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愿文略解
《净土实修要道(下)》 ︱ 智圆法师 讲解 ︱
三往生极乐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
这是对好结果的祈愿。愿我在那时乘着金刚台,跟着阿弥陀佛,在弹指顷那么短的时间已经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内的殊胜莲花中。
“金刚台”指莲花座,由于台座由金刚合成,因此叫“金刚台”,或者莲花里的莲房也叫做“台”。上品上生才有金刚台,这是祈愿得到上上品成就。“弹指顷”是说速度极快,一下子就到了极乐世界的胜莲花中,成就圣果了。这表示在净土解脱的大考试中名列前茅,考上了上上品,在一念间成了圣者。
三已生净土大用分四:
初见佛得记;
二蒙记具德;
三成德利生;
四普皆回向。
以上讲了发愿此生成就殊胜净业,而且标到极处,想在现生就见佛开悟等。以及到了临终时,状态要好,出现明显的瑞相,得到上上品成就。接下来着眼于往生之后,祈愿迅速得到成佛的记莂,成就三身四智等的无量功德,利益无边众生。如《普贤行愿品》所说“现前成就此大愿”“现前授我菩提记”以及“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等,了解往生后得到的利益能发生希求心。再者,知道往生品位有高下之别,就希求得到上上品成就,也就是往生后迅速登地,迅速圆成智悲力大用。要这样发到最高远处。
也就是,我们有往生到最胜佛国极乐净土的憧憬或希愿,会想:一到那里,阿弥陀佛就给我授记,说我决定成佛等。又特别希愿得了授记后,就具足无量功德。而且,希求当得到成就,有了普贤行愿力、广大的智悲力,就能遍入到尘尘刹刹里利益众生。这就是对往生后的三大祈愿——得授记、具功德、发挥普利众生的大用。这正是《普贤行愿品》发愿的最终归结处,也是圆成佛道的捷径门。
了解了它的内涵,现在就要不断地祈愿。有了远程的目标、高远的志愿,我们的净土之路会走得更踏实,心更坚定,与阿弥陀佛的相应更深入,能完全定下这条路,因此,远程发愿极其重要。
初见佛得记
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
要点:
着眼在得上上品成就上发愿。须明确所希求的成就相如何,以及把握顿速的特点,用一个“即”字贯穿。
这段祈愿要分两段来趣入:一、注意往生后所希愿的成就相;二、注重上上品成就的祈愿。前者是非常清楚所展现出的事相,对此起希愿心。后者是标定程度,要力争上游,达到上上品,因此这是得圆顿成就的祈愿。
首先,了解往生后的成就相。我们的目标或希愿处是得上上品成就,如《观经》所说:一往生花即开,当即见到阿弥陀佛和诸大菩萨,然后闻到妙法,证得无生法忍(对不生不灭的法性忍可而无动摇,知道一切生灭都是假相)。这时须臾间就能承事诸佛,在诸佛处亲蒙授记。了解了上上品的成就相是花开见佛、闻法得忍、承事诸佛、得佛授记后,我们的希愿就放在这里了。好比学生知道进入大学后会发生各种殊胜事情,对此会充满憧憬和希求,这种希求带有具体内涵。同样,我们对于佛国净土应当非常了解、非常有感情,常常处在这种希愿中,这就叫“祈愿”,愿自己能如是实现。
其次要把握程度。往生西方有各种品位差别,花开有迟速,见佛有早晚,悟道有先后等。我们的着眼点是得上上品成就,因此祈愿举念即生,一往生即花开,花一开即见佛,当即闻法,即证无生忍,即得佛授记……一连串都是“即”,表示迅速达到圆满。
明白了此愿的愿义后,要常常心志高远,珍惜现在的暇满时光,每一念都想达到最高目的,这就叫“有志之相”。古人说:“取法于上,仅得乎中”,目标定在上等,会得到中等。又说:“欲得其上,必求上上”,要想得上等成就,必然要求上上等。我们要发勇猛心,发非常高远的志愿。
二蒙记具德
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要点:
着眼在得圆顿道的成就上发愿。
1、认识到这样发愿的合理性。一切功德是本有的,又得到弥陀神力加被,一旦相应就能顿时显发,所以决定有这样顿速成就的道。
2、认识到这是速成的道,是自内显发而成佛的道,所以对此有特别大的希愿。一乘菩提之道登峰造极就在这个点上。
对于往生后现前大用的祈愿,进一步着眼在得佛授记后具足一切功德上。好比学生想:我上大学以后,得到具眼者的授记,说我将来会具智慧,有抉择力,有悲心利他的内涵,有成办事业的力量,会成为圆满的人才。同样,我们就想:我到佛国以后,阿弥陀佛亲自给我授记,自性的德当即全体显发,归摄为智、悲、力三方面。广展开来就是这里说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推到极处,叫做“无量恒河沙数性功德法”。在佛的加被下开明本心,本具的功德海都会现出来,一切功德都顿时成就。因此,对此要充满希愿,常常这样发愿。
为什么能这样成就呢?要了解,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都是自性本具的功德。就像地下有宝藏,只是被地板隔住了,当把地板撬开来,会发现全是本有的,不需要新创造。这样就敢发愿。而且一到了那里,阿弥陀佛一加被,把这层障蔽拿掉,它自然显发出来。因此,希望一时间一切功德海全部开发。
这里还要细致一点认识。我们的本心即如来藏,处在众生位是隐含状态,在这当中就有诸佛功德海,与果位佛无二无别,它是本有的家珍。譬如它是智慧的体性,能无紊乱地辨明一切差别;它如大圆镜一样,不偏堕在任何方面,一时呈现万相。像这样,性中本来就有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和大圆镜智。再者,它本身是智慧,能明见空性,也能明见各种缘起现相、各种法相等,所以,它本来就有五眼。再者,它本来是法界心,在无一念妄动时,能彻照法界任何色,这是天眼;能彻闻法界任何声,这是天耳;能一念间速疾入于尘尘刹刹,这是神足;能遍知法界中一切众生的心念,这是他心通。或者它本身没有任何烦恼,远离有漏法。
又要知道,它本来是法性身、如来藏。这个本性就是万法所依,叫做“法性”。再者,能应不同众生现不同相,本来具足法报化三身,只欠开发。一到极乐国土,跟阿弥陀佛相应,得到授记,之后打开本心,功德海自然就出来了。因为是本有的,所以能顿然显现。假使它是由因新生,那就费劲了,不晓得要积聚多少因去修它,但它是本有的,只要开出来就行。
这样了解后,我们最希求的就是这一点,得到阿弥陀佛授记后,顿时开发本心,出现无量功德海。开发了文殊智,就能圆成普贤行,也因此就有后面成德利生的祈愿。总之,一定要了解到法门的心髓处。《文殊般若经》中,把念佛称为“一行三昧”,这个行就是跟佛相应。阿弥陀佛的力量一旦入心,自己的本心就被打开。这样开发以后,无量功德都会现出来。得到一行三昧,多闻、辩才超过阿难百千万亿倍。智慧、神通、陀罗尼、三摩地等方面,就像弥陀本愿里所说那样,达到极大的级别,不可思议。
懂了以上道理,既知道一切功德都是自心本具,又知道阿弥陀佛这个最强大的增上缘能帮我开发,所谓“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何况自身精一绵密地修持,因此很有望得到上品成就。那么就希求,一得到佛授记,顿然开发功德,圆成智悲力大用。像这样,在自身顿时具足功德上祈愿。
三成德利生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要点:
着眼在圆满智悲力大用上发愿。
愿文分四段对应:
1、“不违安养”即大智,指在法身中不动。
2、“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指大悲遍满一切处。
3、“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指大力自在无碍。
4、“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指大用,起到摄众离染得净的大效用。
5、此愿即《行愿品》所说“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接着在成就功德后利益众生上发愿。也就是,发愿的蓝图定在成就以后,由此,愿力决定往这方面实现。就像学生把目标定在大学毕业以后,能广大地造福社会,他怀着这种高远志向不断地立愿。我们要有非常高远的志气,这样想:我在西方速得成就后,不违安养世界而回入娑婆世界,分无数身遍在十方刹土里。以不可思议的自在神力,无数种方便来度脱众生。使他们都远离客尘杂染,恢复清净本心,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同入不退转地。像这样,实现摄持一切众生同入诸佛一乘菩提之道的愿望。
接着细研愿文重要句子的涵义。
“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即法身不动而化身应现。好比空谷不动而回应种种响声,天月不动而在百川千江中映现,法身无任何移动,然而应十方世界各种因缘,自然化现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