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发菩提心文初机导引
《净土实修要道(下)》 ︱ 智圆法师 讲解 ︱
若惧地狱之苦,则精进自生;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不起。又须以佛法为鞭策,善友为提携,造次弗离,终身依赖,则无退失之虞矣。
如果畏惧地狱大苦,那自然生起精进;倘若念到无常迅速,一生很快结束,就自然不起懈怠,珍惜时光,活一日修一日,尽力用人身摄取大义。又须以佛法作鞭策,时时依止善友提携,短暂的时间也不离佛法、善友,终身都要依赖,如此才能让自身始终住在正道上,而没有退失的危险。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
不要认为一念轻微,不要认为虚愿无益;心真就会成为事实,愿广就会有深切行持。虚空还不算大,菩提心王才是最大;金刚还不算坚,菩提愿力才是最坚。
因此,应发起菩提心王,建立菩提誓愿。结合在净土上,就是“为度化一切众生,把他们全部安置于一乘无上菩提道上,我要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有了这样的菩提大愿,就能迅速与阿弥陀佛相应而往生西方,开发本性,成就无生忍力,回入无边世界海中广度众生。相反,不能说“一念轻微,没什么力量,虚愿无义,用不着发”,这是不达缘起的表现。深达缘起就知道一念重大,知道如是发愿有大利益。
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而始也。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
如果大众诚然能不舍弃我所说的话,那我们从此就结成了菩提眷属,今天开始成为莲社宗盟。我的愿望是大家同生西方、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怎么知道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是从今天发心立愿开始的呢?愿和大众共同策勉,幸甚!幸甚!
我们应在这条大道上建立共同的行愿,成为走往生之路的同行道友,一同往生西方,一同见阿弥陀佛,成就后还来度无边众生,同成无上正觉。这是人间最好的亲缘,是最好的道路。
下面谈谈依本论修菩提心的方法:
一、如何检查八相而决定去取
意乐是缘起的枢要,心愿决定前进的方向。发心有正邪、真伪、大小、偏圆等,因此在每件事上都要检查自己的发心。
首先检查邪和正。我们现在沦落在轮回里,唯一的方向就是返回本来的真实处,不再往生死里走。生死里的一切全是颠倒错乱,这里面没有任何出路。这时就要看自己的发心,是继续往邪里走?还是往正里走?
如果想“这里有一个我,为了我当然要求得尊严、求得名誉、求得享受、求得地位等,我做任何事当然都是为了我”,这样就邪了。轮回最根本处就是私我,来到世间把名利等看得最重,这样做任何事当然是为私我求名利。如果在做事时,希望我的名声大、地位高,那全是我执魔在作祟,全是邪的。这时要马上警醒,这不是学佛人的所为,不是念佛人的所为,从而立即去掉这种发心。
如果想“我一定要从轮回里出去,这一切全是错乱,是最大的颠倒病”,这就是正的。也就是视生死为大苦海,毫无真实乐可言,从因到果全是病态,都是从错觉出错觉。有了这种认识,想从中超出,不仅如此,还要取证无上菩提,彻底消除错乱,回到本来之地,这样符合真理、符合本性的缘故,当然是最好的,应该受取。
再看真和伪。举例来说,世人说“我爱你”,如果是真心的,那当然会有从始至终的各种表现。比如在关键时刻,心中占据第一位的是不是他?是不是必须完成这件事?发誓以后是不是一定能做到?从这些方面都可以考验真伪。
在求佛果方面要观察,是不是像攀登宝塔一样,一定要达到顶点为止?如果念念上求佛果,不达佛果誓不罢休,以及心心下化众生,不度尽众生绝不松懈,心猛利坚固,达到无法引转的地步,事事都以它为最重要,那这个心就是真实的。从此就入了大乘道成了菩萨。如果只是口头发心,漂在表面,遇到事情时外面显现一副好样子,里面的心很污浊,或者三天热情,后来就懈怠了,说明是伪发心。
再者,立誓时会说宁死也绝不放弃,如果上求下化的心达到了这种程度,那他必然会在大乘佛道上走。如果只是口头讲讲,不是真想求菩提,还是觉得世间名利享受好,也不是要度众生,只图自己舒服就好,就表示是伪发心。
凡夫无始以来的私我习气太重,有各种恶劣习气,又鼠目寸光,特别贪图自己的一点小利益,所以不能舍身为法,不能放下身心求菩提。可见造就真实的菩提心很不容易。检查到伪发心的状况后,要把菩提心当成一生修持的重点,逐渐地发展它、充实它,使它达到坚固,必须长期下大功夫培养。要知道,凡夫的心一开始总是很假,有很多虚伪的成分,要逐渐把这些虚伪淘汰掉,让真心一点点发出来,最终才会达到真实。
再看大和小,这是指检查自己是为一己之私?还是为众生之公?遇到事情时,是为法界一切众生?还是为自己一人?如果只为自己求解脱,那就是小心。如果做任何事,哪怕自己得到一根香蕉,也想布施给全法界众生,哪怕修了一点功德,也要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心心念念都为一切众生着想,这就是大。
他已经认识到我本来是法界心量,众生全是我心内的众生,没有一个是心外的,这样就扩充为四海一家、法界一家,有大心量了。有了这个量以后,做任何善根都是为众生而做,修任何法都是为众生而修,极乐世界也是为众生而往生的。就像《西方发愿文》中所说:为了四恩、三有、法界一切众生得到一乘无上菩提道故,我念佛求生净土,回向也是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一切有情而回向。发心是这样,回向也是这样,前也是一切众生,后也是一切众生,而且是为众生谋最究竟、最真实的利益,这样的发心就是大心。
再看偏和圆。如果认为心外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成,这就是偏。如果知道没有众生相、佛道相可得,一切全在真心中,发虚空般的心,行虚空般的行,证虚空般的果,都无相可得又不落断灭,度虚空般的众生,而实无众生可度,总之不离本性、真俗圆融,既不落有边也不落无边,这样称理发心就是圆,不堕在相上。
要像这样检查自心到底在哪个层面,属于哪种相状,从而看到缘起上的差别。这样的话,不必问他人,自己就知道前程,也瞒不过去。如果落在邪上,那肯定往轮回走;落在伪上,因地不真,则果招迂曲;落在小上,最多得小乘果;落在偏上,也不是圆顿之道。总之,路在心上,心以欲为枢要。这八种要一一放在自心上检查,看清楚后才不会盲目颠倒。
在这四对心相里,就我们目前来说,前三对重要,其中又以第一对、第三对更切实,当下就可以实行。也就是时时检查:自心是在为私我追名逐利?还是反过来走解脱道?如果还是为自我去竞争,就表示走在邪道上了,一定要把心收回来,要明见大义。再者检查:我做善法是为自己一人?还是为全法界众生?这也是当下可以检查的。
像这样,虽然还没达到菩萨的心量,但现在就要按大乘道的要求去训练、去培养。这样时时检查就知道哪些要去掉、哪些要取来,知道该怎么反省、检点,知道努力的方向。而且不会高估自己,能脚踏实地地行道,知道脚下该怎么走,这非常重要。
为了生起菩提心,要借助十种因缘,通过数数思维来激发善根,再逐渐串习,最终会出现菩萨的心量。
二、如何经由十缘而发心
由十缘而发心,是指从哪个方面去想都要发菩提心,立誓决定完成佛道、度尽众生,要建立起这个大志愿。
自身方面必然要回归,不甘心陷溺虚妄境界,也就是尊重佛性,由信心而发心。
众生方面,有恩田、苦田。恩田方面,一定要报父母恩、师长恩、施主恩、众生恩。怎么来报恩呢?不成佛是不行的,一定要成佛,把所有众生都安立于佛果才尽心,不能只做一半或少分。苦田方面,想到众生陷溺在生死里这么苦,我不去救度谁去救度?他们都是过去世的亲人,怎么能让亲人陷在苦海里呢?像这样,由大悲心不忍而发心。
佛法方面,佛有恩,为了度化自己,累劫以来发无数愿,舍无数头目脑髓,如此深恩只有成佛才能回报。再者,三宝是救度的根源,而如今佛教这般衰残,三宝接近隐没,邪外力量增盛,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佛法僧。见此情形,不忍圣教衰微,不忍僧界沦落,发誓一定要得成就来兴盛三宝,以此而发菩提心。再从成佛捷径来看,既然有成佛之志,那要怎样修道来达成呢?发现往生西方净土是捷径,往生后能迅速圆成佛果。因此,发菩提心来一心念佛,这就是结合在净土上的发心。
总之,众生都有佛性,这部论就是透过方方面面的因缘来激励我们的佛性,让人发起想回归本性、想成佛的心,这就是“经由十缘而发心”,任何具大善根的人都必然会如是发心。
思考题
1、 从正反面思维,为何要发大菩提心?
2、 如何辨别发心的邪正?
3、 发心真伪:
(1) 发心真有哪三层?各是什么内涵?
(2) 发心伪是何种行相?
4、 如何辨别发心的大小、偏圆?
5、 如何依八种发心差别审察自心而作取舍?
6、 如何念佛重恩而发菩提心?
7、 如何念父母恩而发菩提心?
8、 如何念师长恩而发菩提心?
9、 如何念施主恩而发菩提心?
10、 如何念众生恩而发菩提心?
11、 按以下要点思维生死苦而发菩提心:
(1) 上下轮转;
(2) 地狱之苦;
(3) 无定之苦;
(4) 人间之苦;
(5) 生死无际。
12、 如何由尊重己灵而发菩提心?
13、 如何为忏悔自他业障而发菩提心?
14、
(1) 末世修行为何须求生净土?
(2) 发心和求生净土为何须结合而修?
15、 如何为令正法久住而发菩提心?
16、 写出省庵大师教诫断畏难心、求速心等的法句,反复吟咏思维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