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二、广说差别因与果

《随念三宝经释讲记.无尽吉祥妙音讲记》 ︱ 智圆法师.译讲 ︱

下面引《抛石经》说明佛陀慧无能胜,教证分两段解释,第一段是描述舍利子的智慧,第二段是校量舍利子与佛的智慧。

如《抛石经》云:“譬如有一大海,深达八万由旬,广阔无量,以等量墨块投入,令海水悉成墨汁。复以山王置于海中,海面上下各八万由旬,山王四面悉以金银珠宝合成,四方复有四大部洲,如是尽成纸张。大地所有树木草干,作成笔管,四洲众生皆共书写,直至墨干笔枯,如是于长老舍利子点滴智慧亦难描述。

我们先说明用多少墨、纸、笔、人、时间等方面来描述舍利弗的智慧。

墨的量:有一个深达八万由旬的大海,一由旬相当于四十里,八万由旬差不多是三百二十万里,所以大海极深,而且广阔无量,一望无边。现在拿一块与大海同样大的墨,放入海中,这样整个大海水都变成墨汁,就是墨的量。

纸的量:把须弥山放入大海,须弥山在海中与海面以上的两部分,都是八万由旬,并且山的四面都是由金银珠宝合成,周围还有东西南北四大部洲,这一切都变成纸张,就是纸的量。

笔的量:整个大地所有的树木草干全部作成笔管。

书写的人:是四大部洲的所有众生。

书写的时间:是一直写到墨干笔枯为止。

虽然以这么多人、笔、墨、纸张,又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书写,但是对舍利子的智慧不要说全部,就是一点一滴也难以描述。

若有智慧如舍利子者,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其智总和,亦不能比如来智慧,百分千分不及其一,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不只是一个舍利子,而是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与舍利子同等智慧的人,他们智慧的总和,比不上佛陀智慧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相比。

在《法华经·方便品》当中说:数量像竹林一样多的辟支佛,他们一起合作,即使在无量亿劫当中,不断思维佛陀所具有的真实智慧,也不可能了知少分。《无量寿经》中也说:“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佛陀智慧胜过一切声缘菩萨,而不为他人所胜,所以是“慧无能胜”。

不但佛陀相续具有无边智慧,如来身力等其余所有之力亦皆无上无比,故以十方三世何人亦不能夺,此即是“力无能屈”。

我们要认定“力”与“无能屈”的含义。所谓力,包括佛的智慧力,以及其余所有的力。所谓无能屈,是指这一切力都是无上无比,以十方三世任何人都不能夺。

对此,有将“力”解释为十力或身力,实际十力仅是以所缘划分而已,均为智慧之力,又不但指身力,亦定须包括神变等力。

对于诸“力”的解释(在藏文当中,是“诸力”两个字),有些注释中解释为十力或者身力,这些解释都有片面的地方。因为“十力”实际都是在说佛的智慧力,只不过是从所缘境的差别上,安立相应无碍而转的十种力。比如说处非处智力,就是指对于一切处与非处无碍而转的智慧力。知业异熟智力,是指对于一切业与异熟果无碍而转的智力。诸如此类,都是智慧之力。第二,如果将“诸力”仅仅解释成“身力”,也不全面,因为还有“神变力”、“修力”、“大慈力”等没有包括进去。这样就不能全面表达导师佛陀的力无能屈。

按照自宗的观点,“力”是指一切力。这样解释就能全面显示导师无上的力成就、圆满的力成就,是一种样样能力都达到无上的成就。佛陀的能力本来就是这样,一切方面都已达到无上,所以在描述时,也应当这样来表达。

下面依次引用公案、教证来宣说导师的身力、神变力、修力、大慈力等。

如来身力虽为广大无量,此处仅略作表示而说:往昔,世尊在多恶蚕之地的森林中暂住,当地力士请佛应供,拘尸那城与那提城之间的道中,有块巨石,高十五庹,宽七庹半,力士们心想:应将道中巨石挪开,不仅请佛应供便利,我们也会声誉鹊起。

一庹是成年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高十五庹,就有七、八层楼那么高,而宽又有七庹半,可见石头非常巨大。因为力士们做施主,请佛应供,他们觉得石头挡路,佛来应供,很不方便,所以集体商量,准备把石头挪开。

拘尸那城的力士们聚会后,有些将数百只牛、马、骆驼、小象、大象赶至石旁;有些用绳将石捆住;有些架云梯,用菟丝草绳等缠绕,拉动巨石;有些以铁犁锄出石底;有些挥斧劈石;有些揳入铁钎,想把石头撬开,人与牲畜来来往往,亦有依仗药咒之力欲将巨石摧为粉末,但巨石却岿然不动,人们因此而疲倦。

他们该用的方法全都用上了,该使的劲力都使出来了,但都没有任何效果。虽然个个都是人中的大力士,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但也移动不了巨石。可能在当时,有一个做指挥的人口里吹着哨子,大声说:“预备——起!”然后几百匹马、牛、骆驼、象,都一起向前拉,可是巨石还是纹丝不动。在旁边还有一些人,虽然口里喃喃有词,不断念咒,但也同样不见有效果。可怜,一个阵容庞大的工程队,却像一大群蚂蚁搬桌子一样,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这时,世尊从远处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