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其义广说

《宝性论讲记 一(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颂词后两句“如是佛性遍众生,一切烦恼亦不染。”安住于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光明如来藏,何时也不会被众生的烦恼、过失所染污。虽然在不清净的凡夫位时,相续中刹那刹那都在生起贪嗔痴的烦恼过失,但这些客尘丝毫也不能改变本来清净的佛性。

自性清净如来藏的光明,犹如虚空一样无有丝毫的迁变。龙树菩萨在《赞法界颂》中说:“轮回三恶道,法界理凝然,本来常清净,诸相不能迁。”意思是说:在轮回三恶道不清净的客尘分位,法界真理依然保持它不变的本性,恒时本来清净。以有为法的生、住、灭诸相根本不能让它有任何改变。又《赞法界颂》云:“圆寂体光洁,轮回不能染。”即是圆寂大般涅槃的本性光明、清净,以轮回的过失恒时也不能染污。

子二、广说分五:

一、有法显现生灭理;

二、法性无灭理;

三、广说实相;

四、以客尘成立轮回理;

五、自性无变理。

这五个科判的内容是广说:在充满染污的不清净位时自性清净的如来藏仍然不变。在下面的内容中需要辨别,什么是有生灭的法;后三个科判就表明有法必须是观待因缘,所以是有生灭,但法性不观待因缘,所以是无生灭。法性就是心的自性光明如来藏,它不必要观待因缘所作,所以它是无生无灭的,相反,有为法或说有法,它是需要观待因缘产生,所以有生灭的差别。在讲法上,是以有为法和法性对比的方式进行抉择的,又是以比喻和意义的方式来显示的。

丑一、有法显现生灭理:

犹如器界一切法,依于虚空而生灭,

如是有情之诸根,依无为界而生灭。

颂词前两句是说,依靠无碍虚空器世界的一切法,决定是生灭的体性;后两句是讲依于大无为法,法界如来藏的内有情,决定也是有生灭的体性。合起来就是说:诸行无常,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不离开生灭无常的体性,这也是周遍决定的道理。一切有为法无一例外都属于生灭的无常法。

首先观察器世间的一切法,全是依于虚空而生灭的法,包括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法,均是依于虚空而生存,最后也都消融于虚空之中。很多的花草、树木在不断的生长,最后也都归于死亡。有很多的星球、星辰最后都会爆炸,消融于太空之中,坚固无比的须弥山、辽阔无边的四大海,在劫末火现前的时候,也会倒塌、崩裂和枯竭的。在火灾、水灾、风灾之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百俱胝的四大洲、须弥山以及天界都全部毁灭于虚空之中,然后又有新的世界形成乃至毁灭。这些粗大的无常,表明器世界中一切万法的生灭现相。所以颂词前二句说:“犹如器界一切法,依于虚空而生灭。”从细的无常来讲,就是刹那刹那生灭不已,器情世界中大到整个银河系、须弥山,小到一朵花等一切有事法都是依于虚空而刹那刹那生灭的,任何一个有为法都不会安住于第二刹那,到第二刹那时,相对于前刹那的法都是新生的,都是这样依于虚空不断地生灭、不断地迁变,这是器世间粗粗细细的无常性。

再来看颂词的后二句“如是有情之诸根,依无为界而生灭。”表明内有情界是依于大无为法的法界如来藏,最初有六根的生起,最终有六根的毁灭。前一代人生了又死去了,这一代人出生之后,也必将会走向死亡,后一代人也是不免于生死的循环。凡是欲界的众生没有一个不死亡的,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人亦同样如此,整个六道或三界的有情,在过去、现在、未来都必定存在生死无常的现相。《无常偈》云:“住于何处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无,亦非可住诸山间。”意即:(住在哪里死亡不会到来?此地决定是找不到的。在虚空当中没有不死的,大海当中也没有不死的,也不是住在山间当中能逃避死亡,这是大自然的无常本性,决定无一幸免。又云:“尽其已生及当生,悉舍此身而他往。”意即:(凡是已经出生的众生以及未来将要出生的众生,无一例外,都必然要舍弃这个身体而转入后世)。从细的无常来看,我们的身心均是在刹那刹那的生灭之中,没有一时一刻留驻,在不断的迁流、动摇中度日,任何一个有事法都无法避免毁灭性,任何一个有情都难逃死亡,注定了最终都要消亡。

在这个生生灭灭的万事万物中,有没有一种不必要经过无常的迁变、恒时不灭的东西呢?我们说有,那就是虚空与法性,此乃真实不生不灭的法。所以第二科判就是讲“法性不灭理。”

丑二、法性无灭理:

犹如虚空以诸火,往昔何时未曾烧,

如是佛性死病老,诸火亦复不能烧。

颂词前二句讲虚空无灭的比喻;后二句讲佛性不灭的意义。首先前二句“犹如虚空以诸火,往昔何时未曾烧” ,即虽然一切有为法都能以劫末火、地狱火、普通火来烧尽,但是无为法的虚空以这样的三火,无化怎样也无法烧毁,何时也未曾烧毁过。此三种火代表能毁灭的因,任何有为法在遇到强大的违缘时就会毁灭。一般对脆弱的有实法以普通火就可以烧毁,譬如在森林里点火,很快就会把整遍森林烧光,但虚空恒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这是第一层意思。地狱的火比普通的火强烈很多,整个无间地狱充满了熊熊烈火,众生的身体都变成了火,连身体的形像都没有,就算用这样炽然的烈火还是烧不到虚空的。再来,最大的劫末火从无间地狱一直烧到初禅天,在这当中的万事万物都被烧尽无余,但是虚空还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也不会受到半点的威协,虚空永远寂然不动,是不生不灭的永恒法,因其毕竟是无为法的缘故。无论任何法只要有生,则必定会被某法所毁,这样的生灭法完全都是属于有为法的范畴。所以佛在《陀罗尼自在王经》中说:“此四大中,唯虚空大以为最胜,以为大力,以为坚固,以为不动,以为不作,以为不散、不生不灭自然而住。”

接下来讲颂词的后两句“如是佛性死病老,诸火亦复不能烧”。即轮回的有情无一例外,都会被老、病、死的烈火烧毁。这里的“老”比喻普通的火;“病”比喻地狱的火;“死”比喻劫末火。

依次而言,首先五欲成熟的时候,衰变的老火就会焚烧我们,老火烧身的时候,诸根就会衰退,眼根衰退后就看不清色法;耳根衰退后就听不清楚声音;舌根衰退后就尝不出味道;意根衰退后就失去记忆;身根衰退后就无力行动。即使六根有这样的衰变,但佛性如来藏没有丝毫的变化,佛性也没有变老,变得衰弱,也不会变瞎,也不会变聋,也不会变得有皱纹等等。

病火可以烧尽很多很多的东西,通过疾病感受一层一层的痛苦,但对佛性如来藏没有任何影响,当四大不平衡的时候,就会出现疾病,当病火焚烧时,身心会日日夜夜感受痛苦,如果患了癌症病,可以在短短的几月中就会烧死。虽然身体因为烈火而刹那刹那地恶化,但佛性如来藏也不会因此而有丝毫的改变,佛性不会病坏,不会恶化。当五蕴坏灭的时候,四大接替的死火,又在极短的时间里会将我们烧尽,此时再想住世,一刹那也不可能,谁也无力遮止死神的降临。就算是最猛烈的死火,也无法令法性如来藏断灭甚至连一丝一毫的变动也不可能出现。

无论是老、病、死,对佛性如来藏来讲都没有丝毫的影响,永远不会迁变,恒时如如不动,真如本性恒时也不会离开,本来它就是如虚空般的大无为法,任何因缘对它作损害或利益,也不能使他有所改变。佛经云:“世尊,生死者,但随俗所有。世尊,死者诸根隐没,生者诸根新起,非如来藏有生、老、死,若没若起。世尊,如来藏过有为法相,寂静常住、不变不断故。”意即:(世尊,所谓的生死,是随世俗所有。世尊,所谓的死就是诸根隐没,所谓的生就是诸根新起,所以说死亡是意味着另一期生命的开始。这不是说如来藏有出生、衰老、死亡;有隐没或有新起。世尊,如来藏超过有为法的相,它是寂静、常住的、没有任何迁变的、恒时不间断的缘故)。

丑三、广说实相分三:

一、比喻;

二、意义;

三、彼等对应。

寅一、比喻:

地者依于水而住,水则依于风而住,

风复依于虚空住,虚空不依地等住。

这一偈颂是以器世界的成、住作比喻。比喻当中要辨别依法而住和不依而住。“依法而住”的就是地、水、风,这些都是由其特定的因缘引起而有的;“不依而住”的仅仅是虚空,虚空是不依靠地、水、风等任何有事法的因缘而极为安住的。 “住”是指地依于水而住,水依于风而住,风依于虚空而住,是此无彼亦无、此有则彼有的关系。譬如,没有水作为所依就不会成立地;没有风作为所依就不会成立水;没有虚空作为所依,风也就不会存在。虚空为什么不需要依靠任何有为法而安住呢?因为虚空是无为法,不需要观待任何因缘而有,所以是极为安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