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于道总建立发决定解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四)》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须以次第引导心者,《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中,以黠慧宝师渐磨摩尼法喻合说,恐文太繁,故不多录。

必须以次第来引导修心的根据,在《陀罗尼自在王经》里以黠慧的摩尼宝师,渐次地擦拭摩尼宝去除垢尘的譬喻,结合法而宣说,就是在指示要次第修心的道理。也就是他一道道地利用对治法渐次地去除了粗垢、细垢、极细垢,这就表示有它必然的次第。

我们首先需要深入观察,是不是样样事情都必然要依着它的次第来进行。在深入观察以后,确实心里认定是这么个道理。连一件小事上都是如此,比如做木匠,他首先有个规划,然后他就按照这个来取材,取了材他首先做好各种的规格,多少料,打好眼等等,这些部件全部都弄好了,然后组装,组装好了再装修等等,那是有它必然的工序的,一错乱了就没办法进行。到哪一阶段该做什么事,都是有它的次第的。又像种子生长成熟,也是一阶段一阶段逐步进行的。在任何的缘起事件上观察都是如此。

龙猛依怙亦云:“先增上生法,决定胜后起,以得增上生,渐得决定胜。”此说增上生道及决定胜道次第引导。

龙猛菩萨在《宝鬘论》里也说:首先要修增上生的法,也就是要垫好人天善行的基础,这是粗分的法类,之后才能发起成办决定胜的妙法。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得了增上生之后,渐次就能得到决定胜。

我们常常说修习佛道必须要有深厚的人天善行的基础,就是这个道理。你先把人做好了,然后又有天的博爱善行,这个时候人的心已经调整到很好的地步,然后再趣向出世间的道就很快能成就。很多人之所以不成就,是因为没有做人的基础,所以他在遇到很大的法道时,只是有一种了解,心没办法趣入,由于更上的道更细、更广、更深的缘故。这样的话,显然连粗分的事都做不到,怎么能做细分的事呢?连一种很狭小范围里的事都无法展开,怎么能拓展到广大无边的地步呢?连一种面前的事都不能体会,那么甚深的理性上的事如何能体会?

这都是从真实的修心来说,如果只是谈论知识学术,那只要分别心发达,而且有一些记忆、罗列整理等的能力,他就可以作出一篇文章,但是这跟修心完全是两码事。就像我们很快就能谈到菩提心怎么修,几句话几分钟就能背得很熟,但这其实是鹦鹉学舌,因为你连基本的善心都没有,哪里有具德相的菩提心呢?

根据这一颂圣言就知道,以增上生和决定胜两种道的次第来引导修心有它决定的道理。这上面最好能看到它是周遍的,任何的教授法都是如此,细至世间的一些小技艺的教导都是这样的。譬如打字、唱歌、弹钢琴或者学数学,整个它的教学施设都是顺着它的教育规律来进行,不能错乱。所以这才有所谓的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年教育等等。一错乱了就根本无效,就为识者所笑。譬如不懂这个次第的父母,教刚刚会说话的孩子学习“相对论”,这个孩子肯定是学不会的。

圣者无著亦云:“又诸菩萨为令渐次集善品故,于诸有情先审观察。知劣慧者,为说浅法,随转粗近教授教诫;知中慧者,为说中法,随转处中教授教诫;知广慧者,为说深法,随转幽微教授教诫。是名菩萨于诸有情次第利行。”

圣者无著也说到了这个由浅至深的传法原理。这些都是必须要对有情先审细地观察,知道他的根性以后,传以相应的法。“法不当机等于闲言语”,众生的心有个成熟的过程,这个不能谬然乱传,不然心不堪能传了也无效。所以古人说“失人失时”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法不当机的意思。

菩萨首先是要做观察,但现在的人都盲目的说“这个是最好的,我要”,现代人的心里话就是这样,只要是最好的,我就得要。连基本的自知之明都没有。其实真要对自己好,就要自审根器,看看属于哪一类,首先要在相应的那个法上着力地修习。这个上面不能同等对待,狮子跟兔子还是两样的,兔子很弱小这是肯定的,它的力量不具足,所以首先要培养它的力量。当然并非永远是兔子,意思是说要明白自己处在什么地位,抓住当前能做到的先做起来,能体会到的先要入手。

菩萨作为一个教导者,必然要观察根机,他要了解眼前的这个人是什么程度。如果他是一个劣慧的人,就讲一些浅显的法,随转粗近的教授教诫;知道他属于中慧者,就给他说中等的法,随转处在中等层次的教授教诫;如果知道他是个广慧者,那就给他说深法,随转幽微的教授教诫。这样子叫做菩萨对于有情次第地来作利益他的法行。这里也标了“次第”二字。

圣天亦于《摄行炬论》成立,先须修习到彼岸乘意乐,次趣密咒渐次道理。摄此义云:“诸初业有情,转趣于胜义,正等觉说此,方便如梯级。”

圣天也在《摄行炬论》里成立,先要修到彼岸乘的意乐——愿行菩提心,之后就要趣入真言密乘,它有一个渐次进修的轨理。总摄这个意义说到:初发业的有情要转趣于胜义圆满次第,佛说能逐渐地引导他的心上进、最终能够趣入胜义的,就是要像搭梯子一样建立各种方便。

这个譬喻就很好,因为他不能一下子达到那个高度,为了接引他,就得牵就他目前的程度,要符顺机宜,架一级阶梯让他上进一步。以后就按这种方式再逐步地引导他上进,逐渐地就能够入到胜义的修持当中。

“转趣”就是不断地运转、上进,螺旋式的上升。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方便生的胜义,下面架很多方便的梯阶。

《四百论》中亦说道次极为决定:“先遮止非福,中间破除我,后断一切见,若知为善巧。”此说道有决定次第。

《四百论》里也说到道的次第是极其决定的,它也分为三分,对应下中上三级的修心次第。首先要遮止掉非福业,这就是下士的修法。在明见了因果法则以后,知道凡是非福德的行为都应该停止。因为如果非福业没有被遮掉,心就完全处在恶性业力的乱动当中,连起码的身心安宁都没有,哪里能修出世间的道?根本不能相应。所以必须首先要改恶向善,使自己的心变得没有什么恶心恶行,所作的都是福德的行为,这时才是堪能往上修的法器。

中间要修出世间的道,首先要破除人我执。这里人我执代表惑业集的根本,等他的身心安稳以后才能相合到戒定慧。戒定慧的修持,重点就是要破掉我执。最后要断一切见,这是指法无我的修持,也就是要除掉一切的戏论见、除掉一切有所著的见,认为有此有彼的见全部都要消除,修的就是一切无著。既然没有什么法,住在什么上啊?能够认识这样转入的次第,那就是善巧者。这也说到道有决定的次第。

敬母善巧阿阇黎亦云:“如净衣染色,先以施等语,善法动其心,次令修诸法。”

敬母阿阇黎也说到:就像要在干净的衣服上才能染色那样,你的衣服脏了,就根本染不上色,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无论染什么都能成为庄严。这就是说,首先要以布施等的善法来动学人的心,也就是他的心里首先要把恶业的垢秽全部清除出去,修整成一个洁白的心地,在这上面才能够赋予出世间妙法的色彩,才能成就出世间的功德,这以后就让他修诸法实相。

这也是跟本论的修轨对应。通过共下、共中的修心,先去掉非福业,然后遮止内心的烦恼、有漏业等等,这样心上的污点已经净除了,然后再修微妙的胜义法,就很快能现出法的证德。这也是必须首先具有共下、共中的修心除过引德的基础,也就是通过这两分的修持,你确实已经改好了,心上的那些障垢都已经去除了,然后那就是一个很贤善的心、洁白的心。这样再来修上乘的法就能够相应。否则,只是停留于口头上的谈说,它是毕竟难以相应的。

月称大阿阇黎亦引此教为所根据,成立道之次第决定。

月称阿阇黎在《四百论广释》里也引这段教言作为根据,成立道的次第决定。

现见于道引导次第,诸修行者极应珍贵,故于此理,应当获得坚固定解。

现在已经见到了在菩提道上如何引导自心修行的次第,诸修行者应当极其地珍爱。就是要把这样的轨理视为珍宝,视为一张能够到达菩提果地的极其珍贵的地图。这个珍爱就是每天都循着这个路线去走,它是命根子。如果没有了它,你就处在一种盲目的行境或者紊乱的行境当中,那对于整个的修道来说,是一种最大的妨害。所以对于一个要走远路的人来说,他最珍爱的是这张地图。地图一没了,那是非常危险,他就不知道要怎么走,所以时时放在最保险的地方,而且每一次都要依照这个路线来行走,这叫珍爱。

所以,对这样一个三士道修心的轨理应当获得坚固定解,这是你起步之前最重要的事。就像人首先行路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看清地图,确定路线,之后就直接按照这一条修轨去走,不作任何变动。不然你首先没得定解,走到路途中又怀疑,又改变主意,这就永远走不成。

传承上师也说到,现见到这个道的次第极其重要,因为如果错乱了道的次第,即使你再精进,也没办法引生真实的道,或者会趣入到相似道里,产生错乱,这样就会无意义地浪费时间。相反,如果你能够遵循道次第而不错乱,那不论修什么法,都能够切中关要,能迅速地生起任何一种道,而且依靠下下道的功德,上上道也很容易快速生起。

总的以理成立了求解脱者必须依照道的次第修心,因为任何果的产生都依靠它的因,而且已经作了前前的因,必定会生后后的果,这是法尔定规的缘故,如同净治摩尼宝、养育孩子等一样。

思惟心中的法道

1、 《道炬论》中是如何以显教共道和密咒道来建立上士道的修持次第的?二类教法分别是如何引导学人修持?

2、 思维设立三士道而引导的两种用意。再带入不同根机的有情,观察这样的设立是否能达到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