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二)》 ︱ 宗喀巴大师 造 法尊法师 译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所谓“师打是加持,师骂是猛咒”,猛咒就是威力很强的咒,能快速见效。如果现成忿怒相,用金刚怒目的手段,那就能迅速切断学人恶的相续。不然只是柔声细语,可能说一万遍也收不到效果。而作为学人能领受到呵责,应当视为大加持。

所以要由很大的因缘力量来消业。不从实际因缘上下手,就难得多了,因为因缘的契合点很难达到。这就体会到,能承事善知识就出现了特别殊胜的消业因缘。消得有多快呢?本来要无量劫流转恶趣的业力,现在稍微受点苦就能清净。当然,这要具足承事的意乐和加行,以善知识为强力的助缘,因缘一和合,就会在自己心中出现特别大的消业、积善的效果。

“虽于俱胝佛所种诸善根,谓行布施或行供养或受学处所起众善,然彼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议。”

即使在千万诸佛处种植各种善根,也就是修行布施、供养或者受持学处所发起的众多善根,仅仅以一个上午承事善知识的善根就能超过它。所以说,单单以承事善知识就能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

这仍是由于因缘切近的缘故,就有非常大的发起善根的力量。如果只是心很薄地修善,那就算累积无数次,也比不上心很厚重地以大心力、大因缘力缘善知识半天所积的善根。我们要这样从因缘效力的量级上观察衡量。好比爆竹的引发只是“啪”的一声响,而原子弹的爆炸却有极强的破坏力,这是因为在因缘上达到了一刹那就能释放极大能量的地步,因此效力很大。又好像如果学佛法只是做知识研究,即使经过无数劫也难以见到本性,因为他一直在文字上兜圈子。而另一种人能发起大道心,依止成就的大德切实修证,他只要用几十年就超过了前者无数劫的效果。

总之,因缘切近,契合得深,效力就大;因缘不切近,总是很迂缓、很疏远,效力就很低。这样我们就能认识到,承事师长会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上积资净障的效力是极大的。要想在菩提道上飞速行进,就要以善知识为助缘,以恭敬依止、承事为途径。遗憾的是,很多人对于这是极殊胜的途径还没认识到。

又云:“诸佛无量功德神变,应观一切悉从此出,是故应如承事诸佛,依止、亲近、供事尊重。”

《地藏经》里又有一段这样的教导:我们要观察到诸佛无量的功德、神变,全部是从承事善知识这个途径而出现的。基于这个原因,就应当像承事诸佛那样,依止、亲近、供事善知识(供事就是常常恭敬地供养和承事,因为这是发生一切功德的根源)。

要知道,这无量的功德不是没有助缘就自动出来的,一定要配合助缘才能产生。比如一堆柴,必须有人来点火才会燃烧;不点火,光摆在这里,经过几千年也只是一堆柴,生不起火。这个帮助引出火来的人就好比是善知识,这是关键的引发因素。又像一辆车没有人发动的话,它始终是静止的,寸步不行;必须有个司机开动它、驱使它、驾驭着它的方向直接前进,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个好司机好比是善知识。所以这一切功德的产生,都要依赖承事善知识这个最直接的开发途径。由此,善知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应当像承事诸佛那样,依止、承事善知识。如果以自尊或我慢,不能谦卑地承事,那就障蔽了自己的成就之路。成佛的路不可能单凭自己就走得通。

依止善知识自然生功德的利益

《本生论》亦云:“悉不应远诸善士,以调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熏。”

《本生论》里也教导说:恒时不应远离善知识,身口意要按照调伏的状态遵从善知识的言教修善行。由于与具德善知识心与心贴近的缘故,师长德行的香尘虽然没有特意去染,自然就会熏染上。也就是自己的心和行为会变得像善知识那样。

“调伏理”是指依止时自处低位,非常温顺、调伏的状态。这会使依止进入正轨。“理”是行为的法则。做法上就是舍自自在,随师自在(但这是指具德之师)。“调伏”就是要调伏掉我慢,与所谓的捍卫尊严、张扬自我、随心所欲等恰好相反。过分地强调自我,只会使我执越来越坚固,让修道越来越艰难。善知识稍微呵责两句,就会感觉是在侮辱自己的人格,根本没有把自己当作弟子看待,这完全是我执我慢在作祟。其实这是修道要消灭的对象,不能调伏就根本无法成长。如果我们能努力地修孝子心、犬心、仆使心等华严九心,开始渐渐地学会放掉自己的主权,随着善知识的教诲而转,那就是开始在学“以调伏理修善行”,开始在化掉内在桀骜不驯的刚强个性,心就开始变得柔软。

我们内在有像劣马那样的畜生性,只有化掉这股火气,才能使德性升华,乃至最后转化成圣。逐渐地,我们会像被调伏了的野马,完全顺从主人的心,而不是没调伏的劣马,怎么也不肯如教奉行。调伏以后,做什么行为都随善知识的教导来做,心住在很贤良的状态里,总是特别想按善知识欢喜的方式来做,这就是如孝子心。善知识给的任何教导,会听在心里按那样做,这就是有调伏的德相,由此,有多少次亲近具德的善知识,就有那么多次熏染上善知识功德香尘。这是内具调伏、外以师父摄持,内外一相应,就使自己生起功德的缘故。

这样长期依止善知识,就会自然受到熏陶。就像香厂的工人每天都在制香的车间里,自然会被熏得很香,长期不远离具德之士,耳濡目染,自然就变成也有那样的德行。

博朵瓦云:“我等多有破衣之过,如拖破衣,唯著草秽,不沾金沙。其善知识所有功德不能熏染,略有少过即便染著。故于一切略略亲近,悉无所成。”

博朵瓦说:我等多有破衣的过失,就像拖着破衣服在地上走时,只会染著草上的污秽,而沾不上金沙。这是指我们的心在和善知识接触时,善知识的功德方面不能熏染上,少许有点过失,心就染著在上面,所谓“己过如山全不知,师有少过亦觉察”。以这样的心态,一切处只是表面上稍微亲近一下,不会有任何成就。

就当代的情况而言,要意识到在修依止法上的确有一定难度。难就难在我们内心的违品很强,比如自由主义、自我主张、批判主义、平等主义等都根深蒂固;看过失的心很强,念功德和恩德的心却很弱。这导致只要稍微深入追究,就会暴露出一大堆的问题。

有这种自知之明后,须要长期在自身上切实地改进,不要期望三两天就得成就,应当移在自身最切近的日常心态和行为上改进,一刻不松懈地在低处修、缓缓修,在每一个心态和行为上逐渐地调正,这样才会逐渐地变好。自己的内在像一匹烈马或一头猛兽,轻易是无法调伏的,一定要长期坚持修心,才会逐渐软化。我们眼里见到的也满是不清净,时时修清净观就极为紧要。关键点就是时时思维善知识的功德而发起信心,而且尽可能地做到依教奉行,这样才能避免破衣之过。否则善知识纯金般的品德一点也沾不上,却沾了满心的污秽。

为什么会导致只吸尘不吸金呢?一句话,信心和敬重心的程度不够。所以就成了吸尘器,成了天天染过失的破衣。为什么没有像在香厂工作那样,心中不断地熏染功德香尘呢?也是因为不具信心、恭敬的缘故。这样即使身体靠近善知识,也是貌合神离,内心是封闭的,不接纳的、不顺应的。因此从内层看,心隔了十万八千里。所以就没有处在香厂中,丝毫也不受熏,心中不断起的只是染污念头,成了不断造大过失的情况。这和依止尊长求解脱的初衷就完全相违了。

小结

要想熏染上功德的金沙,就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多思维善知识的功德,二是要多在如教奉行上努力。后者是指要特别重视善知识的教导,无论教什么善法都放在心上实修,要切切实实地多按教言去做,这是最实在的地方。必须克服惰性,勉力而实行。

要特别有心地关注自己,有意识地去想:这一次善知识教了我什么?我这样去做了吗?如果我不去奉行,我算是弟子吗?要这样每天三番五次地反省,想十遍、二十遍等等。我能不能努力地做到一点点?先不说全部奉行,而是从一点一滴的奉行做起,之后就会越做越多。如果始终一点动作也没有,那就算活八千年也不可能移动一步。因此实际去做是最重要的。

思维心中的法道

一、依止师长总的有哪八种胜利?如何以理成立?

二、依《华严经》的教授,思维依止师长的殊胜利益。

三、学人极恭敬地依止、亲近、承事师长,会产生何种钩锁连环般的利益?

四、由承事师长而清净罪业、成就善根的情形如何?

五、持诵以下一偈,并反复思维其涵义:

悉不应远诸善士,以调伏理修善行,

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熏。

六、“破衣之过”指什么?检点自己是否有这种过失。

(五、未依过患)

第五,不依过患者。请为知识若不善依,于现世中遭诸疾疫、非人损恼,于未来世当堕恶趣,经无量时受无量苦。

已经请为知识却不如理依止会有极大的过患。因果可畏,要提起正知正念,警惕一切不如理依止的心行。如果能如理依止善知识,就能最直接、高效地积资净障,相反,不如理依止甚至舍弃善知识,引发过患也最为重大,境缘严厉的缘故。

会引起哪些过患呢?如果已经请为知识,却不以善心、善行来依止,在现世中就会出现生重病、受到非人损恼等过患。来世就更加悲惨,即使堕在恶趣里在无量时中感受无量大苦也难以消掉这种业力。

《金刚手灌顶续》云:“‘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

《金刚手灌顶续》里有一段对话:

金刚手菩萨请问世尊:如果有人毁谤阿阇黎,将感招什么果报呢?世尊回答说:你不要这样说,太可怕了!天人世间都会对此极为恐怖。秘密主,但还是简略地为你说说,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极苦的诸大地狱就是他的受生之处,而且会住在里面经历无边劫数感受业报大苦。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毁谤阿阇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