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劝发菩提心文初机导引

《净土实修要道(下)》 ︱ 智圆法师 讲解 ︱

云何令正法久住?

如何为令正法久住而发菩提心呢?见到如来正法即将隐灭,就想:如果利乐之源的正法能久住世间,就能够灭除有情的无量大苦,兴起一切现前究竟的利乐,为了让如来正法久久安住于世,我要发菩提心。结合在净土上,祈愿此生迅速往生极乐,得了成就后回入娑婆,使此期教法得以兴盛。这是缘释迦如来教法久住于世而发心。之后要推广到为一切佛的正法久住于世、三宝种姓兴隆,而发菩提心,速得成就后在无佛法处建立佛法,在有佛法处增盛佛法。像这样,先发起令正法久住的心,再想到只有成就菩提才能做到,为此而发菩提心。

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于涅槃。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举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

首先发起不忍圣教衰退的心。想到我佛如来无量劫以来为了救度我等众生的缘故,先发五百悲愿,之后历劫修菩提道,舍弃头目脑髓等的难行都能行持,被人侮辱伤害等的苦难都能忍受,终至因圆果满而在此期降生人间示现成佛。成佛以后,四十九年说法度生,所化因缘圆满后入于涅槃。现在过了两千五百年以上,佛的正法和像法都灭尽了,只剩下末法,在这个衰残的时代,只有文字教法,没有人依教修行证果。而且变得邪正无法区分,是非无以辨别,都在竞争人我,追逐名利。举目看来,整个世界都是这种状况。不知道佛是谁,法是什么意思,僧是什么名称,衰残到如此地步,真是不忍言述。每每想到这里,不觉凄然泪下。

我为佛子,不能报恩。内无益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天虽高,不能覆我;地虽厚,不能载我。极重罪人,非我而谁?

再想到我身为佛子,却不能报答佛恩。如来圣教衰落到如此地步却做不了什么,这样活在世上,内无益于自己,外无益于他人;在生无益于当时,死后无益于后代。天虽然高,也不能覆盖我;地虽然厚,也不能载托我。所谓的极重罪人,不是我又是谁呢?自己作为佛子却不能兴盛如来圣教,实在太惭愧了!

由是痛不可忍,计无所出,顿忘鄙陋,忽发大心,虽不能挽回末运于此时,决当图护持正法于来世。是故偕诸善友,同到道场,述为忏摩,建兹法会。发四十八之大愿,愿愿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从于今日,尽未来际,毕此一形,誓归安养,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僧海澄清于此界,人民被化于东方,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则区区真实苦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

于是内自痛伤,无法忍受,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无计可施,就在这时,顿然忘记自己的鄙陋,忽然发起大心,虽然不能在此时挽回末法的劫运,但决志要护持正法于来世。为此,偕领诸位道友,同到道场,礼忏修法,建立这个法会,发四十八大愿,愿愿普度一切众生;期望以百千劫的深心,心心希求作佛,得成佛道。

从今天起直到尽未来际之间,此愿决不退息,永无间断。在这一生结束后,发誓决定归于安养世界,登上九品莲台得成就后,回入娑婆国土。使得佛日重新光辉于此世,法门再度阐扬于人间,世上的僧众得以澄清,人民在东方得受教化,劫运由此推延,正法久住世间。这就是我的一点真实苦心,不忍圣教衰落,一心想为如来、为佛法做事,使利乐之源的正法兴盛,为此决志往生西方速得大成就。这是发菩提心的第十因缘。

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则趣向有门,开发有地。

像这样,完备地认识了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周详地了解了有关发心的正邪、真伪、大小、偏圆等八种差别,这样在发菩提心上就有门径可以趣向,有方法可以开发。

也就是认识八法以后,可以在自心上检查,去掉邪、伪、小、偏的心,发起正、真、大、圆的心,这就是“趣向有门”。再者,知道以念恩、念众生苦、念本性、念往生净土、念护持佛法等作为因缘,来引发菩提心,那就开发有地了。不再是口头说说要发菩提心,而是真实进入发心的轨道中。能按这条道路不断地修持、增长的话,终究会像诸大佛子那样发起菩提心,以此往生成佛,兴盛圣教普度众生,报答一切父母、师长、施主乃至如来的大恩。

五、发心的劝导

相与得此人身,居于华夏,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障。况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场,又闻佛法,又瞻舍利,又修忏法,又值善友,又具胜缘,不于今日发此大心,更待何日?

接着大师劝导我们,应趁此因缘聚会的良辰,发善心之王菩提心,这是成佛的根本,也是积资净障的大能源,也是开发本性的大助缘。

我们彼此都得到了宝贵的人身,又住在华夏正法兴盛的中土,六根健康无恙,四大轻安无病。又有信心,没有魔障。何况我们今天又已经出家,又受了具足戒,又遇到殊胜道场,又听闻了无上佛法,又瞻仰了如来舍利,又修了忏法消除业障,又值遇善友,又具足胜缘,不在今天发这样的大心,要等到哪一天呢?

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岂可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置之无用?

唯愿大众哀悯我的愚诚,可怜我的苦志,我们共同立这个菩提大愿,共同发无上之心。没有发的现在发起,已经发的让它增长,已增长的使它相续。我们要尊重己灵,发勇猛志愿。世尊往昔跟我们一样是可怜众生,但由于他发心的缘故,终成无上佛道;我们没有发心的缘故,依然在轮回里沉沦,所以现在应该积极地发心。

发心时不要因众生难度、佛道难成而畏惧退缩,因为难可至易。也不要轻浮视之为容易,应视它为教授中心,经劫至劫,从生到生,相续不断地去修持。也不要图快速而不久长,菩提之路任重道远,应以长远心日日行持。也不要懈怠而无勇猛,松懈者修不成任何善法,不勇猛则无法承当、无法立志、不能长久、不能忍苦。也不要萎靡不振,认为自己不行,陷在糟糕的状况里,应当振作起来。虽然我们一度沦落,但佛性始终不坏;虽然造了很多罪业,但仍然存有善心。也不要因循而等待,我们求名求利时一点不等待,对于无上佛道却不肯及时发心,对于普度众生一等再等,然而善缘一过就没有了,应当趁有因缘时赶紧发心,不能再等了。

也不要因为愚钝而一向无心进修,愚钝是障碍,它覆蔽菩提本性。有障碍不肯遣除,还这样一向无心,难道是土石草木吗?也不要因为根器浅而鄙薄自己没有分,根浅也可以培植,因缘就在当下。就像种树,它不是刚开始根浅,种得越久根越深吗?又像磨刀,它不是一开始很钝,什么也割不断,但持久去磨就变得锋利了吗?怎么能因为浅就不种让它自枯呢?怎么能因为钝就不磨而置之于无用呢?

像这样,想到这是无上大事因缘,是大乘道的根本,是普救一切众生的根本,再怎么难以启动也要想方设法发起。勇猛地发心:从今天起至尽未来际,念念修菩提心,直至达到究竟。

又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况乎以净土为舟航,则何愁退转?又得无生为忍力,则何虑艰难?

如果认为修行辛苦,那是不知道懈怠更辛苦。因为修行只是暂时勤苦,能换来永劫的安乐。也就是这一生闻思修,从方方面面修炼自心,克制烦恼习气,或者备办信愿行三资粮等,这些都需要昼夜努力、吃一点苦,但也只是不长的时间,却能换来永断生死的大乐,往后再没有苦了。假使懈怠,那是偷安一世,往后在多劫中受苦。也就是,这一生不必那么辛苦修行,有一些福报能吃喝享受。但由于烦恼病根没切除,又不能往生净土,临终做不了主,随惑业力量而转,一旦堕落下去,不晓得多少生才能上来,那是无边际的苦。

何况有净土舟航,不必担忧修道退转;一往生就得到无生忍力,不必畏惧度生艰难。也就是走易行道,今生稍微吃一点苦,成办信愿行三资粮,依靠弥陀大愿船顺利到达安乐彼岸,到那里就再没有苦了。到佛国得佛力加被后,很快成就无生忍力,再来世上度众生就一点不困难。那时已经证悟空性,见轮回只是幻相,不会干扰自心,而且在度生过程中,只会生起殊胜的大乘法乐。所以不必害怕,应发起欢喜,忍一时之苦,等修行上路得了成就,就一切都不难,还会出现越来越殊胜的安乐。

当知地狱罪人,尚发菩提于往劫;岂可人伦佛子,不立大愿于今生?无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觉悟,将来犹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怜;苟知而不行,尤为痛惜。

要知道,地狱罪人尚且在往劫发起菩提心(如世尊因地),已得人身的佛子怎可不在今生立大愿呢?假使堕入地狱、饿鬼界,则被剧苦障住难以发心。或者沦为旁生,心思呆钝不懂得发心。或者生在天界,日日放逸无暇发心。现在是极好的机会,安闲自在,内心堪能,而且一听就懂,很容易发道心,又为什么不发呢?无始昏迷,流转了这么久,过去的已经追不回来;如果现在觉悟,将来还是可以挽回,可以走上大道。然而,迷而不悟固然可怜;知而不行尤其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