庄严,凡事依教奉行,恭敬承事。

比如:米拉日巴年轻时修诛法杀了很多人,自知造下重罪,恶报难逃,由此而发心寻求善知识。在得知玛尔巴译师是自己具宿缘的上师之后,就前去依止。在依止上师期间,无论上师以何种苦行调伏他,都没有觉得是负担,反而持为庄严。结果通过上师的加持和他自身的依教奉行,很快消尽了罪障。

《摄德宝》中作是说故:“故诸勇求胜菩提,智者定应摧我慢,如诸病人亲医治,亲善知识应无懈。”

《般若摄颂》中这样说:因此,勇求菩提的智者们,一定要摧伏自己心中的我慢,亲近善知识要像病人亲近医生治疗那样,身心恒无懈怠。由于这是遍知佛陀亲自于经中所说的教导,因此应当如教奉行。

壬三、于教诫作良药想

于所教诫起药品想者。如诸病者,于其医师所配药品,起大珍爱。于说法师所说教授及其教诫,见重要已,应多励力珍爱执持,莫令由其忘念等门而致损坏。

“于法师所教诫起药品想”:要像病者对医师所配制的药品发起大珍爱那样,对法师所说的教授及教诫,见为重要之后,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珍爱执持,切莫由忘念等门使其失坏。

比如,医师将配制的药品交付患者,叮嘱说:“只有此药能治好你的病,要放好。”病人会生起珍爱之心,妥善保存。学人应如此珍爱法师授予的教授、教诫,铭记在心。有对法的珍爱心,不愿失坏珍贵的教授、教诫,就会认真谛听,受持在心。

壬四、于殷重修起疗病想分三:一、呵斥不实修与略修之过 二、于己作病人想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三、认定殷重之后教诫作殷重修

癸一、呵斥不实修与略修之过

于殷重修起疗病想者。犹如病者,见若不服医所配药,病则不瘥,即便饮服。于说法师所垂教授,若不修习,亦见不能摧伏贪等,则应殷重而修习,不应无修,唯爱多积异类文辞而为究竟。

“于殷重修起疗病想”:如同病人深知若不服用医师配制的药品,病终究不能治好,因此会立即服药。同样的道理,对法师所传的教授若不修习,也见不能摧伏贪等,因此应当殷重修习,不应全无修习,而只爱积累种种知识作为究竟。

是亦犹如害重癞疾,手足脱落,若仅习近一二次药,全无所济。我等自从无始,而遭烦恼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义仅一二次,非为完足,故于圆具一切道分,应勤励力如瀑流水,以观察慧而正思惟。

这也如同罹患严重麻风病,手脚脱落,只靠吃一两次药,全不济事。我等无始劫来恒时遭受烦恼重病逼害,只依教授义修习一两次,定不足够。因此,对具足一切道之支分的菩提道,应当励力精勤,如瀑流般,持续地以观察慧如理思惟。

“如瀑流水”,是要求持续不断地思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转变观念,遮除非理作意。

如大德月大阿阇黎赞悔中云:“此中心亦恒愚昧,长时习近重病疴,如具癞者断手足,依少服药有何益?”

如同大阿阇黎大德月(旃札古昧)在《赞悔偈颂》中所说:此中,心是恒时愚昧的,由长时串习养成的烦恼重病,如同麻风病人手脚脱落,只靠服一两次药,有何利益?

癸二、于己作病人想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由是于自作病者想,极为切要。如有此想,余想皆起;此若仅是空言,则亦不为除烦恼故,修教授义,唯乐多闻,犹如病者求医师已而不服药,若唯爱著所配药品,病终无脱。

因此,对自己作病人想极为切要。因为:如果有这一想,其余“于法师作良医想”等都能依此而发起。如果这一想只是空言,便不会为寻求断烦恼而修教授义,变成只喜爱多闻,如同病人求得医生开药后,不服药而只爱著所配的药品,终究不能遣除疾病。

因此,对自己作病人想极其重要,生起了这一想,其余想都会生起,不然就都成为空言。

《三摩地王经》云:“诸人病已身遭苦,无数年中未暂离,彼因重病久恼故,为疗病故亦求医。”

《三摩地王经》说:人们生病之后,身遭病苦,无数年中无一刻脱离。因为病苦久久地逼恼,因此为求治病也会寻求良医。

“彼若数数勤访求,获遇黠慧明了医,医亦安住其悲愍,教令服用如是药。受其珍贵众良药,若不服用疗病药,非医致使非药过,唯是病者自过失。”

如果他经过数数奔波访求,幸遇了高明医生,医生也安住悲愍,嘱咐他服用如是的药物。病人得到珍贵的良药后,如果不按时按量地服用,这并非医生的责任,也不是药物的过失,唯是病者自己的过失。

“如是于此教出家,遍了力根静虑已,若于修行不精进,不勤现证岂涅槃。”

如是,在佛教法中出家,五力、五根、静虑等已完全了解,如果不精进地去现证,怎么能得到涅槃?

又云:“我虽宣说极善法,汝若闻已不实行,如诸病者负药囊,终不能医自体病。”

又说:我虽为你们宣说了极善之法,你们听后如果不实行,那就像病人背负药囊而不服药,终究不能治好自身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