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四)未定稿》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具信慧者是佛的亲友

这样“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的人,世尊说,“则我善亲友”,这是得了我的心意,是我真正的亲友。

内在的友是要彼此光光相照的,我的心照明了你的心,我的心意你就得到了,所以你就是我的善亲友。因为法是我给你讲的,而你在闻的时候,记得我所说的法,对此铭记不忘,这样彼此就有了法上的关系。换句话说,佛是导师,闻法者是弟子,而只有得到了法,才能建立师徒的关系。如果法上没有关系,又不是世间关系,那就不具弟子的相了。所以,佛说,我是用法来养育你的,我已经传了法,你闻到法之后能记住,能念念不忘地信受奉行,那你心里就确实得了这个法了。

以净土法门来说,真正闻了这个法,从此就能真正开始恭敬法,每个地方都能恭敬,并且已经出现了一种大庆幸的心,这就是他得了佛的心意的缘故,也因此跟佛是亲友了。意思就是,佛说了这样一个极为奇特的事,佛说这有极大的利益,是非常的稀有的,往生后得到的功德、利益如何等等,这些都是佛要表达的事,那么,佛如是信,你也如是信,佛感到非常庆快,你也如是感到庆快,这不就是发生共鸣了吗?不就是心和心之间相应了吗?这不就成为佛的亲友了吗?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彼此是志同道合的法友,是真正的相契。

要知道,相契不是外在一起吃顿饭,然后一起溜冰、跳舞,吃喝玩乐,醉生梦死,不是这样。世间法上的关系是彼此利益相交,或者互相满足,而法上的关系不是,法上唯一是要相契,是心和心的契合,这才叫真正的法友。其他的关系不叫做友,最多叫彼此利用,互相满足,都是非法的内涵。你不能把那种庸俗的关系扯到佛法上,那就庸俗化了,就不是佛法。

我们要看到,跟佛相契没有别的途径。如果你只是搞一些世间手段,佛啊!我供你两根香蕉,你最好赐给我五百个金元宝!你那是做生意的心态,跟佛离得很远。你要遵守佛的法,要得佛的心,这才是关键。所以,很多人学佛多年没什么进展,问题不出在佛法上,而是他的心根本不相合,尽管外相上做了很多,但那些都没有用。我们常讲佛世时的一个公案,两个比丘去见佛,路途中遇到一条河,但水里有虫。一个人很渴,赶紧捞水喝,另一个说那里有虫,不能伤生害命,不能违背佛戒,就一直没喝。结果那个人干渴而死,另一个因为喝了水,后来就到了舍卫城见佛。佛说你没有先见我,是另一个比丘先见到我。这就知道,外在不重要,关键在心。因为他合乎佛的心,所以是万里同亲。

那么,我们怎么来合到释迦佛的心意呢?那就是,佛如是念,你也如是念,佛是如是信,你也如是信。佛的信是现量见的,而你因为佛语的加持也生了同分的信心,你觉得这件事真实不虚,这不就是跟佛的心相通了吗?如果你听完了想:不对,释迦佛说的是寓言吧,没这回事,这事情太夸张,会不会是一种方便说法,如何如何……这样的话,你跟佛的心就相背了,心和心之间违背就没办法传导,就通不了了。所以,这件事上彼此要心心相应,能够相契才是真正的亲友。

或者,佛当时非常庆快,就像本经一开始讲的,世尊要说这一部《无量寿经》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欢喜。因为,弥陀本愿已经实现,无量苍生得度的机缘已经到了,宣讲这部法能让整个教法期间,乃至末一百年里的无量无边的众生,下至于蜎飞蠕动,都得到真实利益,所以,佛自然由同体的慈悲心感到非常悦意、欢喜,非常庆快。也就是说,佛不为自己,唯一是为了众生得度而感到十分庆快。

同样,你有信心的话,只要看到或者闻信这部经,马上也会生起庆幸的心,这是绝对的。其实,我们只要诚心地去做,比如每次都能以诚心讲解《无量寿经》,那每一次都决定会出现欢喜心,没有一次例外。大家听的时候也应该这样,只是现在很多人听的时候感觉很麻木,这就很不正常。只要以诚心去听,心中绝对会涌现出欢喜心,非常庆快。

要知道,这种欢喜心就是我们的信心,跟佛语结合的一个结果,也是跟弥陀无量悲愿结合的一个结果,也是跟佛的无量光结合的一个结果。你只要不是个石头,决定会有感受,心里绝对是一遍又一遍的欢喜,就像潮涌一般。这也是因为世尊表现得悦意欢喜,你也应该同样欢喜。我们彼此之间心心相应,没障碍的时候,我感到很欢喜的时候,你也会感觉很欢喜,是不是?这是有极大意义的事,只是我们不要被私心蒙蔽,天然的本性就会开发出欢喜心。

像这样,你跟佛同信同解,同喜同庆,就能跟佛的心完全相合、相应,符合佛的本怀。心和心之间没有违背,没有疏远,就叫真正的亲友。而且,我们能这样跟佛的心相契,佛就会欢喜,佛欢喜就会赐予加持。能随顺佛的教导去做,就必然实现大的利益。所以,这里的关键是要求得信慧。

【思考题 】

1. “寿命难得”中,难得之处是什么?思维此理应生起怎样的定解?

2. 为什么说佛是生信的助缘?我们该如何依佛为助缘对净土法门生信?

3. 为什么“信”、“慧”二者可以归在一个“信”之中?

4. 请结合广大众生界的状况体会这三种难得。

5. 闻法时应精进求得哪种功德?为什么?

6. 得信慧有什么表相?

7. 为什么有信慧闻法后决定不忘?请以理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明。

8. 佛法上的关系是由什么来建立的?我们应如何跟佛建立“善亲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