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西方发愿文略解

《净土实修要道(下)》 ︱ 智圆法师 讲解 ︱

二忏除业障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这一段愿文的涵义分三段来把握:一、忏悔的原因;二、忏悔的法则;三、忏悔的陈述。

一、忏悔的原因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

“又”表示承接上文。虽然发心念佛,期望生到净土,但由于我罪业厚重,福善轻微,障缘深重,智慧浅薄,染心容易炽然而起,净德一无所成,以这个原因,如果不忏悔必然形成障碍而难以往生,因此,首先应迫切地来办忏悔这件事。也就是,恐怕宿世今生业障多、福慧少,想成净业、生净土,偏偏染心炽盛,怕流落到生死界里,所以需要忏悔。

了解了忏悔的必要性,再逐句了解愿文的涵义,以便随文起心。首先,“业重福轻”。“业”即十恶业,“福”即十善业。“十恶业”,指自己身口意发出的十种恶劣业行,身有杀生、偷盗、邪淫等,口有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意起贪、嗔、邪见等。发起能断之心,断掉这十种恶行,叫做“十善业”,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

罪福的轻重,可从数量、程度、心态等方面来观察。数量上,十恶业无所不造,十善业仅修少分。程度上,造十恶达到上品,行十善仅是下品。心态上,一遇境就炽然地造恶,而行善却泛泛然提不起心力。或者在造恶时心非常重,达到恒常猛利,在行善时心很轻,心力疲软且容易中断。这些都是业重福轻的相。

又要反省到,自身是业重凡夫。自无始一念无明流落下来,经过累劫的熏习,恶势力非常强,善根却很薄弱。正由于恶习气障蔽自心,才使得善心难以开发,净业难以成就,这就是须忏除业障的原因所在。就像一片田地,如果没铲除杂草、碎石等各种障碍,就难以播种,进而发芽、结果等。

其次,“障深慧浅”。我们凡夫有各种内外障碍。外有生存压力、世俗因缘的逼迫,以及邪魔外道的牵缠等。内在身体有各种疾病,寿量短促,心上有愚痴颠倒,充满了邪见邪念等。比如才闻熏一点见解,生活、工作等就出障碍,或者自身生恶病。才趋向道,就遇到邪师恶友。这些都是障碍深重的表现。“智慧”,有闻思修所摄的方便智慧,以及见道所摄的真实智慧。自身智慧很浅,比如辨别力差,连资加二道都没进入,就自以为已登佛地,稍微通一点佛学知识就以为已经开悟等等。这些都是业障深重的表现。由于过去世造的业非常杂、非常重,以致今生感果时,身心内外充满了障缘,难以向道,而且智慧浅薄,难以开发甚深见地,因此极有必要先修忏悔。

第三、“染心易炽,净德难成”。这是以染净两方面对举来看清自身的状况。贪嗔痴叫“染心”,戒定慧名“净德”,一者是有漏的方向,一者是无漏的方向,往轮回走的动力源泉是烦恼,往解脱走的根本因素是三学。如果染心炽盛,净德难成,那表明自身的方向有问题,离解脱还很远。

“染心易炽”,指多劫熏入的习气非常深厚,一遇境缘,贪嗔痴就会炽然而起。譬如贪欲十分缠绵,像藕丝一样牵连不已,无法割断。可意境一现前,心就粘著上去无法脱离。再说嗔恚,当遇到不悦意的人、事、物,或者感觉自己受伤害、被排挤、不受重视等时,嗔恚如猛火般爆发。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就像火触到干草越烧越旺那样。痴心则是处处交织密集,越缠越深,越缚越牢。深种很多邪见、邪观念的根,越种越深,难以拔除。像这样,识田里有各种强有力的烦恼种子,一遇境就非常猛利地爆发,这样当然不容易修成。

“净德难成”,指戒定慧三学难以成就。对于戒的学处,持少犯多;大小乘的各种禅定,难以修持成就;开智慧的因缘难以积聚,发不起相应的闻思修三慧,更不必说出世间见道的智慧。

这就看出,两方面的力量完全不同。染心方面很容易出现,一旦染上,长时间挂在心上忘不了。净德方面,才受戒已经破戒,刚入禅堂就昏沉、掉举等。可见自身根性陋劣。

经由这第三番对比观察,足以看出自身业障深重。如果不深生惭愧、自责痛悔,还支持贪嗔痴的力量,那它会越发越猛,清净的德业难以发生。就像不铲除毒草的话,园地被毒草侵占,庄稼就难以生长。因此务必先求忏悔。

这样确认以后,在观想阿弥陀佛、礼拜、发愿、求摄受完毕,就应当在佛前至诚恳切地忏悔。

二、忏悔的法则

“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首先要了解若干重要词语的涵义。“五体”:指两肘、两膝和额头。“翘勤”:奋发勤苦的样子。“披沥”:开发洗荡,就像把胸腔剖开来、把心拉出来一样洗荡干净。“投诚”:至诚地归投阿弥陀佛。先前已经把阿弥陀佛观在面前,这时非常恭敬,投诚于佛,求佛哀悯,表明自己是真心忏悔。“忏悔”有忏前和悔后两个涵义,关键是永断罪业相续的决断心。

由于忏悔是洗心革面、改往修来,彻底翻转过去恶的造作,因此,在身业、口业、意业上都应有翻转的表现。过去身体造杀盗淫等恶行,现在翘勤五体,修恭敬顶礼;过去心里起贪嗔邪见,颠倒杂秽,现在披肝沥胆,荡涤心垢;过去用口说恶语,现在用口来陈述忏悔。再者,过去造恶时猛利,如今改过也要勇悍刚决。无始以来身业猛暴,现在用翘勤来忏;意业染污,现在用披沥来忏;口业粗犷,现在用陈词急切来忏。

总之,行仪、心态都非常重要。“翘勤五体”代表外在的态度非常恭敬,“披沥一心”表示内心非常至诚,“投诚忏悔”表示有断相续的决心。关键是从过去肆意造恶的状况变成恳切悔过,身语意三业要翻转过来,而且程度要达到至诚恳切。这就是“忏悔的法则”。

三、忏悔的陈述

“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要点:

1、最大的量,最大的心。

2、造业作者最大量,造业时间最大量,造业种类最大量。

我们要在佛前作最大的忏悔,即所忏的罪业量最大,发起的忏悔心最大。也就是,我和法界一切众生,从无始到今生此时,所造的从根本到枝末的所有业障,都一时忏悔。

这里有三个最大量。1、造业作者最大量:不仅是我一人,包括法界一切众生;2、造业时间最大量:不仅是今生,包括从无始到今天无量无边的劫数中;3、造业种类最大量:从最初迷失本来清净心,放纵贪嗔痴,所造的身口意染污三业无量无边的种类,所作的罪垢无量无边的种类,所结的冤业无量无边的种类。

认识从根本到枝末的障碍

要点:

障碍的生起次第:烦恼障(根本惑→枝叶惑)→业障→报障。

我及一切众生的心本来清净,没有任何二取杂染。自从一念妄动,出了无明,以这个妄见就变起了虚假的所相,由所又生能,这样颠倒下去。接着就执著四大,心潜入到四大中,把色和心的假合认成“我”,由此出现了贪嗔等。像这样,我等众生迷失了本来的清净心,执著虚假的“我”,为“我”发起贪嗔痴等各种表态。之后误以为这是我的个性、我的见解等,养贼为子,放纵贪嗔痴的发作,造作各种身口意染秽之业,成就了五逆十恶等的罪垢,这样感召冤业等的报障。这就是我等众生从本到末沦落下来的障碍状况。

三种障的种类无量无边

业障无量无边有五义:(1)约心;(2)约境;(3)约事;(4)约时;(5)约人。

(1)就心而言,在一念间已经有八万尘劳,何况相续不断,所起的烦恼无量无边。

(2)就境而言,在一处造的业尚且不计其数,何况曾经生在十方各种处所里,造的业更是无量无边。

(3)就事而言,完成一个恶业,尚且有无边罪垢,何况造过那么多恶业。

(4)就时间而言,一生造下的业尚且无量无数,旷劫所造的业积聚起来更是无量无数。

(5)就人而言,一个人造的业尚且无量无边,何况法界一切众生。

因此,假使业有形相,尽虚空界都难以容受。

像这样,尽法界之内,自他从无始至今,所造的从因到果的所有烦恼障、业障、报障,最终就落在“业障无边”这一句上。这样认识后发最大的心,在法界藏身阿弥陀佛面前,代一切众生忏除所有业障,要这样来修。

“愿悉消灭”,指愿烦恼障、业障、报障在一时间全数息灭,恢复本来的清净。

三立愿自要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要点:

1、翻转的最大量。

2、四弘誓愿:

“远离恶法,誓不更造”——烦恼无尽誓愿断;

“勤修圣道,誓不退惰”——法门无量誓愿学;

“誓成正觉”——佛道无上誓愿成;

“誓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

虽然前面起了忏悔心,对自他一切有情从无始至今发生的根本枝末的迷惑,由此起的各种非理造作,以及积下的无数罪垢,都表示认错,要消灭这一切,然而不以发誓断相续的话,就叫做“有忏无悔”。要知道,完整的忏悔,不单要由认错来破掉恶行,还要有后面的截断恶业相续,这样才完成了忏悔,能够截断业流的发展。因此,忏悔的第二部分是立誓愿,从今往后幡然改悔,把过去从因到果的各种颠倒业行全部翻转过来,由此就有四弘誓愿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