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愿文略解
《净土实修要道(下)》 ︱ 智圆法师 讲解 ︱
二正述愿文分三:
初求生西方正因;
二得生西方明验;
三已生净土大用。
初求生西方正因分五:
初发起大心;
二忏除业障;
三立愿自要;
四求佛冥加;
五净业成就。
初发起大心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要点:
1、为了最大地利他,一心念佛,期生净土。
2、从正反面的缘起路线上认识,为什么要发最大的利他心。
3、最大利他心的行相有二:(1)利他的范围最大;(2)利他的程度最大。
4、对自己来说,为了完成最大的利他,念佛得生净土为大捷径门。
5、确认了最大利他和得生净土的关系后,综合起来发起大心。
发起大心是开山第一斧。有了这个大心,在自心的净土道路上就有了最大的缘起,因此极为重要。如何发起大心呢?那就是为了做到最大的利他,一心念佛期生净土。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以最大的利他心来做?怎样是最大的利他心?从缘起上说,心或志是根本,有什么样的志就出什么样的缘起、得什么样的果。在最大的利他心上观察,有了它,就往最广大的道上走,往最容易成佛的因缘上走;没有它,譬如只为一己解脱而求往生,那就往一己解脱的缘起上走、往小乘道上走,在成佛的速度上有相当大的差异。
就像迦陵频伽鸟还在壳里,发出的音声已超过群鸟,转轮王太子刚诞生就具足圆满的转轮王相,超过了功勋卓著的群臣。当我们发起最广大的利他心,愿普摄四恩、三有、法界一切众生,来求诸佛一乘无上菩提之道,又看到往生净土是大捷径王,为此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样因地就是真实的,跟成佛最快的缘起路线相吻合,跟阿弥陀佛极速摄生成佛的心愿相吻合。这在缘起上如同出现了转轮王太子的王相、迦陵频伽鸟的妙音,因此应这样发。
再者,怎样是最大的利他心?包括两点:所缘的境最大,所发的心最大。所缘境从近到中到远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四恩有情,再推展到三有有情,之后遍推到法界一切众生,这样按照心理顺序逐步发展,最终扩展到法界心范围。所发的心是为了利益一切法界众生,求诸佛一乘无上菩提的快速之道,而不落在世间果位、二乘果位或者权乘、不了义乘上。这是愿法界一切众生都速疾成就无上佛道的一乘大悲誓愿,跟阿弥陀佛的大愿完全吻合。我们应如是发起最大的利他心。
接着要想,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要走什么路呢?阿弥陀佛累劫大愿大行就是为了完成这件事,他想让众生最快速地成佛,为此建立了西方极乐净土。使得一个凡夫以最简易的方法即生就能超脱苦轮,一举登上不退转地。顿时除掉计我和我所的心,证了无我,迅速消除客尘烦恼,显发本性,从而圆满智悲力的大用。就像《普贤行愿品》所说:“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能真正完成“普摄法界一切众生,将其全数安置在一乘菩提道上”的心愿。
这样就知道,最大的利他悲愿依靠往生西方的捷径门来实现,这两方面合起来就能发起这里要求的大心。
下面分三段细解愿文:
一、所缘之境;二、所求之事;三、所发之心。
一、所缘之境
发菩提心要有所缘境,有境才有所依,才有发心的缘起。在所缘境上又要知道,以有恩故,就想报恩;为报恩故,就想给予利益;为给予利益故,就想给予最大的利益,由此会发起心来。
在所缘境上,以今世母亲为例,她对我有很大的生养之恩,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以及一路的养育、呵护等恩。思维以后,感觉母亲陷在轮回里很可怜,我要给她真实利益。如何来作利益呢?如果只给予人天乘果位,那只是一时安乐,过后又陷入苦中,并没有超出苦轮。如果给予小乘果位,那也只是寂灭了轮回苦,并没有开发出诸佛菩萨的无量功德,不算究竟。因此,我要把母亲安置在无上菩提果位——一乘菩提之道,也就是如来藏心彻底显发,没有丝毫遮蔽的一佛乘,这才尽到了最大的心。像这样,对于今世母亲,要发起“为报恩故,应为她求到一乘菩提之道”的心。
接着,范围要从近到中到远来发展。不光母亲对我有恩,在家有四类具恩者——父母、众生、国主、三宝,出家有四类具恩者——父母、师长、国主、施主。“四”代表方方面面,“恩”表示有各种生活上的恩、维护上的恩、法上的恩等。总之,代表今世蒙过其恩惠的一切人,也就是这一生处在人类中的具恩有情。
这样想:我得到了父母生养的恩;在世上生存要拖累很多众生,连一衣一食都要靠众生;处在这个国家,能很平安地生存,有国主的恩,今天代表整个国家领导阶层的恩;还有三宝恩,这里也有各类有情。从出家身份来说,父母给了暇满人身;师长传授了各种法道;国主使我在国中安心修行;施主给予各种生活资助。
然后想:如何来报恩呢?单单给予他们人天福乐不究竟,给予二乘果位也不圆满,一定要把他们都安置在无上一乘菩提之道——如来藏彻底显发的果位。除了如来藏心之外,再没别的东西,这叫“无二无三”;就是由现前它而成佛,叫做“一乘”;它本身有彻照万法的智慧,叫做“菩提”,到这里就无上无等了。这样就发起了利益一切四恩有情的心。
到这一步还只是近前的范畴,接着要推广到中等——三有里的一切众生。他们过去世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或者也都有过这样的四恩等。因此,不应局限在今世最近范围的具恩有情,应该想到:所有三有众生都曾做过我的母亲等,都有大恩德,他们现在沦落在永无止息的轮回之流里,在这里只会发生无数苦,没有丝毫真实乐。因此不应坐视不管,要进一步把三有众生全部安置在无上菩提果位,来尽我报恩的心。
不仅如此,进一步,十方无数世界里的众生,凡是没得到无上果位的,我都要把他们安置在无上果位,这样才尽了我最大的报恩之心。这就发起了最大的利他心。
二、所求之事
所求之事是不求人天小果,不求声缘果位,而是为他们全部求到诸佛一乘无上菩提之道。如何来实现此目的呢?作为生死凡夫,应该走往生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大愿威神加被的路线,以求速疾完成佛果。这样才有能力化现在尘尘刹刹中普救法界一切众生,把他们全部安置在无住大涅槃的果位。
三、所发之心
知道了实现的途径是一心念阿弥陀佛而得生净土,因此就有“故”后面的所发之心。发什么样的心呢?为了最大化地利益有情,我现在发心,专心持念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以期决定在今生往生净土。这样就把安置一切众生于无上果位的大愿,和以求生极乐世界作为完成途径这两点结合起来了。
所谓的“专心”,就是不杂其他事。“持念”就是一直受持“阿弥陀佛”而不忘记。“万德”指这一个名号里具足无量功德,可以消业障、开智慧、得福德、生净土、得尊贵、证三昧,乃至成佛道等。“期”就是自己的期望,非常希望通过持念弥陀名号来生到净土。
《西方发愿文》是一篇圆满的作品。它包括了初中后三阶段最极圆满的发愿。“初”,指现生完成求生净土的正因;“中”,指临终得到往生西方的证验;“后”,指往生后出现智悲力的大用。因此,从始至终的所愿内涵极为完备,它是完成佛道的纲领,方向正确无谬。
从内涵上看。譬如在求生西方正因上,圆满地指导学人先发起大菩提心,为普度一切众生成佛走净土捷径门,一心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具足菩提心的内涵,利他的境、利他的心都达到圆满。再者,从“忏除业障,立愿自要”这两点来看,也达到了最大量。发起道心后,又求佛在冥冥中加被,以自力和他力最极充分地相合,求得现生就出现明显的验相。再者,希求在净业上达到殊胜成就也是最大量,希望在现生中就疾空烦恼,疾证本心,速得现前寂光净土。可见,这是获得净土上上品成就的大愿文。再者,临终也是得上上品成就,往生后也是得大成就。譬如一往生即见佛,即证得法忍,即得佛授记,即开发大用,即普度众生……一连串的“即”,都是顿法圆法的表达。
这样就知道,这篇愿文是圆顿大法,着眼点在疾速显发本性、疾速成佛、疾速完成普贤行愿上。之后当然随顺大师的指导,把心发到最大,因为愿大则缘起大,缘起大则得果大。
这样了解后,继续学习愿文第一章节——求生净土正因方面的第二科内容。也就是发了大道心,开始走这条往生净土成佛普度一切众生的道路,这又以忏除业障为首当其冲的关键。因此,接着要发愿以最大的量、最大的心来忏除业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