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其义广说

《宝性论讲记 一(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辛二、广说各自体相分二:

所得果、

能得作业。

初者分三:

断除颠倒相、

获得四种果、

解脱于二边。

今初(断除颠倒相)者:

彼等果者若总摄,以于法身四颠倒,

不净无我苦无常,相反对治而获得。

这一偈颂也分两层来解释:

①从所境角度解释;

②从能境角度解释。

首先从能境角度解释:彼等果者,若总摄而言,对于法身的自性妄执为法身不净、痛苦、无常、无我的四种颠倒执著,与这四种执著相反的对治,以否定宣说为净等四种法。从所境角度解释:彼等信解等四因之果,若总摄而言,就是与法身的四种颠倒不净等相反之义,就安立为获得净等四种功德。

下面再具体解释颂词所摄的意义。从所断的颠倒方面解释:所断的颠倒有粗细两种:“粗”是指凡夫对世俗法的四种颠倒,“细”是指声闻缘觉对于法身的四种颠倒。一般凡夫不认识世俗法的体性,就像五蕴等世俗法,把所作的无常性执著为恒常,把受蕴的痛苦性执著为安乐,把诸法无我执为有我,把不净的身体执著为清净,这是凡夫所具有的四种颠倒。《胜鬘经》云:“世尊,凡夫众生于五阴法起颠倒想,谓无常常想,苦有乐想,无我我想,不净净想。”本来一切世俗有为法,周遍决定都是无常,都是行苦,都是无自性,都是有漏身,都是不清净的本性。凡夫人因为不了知世俗法的性质,而起相反的四种颠倒想,也是四种非理作意,如是把众生牢牢地束缚在轮回之中,因而不能趋入四谛法的修法。能够断除这四种颠倒的对治法,就是声闻缘觉的四念住,也称为四法印,即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身不净。若能了知分别心刹那刹那生灭无常,就可以对治常的执著;了知一切感受都是痛苦,就可以对治乐的执著;了知一切法无自性,就可以对治我的执著;了知有漏身不净,可以对治认为是清净的执著。但是这四种对治,对于法身功德的四波罗蜜来讲,又成了微细的四种颠倒。《胜鬘经》云:“世尊,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者,于一切智境界及如来法身体所不见”。对于法身的四种颠倒,其对治是对于法身了知为常、乐、我、净四波罗蜜,以此便能断除不净、无我、痛苦、无常的耽著与戏论。又经云:若有众生,信佛语故,于如来法身起常想、乐想、我想、净想。世尊,彼诸众生非颠倒见是名正见”。若有众生,相信佛的谛实语故,对于如来法身生起常想、乐想、我想、净想。世尊,这些众生不是颠倒见,是名正见。

接下来胜鬘夫人再讲原因,经云:“何以故,唯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世尊,若有众生,于佛法身作是见者,是名正见。世尊,正见者是佛真子,从佛口生,从正法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为什么说这是正见呢?因为唯有如来法身是常乐我净的四波罗蜜,若有众生,于佛如是具有四种功德之法身,也作如是见者,当然名为正见。世尊,正见者是佛的真子,从佛的语音中出生,从正法中出生,从法中化生,获得正法的功德财富。这种常乐我净四波罗蜜多之果,通过什么因缘才能现前呢?就是通过上面所说的四种能净因可以现前。对于大乘法瞋恨、反感的大欲者,喜欢执著不清净的轮回,菩萨通过修行,随着对大乘信解的生起、加强、深入等自然会放下对不清净轮回的耽著,最终会获得远离一切客尘垢染的净波罗蜜。

若相续当中具有外道的我执,它的对治是修行证悟无我的智慧,以此便能破除一切“我”与“无我”等耽著,最终获得我波罗蜜。

声闻恐怖轮回痛苦的对治,是修习虚空藏等三摩地,即出世间的禅定,最终会获得乐波罗蜜。声缘阿罗汉以及获得自在的学道菩萨,这些大小乘的圣者都还没有现前四种果的波罗蜜多,因为他们还有现前四种波罗蜜多的障碍。有什么障碍呢?即是还有无明习气地、无漏业、意生身、不可思议变易死,所以他们尚未获得上述的四种波罗蜜。无明习气地:“无明”就是障碍证悟殊胜如来藏的无明。“习气”即无明体,是烦恼微细的习气,“地”是比喻,因为无明是能作障碍的所依,故立名为地。无漏业:就是依于无明习气地,以行持微细行相的戏论能引起的无漏善法。意生身:就是以无明习气地为因、无漏业为缘所生之果——显现象意识一样无碍之身。不可思议变易死:就是意生身随意而舍,叫不可思议变易死。为什么加“不可思议变易死”六字呢?这里是鉴别不同于凡夫的死亡,圣者舍意生身随意自在,不像凡夫舍有漏身没有自在,所以加不可思议变易六字。《胜鬘经》云:世尊,譬如取缘有漏业因而生三有,如是世尊,依无明住地,缘无漏业因,生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世尊,此三乘地三种意生身生,及无漏业生,依无明住地,有缘非无缘。”世尊,就像四种取为缘,依有漏业因而转生三有一样,如是无明习气地为缘,依无漏业因会产生三种意生身——阿罗汉意生身、辟支佛意生身、大力菩萨意生身。世尊,这样三乘的三种意生身和无漏业,都是以无明习气地为所依处的。

癸二、获得四种果:

法身自性清净故,及断习气故为净,

我与无我诸戏论,寂灭之故为圣我,

彼意生身及其因,舍离故为大安乐,

三有轮回及涅槃,证悟平等故为常。

这两个偈颂分别以两句两句的方式来解释了净、我、乐、常四波罗蜜,而且每一种波罗蜜都是以两种义来解释的。一是以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两种来解释为净波罗蜜;二是以远离外道边和远离声闻边来解释为我波罗蜜;三是以远离一切苦和远离一切苦因来解释为乐波罗蜜;四是以不堕断边和不堕常边来解释为常波罗蜜。因为净、乐、我、常已经达到最究竟时,所以说“到达彼岸”时称为波罗蜜多。下面具体解释:

第一颂中前两句是说 “法身自性清净故,及断习气故为净”,由于如来不但现前自性清净,而且也成就了离垢清净,断尽了一切客尘等障垢,所以是净波罗蜜。其余有情虽有自性清净,但是还没有达到离垢清净,故不能说是波罗蜜,唯有如来法身才能安立为净波罗蜜的名称。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论》中云:“法界自性清净者,由如实证悟二种无我的大智慧,以永不复生的方式消尽客尘二障及其习气,故而具有二种清净者,即是净波罗蜜解脱身或极为清净身”。

第一颂的后两句是说:由于寂灭了外道执著有我的戏论,而远离了外道边,而且寂灭了声闻执著无我的戏论而远离了声闻边、所以是圣我波罗蜜。因为其余的菩萨、声缘没有彻底寂灭“我”和无我的诸种戏论,所以不能称为我波罗蜜。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论》中云:“远离了有边的我以及仅仅无边的无我等戏论,获得彼等一切戏论最为寂灭的境界,一切法的法性有寂周遍的智慧转依,就是我波罗蜜。即是大我自性如虚空般的平等智慧身,对于一切诸法获得自在,是一切无量、无等十力十自在等无漏功德法的源泉,成为二利任运自成的殊胜所依”。

第二颂的前面两句是说:由于彻底灭尽了痛苦而舍离意生身,彻底灭尽了业惑集而舍离了意生身的因——无明习气地和无漏业,所以是大乐波罗蜜,因为连最微细的苦因、苦果都已远离,所以是波罗蜜多,即达到彼岸的意思。其他三乘的圣者还有微细的苦因、苦果没有断尽,故不能称为果位波罗蜜多。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论》中云:“不必说粗的苦集过患,就连诸声缘断除不了的意生身,以及其因的无明习气地,也彻底断尽的缘故,远离一切迁流的痛苦,是乐波罗蜜大乐身”。

第二颂中的后两句是说,由于证悟轮回和涅槃在究竟真实义中自性平等的缘故,是二利相续不断的常波罗蜜。从远离断常二边的角度来说:法界自性清净的缘故,不会因为轮回无常的过失,而有丝毫损减,故不堕断边。法界本来任运自成的缘故,不会因为涅槃的功德,而有丝毫的增进,所以不堕常边,因而成立是远离常断二边的大般涅槃。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论》中云:“不执著轮涅别别体而证悟大平等,故而不住有事边、无事边的大无为法体不灭者,是常波罗蜜,如金刚身”。如金刚一样之身的常波罗蜜,有学道菩萨和声闻阿罗汉都没有现前,他们还有轮涅他体的执著,现相和实相还没有完全达成不二,还有出定与入定的差别,没有彻底入于轮涅不二、大平等性境界,也没有安住无住大般涅槃,故不能说是常波罗蜜。就像《胜鬘经》中所说:“唯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以上所讲的常、乐、我、净,唯一是究竟果位如来法身之功德,是究竟到彼岸之波罗蜜多,这就是如来藏远离一切客尘所获得的果义。

癸三、解脱于二边:

智慧断除我爱执,悲悯众生不住寂,

智悲菩提方便力,圣者不住有寂边。

颂词前两句是说:以智慧断除了爱著五蕴的我执和随眠,所以不会堕在三有轮回边,以大悲心悲悯一切众生,所以成办众生利益的菩萨也不会象声缘堕在仅仅寂灭痛苦的寂灭边。

颂词后两句是说:这样依靠智慧和大悲这两种成就无上菩提的方便力,圣者菩萨不住在三有轮回寂灭涅槃的任何一边,并且现前无住大般涅槃的境界。《现观庄严论》云:“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这表明大乘修行的精华与核心就是智慧与大悲,此二实际上也是无二一体的,只是反体不同而已。《入中论》也云:“世俗真实广白翼,鹅王引导众生鹅,复承善力风云势,飞度诸佛德海岸”。

为什么将此颂放在所得科判的内容中呢?因为前面的略说,四种能净因归摄起来就是智悲两大方便力。四金刚处波罗蜜摄入无住大涅槃,所以略说就是:以智悲方便力现前所得——无住大涅槃。

壬二:能得作业分二:

若无种性不能了知取舍、

若有种性则有了知功过之作业。

这两科判是以第一个科判的意义作为因,成立第二个科判的种性作业的意义,合起来就是,若无种性就不能了知取舍故,所以了知轮涅功过是种性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