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明暇满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四)》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暇满的思惟包括三方面:一、思惟暇满的体性,二、思惟暇满义大,三、思惟暇满难得。了解了暇满的体性后,接着要思惟暇满有何等巨大的利益,这又分成现前、究竟两门来思惟。首先思惟究竟门中有何等大义,再思惟现时门中有何等大义,接着从反面再看虚耗有什么过患。这样从正反面都已经抉择断定后,要发起猛利的取心要欲,以这个欲驱使,就可以入到三士道摄取心要的实修当中。
在观察究竟义大上面要知道,引得毕竟乐必须修法。然后要想到,修出世间的究竟义,包括解脱和成佛两者,都必须依靠具足暇满的人身,由此才知道人身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首先思惟为了引毕竟乐一定要修法。“毕竟”二字表示相对于眼前暂时的乐而言,它在究竟、后边际上也完全是乐。也就是一定要有超出世俗的眼光,学佛人对于乐的看法肯定跟俗人不同,在俗人眼里肯定觉得不正常。后者只认一点蝇头小利,不知道这是刀刃上的蜜,吃了就会毁伤自己,断送前程。而前者已经看到有过患性的东西都不可取,他要取的是毕竟之乐,为这个目的开始了修法的生活。这就是人畜分界之处。如果人生的目标只是为了五欲享受,认为只有现前的享受才是真实之乐,那是非常短浅、错误的眼光。他不知道这种享受混杂着无数的过患,会像吃了含毒的美食一样,葬送自己的一生,在一度享乐之后,最终又堕落在恶趣里。没有认识到毕竟安乐的体性,就会成为只是一种高级旁生的可怜下场。有智慧的人首先要抉择好人生的道路,不然道路一错,那就在错道上一路狂奔,最终会跌进痛苦的深渊。
这是一条非常危险的路,其实三界里的任何一条路都是非常险的。有些人现世就堕落,有些人来世要堕落,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不要被眼前一时的安乐假象所迷惑,它是具有欺诳性的。一味地缘取现世乐,就是在舔舐刀刃上的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能透视有漏缘起的眼光,知道它最终只有苦的结局,这样才会走出世的道。
现在要思惟暇满义大,首先要把眼光拉长,必须开展出很深远的心来。这样才能不再考虑眼前得失,而是缘念来世,这样就有了共下士的心。再进一步发展到只想从轮回解脱,而且为此努力,这就是有了共中士的心。进一步想到,我要成佛来利益有情,这就有了上士的心。由这个意乐转入实际的取心要当中,在行为上就会利用这个人身,只取真实的安乐,只取长远的、毕竟的安乐。这就是人的眼光不同。
为什么在这里一开始就要抉择所谓的毕竟乐?是因为毕竟乐就共下士来说,还包括来世长远的乐。为什么一开始就要决定呢?因为我们现在正开始进入三士道,进入三士道之初就要分清楚人和畜的界线。换言之,开展出了深远的眼光,有了寻求毕竟乐的心才成为修士,才叫做士,在这之前全是高级旁生。只有已经立了这样的志愿,他才念念都缘着法,才成了一个修法的人。
所谓一切圣言现为教授,就是说一切法都已经现成是离苦得乐的所依,现成是一切白法的根本。所以首先就要辨明法和非法,辨明人和畜生。这个辨明了,心就开出来了,这个分界标准也就清楚了。之后才知道,人身的意义要建立在共下以上,起码要为来世着想,这就是一种深远的考虑。
这是教我们按照这个指点,好好地思惟,好好地观察生命的道路。不这样,心就不会成熟,观念和行为也没办法纳入法道。而经过这一番思惟,人的心会越来越成熟。由于越来越明见道路,越来越确定,他的心就开始随着法道来运行,逐渐变成心随着法而转了。所以一个人没有经过教化,确实跟野兽一样。必须经过教化,才开始有归依,开始想做一个修法的人,开始循着法来前进,于是他的心就开始调顺了。在这之前是非常狂乱、粗鄙,是非常粗糙的心。里面有多少的邪见、自以为是和颠倒的念头,都只是随着习气冲动,一味的随心所欲,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是中了世间狂乱的毒,是非常有害的。那里除了俱生烦恼还有什么呢?而开始觉得我要顺着法来走,就开始调柔自心,心里随着法一分分地除过引德,就逐渐地走上了修心的道路。这样经过法的培育,心和行为全部变得正直、贤善,这是修行的相。如果越学越狂乱、越自以为是、越标新立异,那就根本不是顺法的人。
但是在目前这个分界点上,很多人都还没有完成转换,有可能是半人半兽,或者三分人性七分兽性,这就只能叫做现代高级动物。把人放在动物园里他是一种高级动物。其它野兽贪强、嗔强、痴很炽盛,或者非常凶残,喜欢搏斗,或者特别愚痴等等,有这些表现,它是随着它的畜生性在转。而人表现在第六意识非常发达,他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主意,想这样搞那样,其实就是一个我执。处处要显示自我,处处要赢得自我,这就是人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畜生不一样,畜生因为第六意识不太发达,它的我是一个俱生我,俱生我执并不是太复杂。而人的包装、显示、成就感、欲望,不知道增加几兆几亿倍了,所以叫做高级旁生。这个旁生能够征服其它的旁生,发展恶业的速度非常快,毁灭力也很大,这一类没有入法道的人全部叫旁生。
从儒家最基本的来说,如果没有五伦八德就属于旁生,这就是指那些没有入法道的人。真正入了法就叫士,他禀着道来行持,就是具有起码的人道法。五伦八德相当于这里下士的范畴。人经过教化循着这个法道而行,不再只是饮食男女,这个时候人才有称其为人的德性。
所以,学佛必须首先从畜生升华成人,然后从人升华成天,再升华到出世间,从小乘升华到大乘,又要从度彼岸乘进入金刚乘,这就是一个人成佛的过程。一开始怎么开启他的菩提道呢?首先就要认识人身的意义。这个世界上人类无论做多少活动,如何竞争繁忙,说到底,就是食、色两件事。说白了也很简单,这就是烦恼,就是食色的畜生性,而没有别的。这里的追求、竞争,所谓的成功、失败、幸福、悲伤等等,谈到底是没有什么实质的,只不过人们经常掩饰而已。如果在这里能回头,就会有彻底的改观。
所以思惟义大就是要脱离这个畜生性。自己要明确现在正是人畜分界的时候,自己时时观察:我是个畜生还是一个人?我是不是个修士?士就是为道的人,如果不是为道,而是天天为着生活享受、名利、财色,就不叫道人。这种人在佛教里搞得道场、团体不安宁,因为他是随畜生性转,随时都是烦恼妄动造作,所有标准都是自我能不能得满足。所谓的尊严无非是自我有没有受尊重,只是这套东西。心里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想过:我要做一个依法的人。所以还没有进入修士的行列。
修士的心里有一种真正心依于法的志气。所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首先胸襟没有开拓,哪里会有修行和成就呢?所以,人得到多大的成就完全看他的胸襟和气度,而不是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