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思维行苦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下)(未定稿)》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2、受蕴如水泡

受蕴是指三种领纳:一苦,二乐,三舍(也就是不苦不乐)。灭时你还想留住它的就是乐;生时你不想要它的就是苦;没有这两种就是舍。所谓受蕴如水泡,是把身心上现起的种种受比喻成虚幻的水泡。

在江河往下游流注的过程中,碰到突出的岩石等,就由撞击而冒出水泡,随后又还原消融成了水。感受也是如此,五取蕴不断地迁流,遇到因缘,就从蕴中现起虚妄的苦、乐受,随后又归于无有。再继续迁流,遇缘又现起苦、乐受的水泡,之后又归于无有。这样的念念迁流就是行苦。

我等众生日夜都处在行苦的流注中,以行苦周遍的相续中,不必妄想有真实的乐,也不必说自己真的好幸福。这只是众生不明苦的真相,才死抱住乐的幻想不放。

3、想蕴如阳焰

“想”是缘境界取种种相。“想蕴如阳焰”指一切想都虚妄不实。

在夏天,远方的阳焰似乎显现成水流的景象时,干渴的鹿群被幻景诳惑,急迫地逐取阳焰而去;同样,人们千差万别的想,就是千差万别的错乱取相。活在错乱的取相中,为着想法而造业、求取,就如同渴鹿逐取阳焰水。由逐取境相,造成了世间一切斗争和纠纷,所以“想”是增盛世间斗争、纠纷的主因。

4、行蕴如芭蕉

行的自相是“能造作”。行蕴是除了色、受、想、识之外的种种心所相应行和不相应行。“行蕴如芭蕉”,是指所造的业以及习性、异熟等有为法,终归无所得,就像芭蕉看来坚实,似乎有实义,但在一层层剥开之后,什么也得不到。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在不停地造作、受用,直至如今仍然毫不知足地贪婪享用,但终究像往日的经历一样,得不到任何实义。

反观自己每天怎样驰求,怎样取境、造作,就能领会到一次次都是无意义的盲动。贪求了无数次,受用了无数次,最终也没得到什么,还仍然执迷不悟、不知停息,多么荒谬!

比如,人们对乘骑有追求。见自行车好,就盼着能骑上自行车;后来见人家骑摩托车,一路驰奔,心里好不羡慕,就把自行车换成摩托车;再过几年,见别人开着轿车多气派,觉得骑头铁毛驴太煞风景,又去买轿车;以后见人买飞机,飞翔高空,又认为铁马赛不过铁鸟,因此再拼命赚钱买飞机。

人生就这样一轮轮地追逐。一次追逐完毕,落得没意义,还是懵懂不悟,见新花样出现,又禁不住起身追逐。其实,开车也好,开飞机也好,都只是身体从一点移到另一点,但看不透时,就始终停不下无意义的追逐。

又比如,一个现代女人不断地换发型,今天见流行钢丝头,就做个钢丝头;明天出了爆炸式,又换成爆炸式;后天爆炸式不时兴,又开始披肩;披完了肩,又回到短发。本来前面的过时了,就已经显示它没有意义,这时应当觉悟,到此撒手。但不明真相的人被无明牵着走,认为没有滋味了,就应当换个新的,才会有感觉。这真是荒唐!无意义中的替换,不还是无意义吗?

这里可以有两种人的作法:一种人看到按这么做只落到无意义中,就领会到缘起律是同等的,往后再出新花样,也只不过是老戏重演、同类的冲动招来同类的结果。从此认清真相,彻底止息无意义的追逐。

另一种人见享受过后,最初的感觉没有了,就想着再去换一个新的感觉。拼命地换鞋子、换衣服、换车子,从头发到眉毛、到眼睛、到指甲,从里到外的一身包装统统更新,给这万苦之源的五取蕴、给这毒疮、给这罗刹身城作最美丽的化妆,给这“死物”做活计!

世间出现什么新鲜事物,不尝试一下,就心有不甘;没尝试到,就遗憾得不得了。对轮回抱有幻想,这是乐执在做怪。在躁动的心前,总感觉有种种乐在向自己招手。经不住诱惑,就马不停蹄地驰逐,一路憧憬、一路求乐,像是开上了高速公路的飞车,始终停不下来。

轮回的欺诳在于不断地闪现美酒、奖杯、光环,不断地有赞美诗、颁奖台,假相叠生,幻景多娇,引得众生纷纷痴迷逐取。等到后来发现这些无意义时,一生时间已大半耗尽。况且,福尽祸生,乐极生悲,高下变易之苦更难忍。像这样,始终围绕着苦旋转不停,难怪称为苦的轮回。

5、识蕴如幻事

眼睛上涂上经咒语加持的药物,就会毫无自在地现出象、马等幻相;同样,以因位识的业习,变现出种种杂染现相。“识”成为各种错乱因缘的依处。

总之,五取蕴都是以惑业而生灭,所以是一切苦的所依。

(二)不共苦因分二:1、喻;2、义。

1、喻

稻种是稻子的不共因,水、土、阳光等则是生稻子的共因。所谓“不共”,就是以稻种的功能,唯一只生稻子,此外不生任何其他果。所谓“共”,是指水、土、阳光等,与稻种和合就生稻子,与麦种和合又生麦子。在生稻子的众多因缘中,稻种是只能生稻子的不和其它果共的因,水、土、阳光等是既能生稻子、也能生其他果的众多果共同的因。

2、义

五取蕴是三界诸苦的不共因。以五取蕴为因,决定只生苦果;外在的顺逆缘不能一概决定是苦因还是乐因:与五取蕴和合只生苦,与了达真如的智慧和合只生乐,所以是共因。

比如,五取蕴遇到恶骂的声音,以嗔烦恼种子、非理作意等与之和合,立即就生出苦苦;而见空性的智慧遇到恶骂,却如饮甘露。又比如五取蕴遇上赞美的声音,以非理作意等起贪心而陶醉,就生出坏苦;而见空性的智慧遇上赞美,安住在如梦如幻中,就是享受法乐。这证明外在的境缘不是不共的苦因,五取蕴才是不共的苦因,也就是以五取蕴为因,只生苦这一种果,而不生乐。可见一切有漏蕴都是苦的自性。

不明主次的人不识五取蕴,以为主要是外在的境缘让自己生苦。其实外缘是次要,自己的五取蕴才是主因。没有五取蕴上的烦恼种子、苦种子,遇到顺、逆缘会有什么苦生出?就像一块地里没有毒草的种子,用再多的雨水、阳光、肥料滋润,也生不出一根毒草来。

又像木人遇到老虎,根本不会发起恐惧等的苦。所以,携带无数种子的五取蕴才是出生一切轮回苦的不共因。正是以此不共苦因,才接连不断地现起从地狱到天宫的无量诸苦。

从遇境就生烦恼、生苦这一点,可以推出凡夫心中有无数苦的种子。比如一到春天,地上长出很多青草,以果推因,之前地里已经有很多种子,否则,配上再多的助缘,也不会长草。同样,从凡夫遇缘就生起各种烦恼和苦这一点,可以推出已带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它们就是生苦的主因。

比如,一个婴儿诞生时,新生的五取蕴就是发起他一生苦恼的不共因。因为这里面满含了烦恼和苦的种子,才致使他遇缘而现出各种苦来。比如,夸奖他,就喜笑颜开;哄他玩,他就高兴,都是坏苦;抢走他的玩具,就“哇哇”大哭;不满足他,小嘴立刻嘟噜起来,都是苦苦。就像这样,一生都在苦中度过,没有一刹那的寂静之乐。不但这一生,生生世世都在苦中度过。在此期间,随处遇到的外缘只起辅助作用,主因是在自身的五取蕴中。

就像种子为主要,水、土等只是辅助的缘。有了种子又遇上助缘,就一定生果;没遇到助缘,就只是保持种子的体性,一直都有遇缘生果的功能;同样,在未以对治法摧坏五取蕴生苦的功能之前,始终都具有遇缘即生苦的苦因体性。

比如,无色界有情入定八万劫,是苦还是乐?在此期间取蕴身一直携带着苦苦、坏苦种子,正是由于没有根除它们,在八万劫过后,又遇缘发起苦苦、坏苦,所以,他入定时的每刹那都是苦因或行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