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二)》 ︱ 宗喀巴大师 造 法尊法师 译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缘起律就是这样决定的,因上的心修得越深厚越好。要先难而后获,要从难中得到,从深厚中得到。太薄了就是因很浅,也就得不到大果。因就在心上,心越重就越得利益,以因深厚的缘故,得果就殊胜,这完全是由心的轻重来决定的。越能真心承事供养,就越会尊重教导,这样哪怕只传一个偈颂都有极大利益。以心敬重师父的缘故,就对师父传的法非常重视;以重法的缘故,做一切行为都不会忘失教言,都会按师父的教诲去做。

比如我们对某件事看得非常重,就不可能忘记。母亲最重视孩子,哪怕岁数大了很糊涂,拿了东就忘西,但对儿子哪天要来,却会记得清清楚楚,就是因为她非常重视。或者皇帝对一位大臣下令,不做到某件事就要砍头,那他绝对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心里时时都记得这件事,因为他把命看得比什么都重。与此类似,如果我们对善知识有大敬重心,那对他的教导就会铭记不忘。从这里发展到极度时,会达到在一切行为上都不忘记按教导实行。我们做弟子的要往这个目标看齐。但如果我们的心不敬重,就会觉得不做也可以,再轻视的话就会置之不理,那就完全失去了依止的意义。

“为善知识所摄持者,诸业烦恼难以取胜。”

就像被一个很有力量的人管住,心时时不敢随非法而转,业和烦恼就难以取胜。这缘于对善知识敬重,不敢违背他的心。好比一个小学生,如果他非常尊重老师,老师对他作了很好的教育,那他就会安住在教导中,没有人能把他拉到坏行为里。这都是师徒间心心相应的必然结果,不是单方事件。

又云:“善男子,若诸菩萨随善知识所有教诫,诸佛世尊心正欢喜。若诸菩萨于善知识所有言教安住无违,近一切智。于善知识言教无疑,则能近于诸善知识。作意不舍善知识者,一切利义悉能成办。”

这里说到,首先,如果诸菩萨能依随善知识的教诫而实行,诸佛世尊心里就真正欢喜。“随”是指孝子心,不是随自己的轮回习性而转,也不是表面装装样子,而是在听受善知识的教诫后,马上就照着做,遵行而不违背。如此就是恒时随顺正法而行,心心念念都在法上,诸佛自然欢喜。

因此,在随善知识教诫这个根本上能做到家,就什么都会得到。这是一即无量的大方便。要知道,善知识是代表诸佛来传法,佛的心意都是一样的。如果轻视面前的师长,不尊重他所传的法,一切诸佛就不会欢喜,也就得不到佛的加持。

“正欢喜”就是真实欢喜。诸佛的心愿都是让众生依法行正道,所传的都是成佛的法,心意完全相同。如果我们能随顺一切教诫真实奉行,以敬重诸佛教法的缘故,诸佛就真实欢喜。总之要记住一句话:让师父欢喜就让一切佛欢喜,让师父不欢喜也让一切佛不欢喜。

其次,诸菩萨对善知识的一切言教都安住不违,他就靠近了一切种智。“言教”指直接或者间接显发一切种智的方便。如果在对待所有的言教上都能把握住一个原则,就是在听受以后,心安住在言教当中,遵守而不违背,那就是在不断地靠近一切种智,以每一分言教都是开发它的助缘故。这样走下去就会越来越有希望,觉得成佛越来越近,而不会举步不前,甚至倒退。

第三,对善知识的言教心无疑虑,就能亲近善知识。这说的是等流作用。如果我们对一位师父传的纯正言教,心里总是以清净的信心很敬重地受持,这个心理培养好了,以等流的作用,在遇到任何善知识的时候,都会感觉心很容易亲近上去。相反也要认识到,假如对纯正的言教心里狐疑不信,或者被骄慢心挡住,不能谦恭地信受,这样养成的心理就很糟糕,会变得没有受教之地,这样的人很难亲近善知识。因为碰到任何善知识都会起这样的心,出各种内心的障碍而无法贴近,所以没办法成就。

第四,作意不舍善知识,一切义利都能成办。如果我们常常在心里作意:“我终究不舍离善知识”,那么以这种善德摄持,就会走上时时以信敬之心亲近善知识的道路,由此一切义利都能成办。这说的是普贤行愿中“所有益我善知识,常愿与我同集会”等的发愿。在依师的心态上,要感觉自己已经幸遇了如意宝,一切义利都能从中出生,因此再怎么也不肯舍离,要有这样的心,就像子不愿离母那样。以这样的至诚依止心,就能成办义利。

《不可思议秘密经》中的教授

《不可思议秘密经》中亦云:“若善男子或善女人,应极恭敬依止、亲近、承事尊重。若如是者,闻善法故成善意乐,及由彼故成善加行,由是因缘造作善业、转趣善行,能令善友爱乐欢喜。由是不作恶业、作纯善故,能令自他不起忧恼。由能随顺护自他故,能满无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向恶道诸有情类。是故菩萨应依尊重,圆满一切功德资粮。”

这部经说到:具善者应当极其恭敬地依止、亲近、承事善知识。原因是:按这样做会发生一系列钩锁连环般的利益。也就是有这样的心态:一闻善法就转成善意乐,变成善行,造作善业、转趣善行,止息恶业,能随顺护念自他的心,圆满无上菩提道,转而利益一切趣向恶道的各种有情。

这样看到了以此缘起会逐步发生越来越好的结果,最终成满菩提道后,就会认识到:我们应当靠依止尊重这个根本,来圆满一切成佛的功德资粮。

下面逐条分析:

(一)先决条件

对于善知识极恭敬地依止、亲近、承事,是这里的先决条件,也是能速得成就的根本因。

这里关键是“恭敬”二字,印光大师说的“一切佛法从恭敬中求”,正合此处的经义。我们要让恭敬心逐渐增长,发展得越深越好,一直发展到极处为止。心真能到这个点上,就决定能得到完全的利益。“极”字是指内心恭敬状态的深度。这也要由串习而逐渐养成。也就是,前面解释过的身口意三恭敬的做法都要实际去做,要发出主动力来,时时都用三门殷重地修恭敬,这样就会越发展越大。如果你在这上面意乐很大,好善的心很强,终究会发展到极度,犹如往昔的诸佛菩萨那样。

注意不要停在文字上、口头上,而是要用身口意去实做,做一分就会出一分,所谓真做真得。修恭敬是我们修心极关键的课程,这上能得几分全看你做出了多少。如果只是空谈没有实行,那就是零分。因地是零分,果地上也只是零分,也就是以下所说的利益都与你无关,以内心无因的缘故。所以,修恭敬依止这门课是在实行上考,得的分数是在内在的心态和行为上衡量。究竟得了多少利益,是由内心起了多大的恭敬来定。即使不善于谈论和外面做样子、搞活动,只要内在有淳厚的恭敬善心,就决定得利益。我们悟透了这一点,就知道修心的重点所在,不会再落于只学知识和口头空谈上。

(二)钩锁连环般的利益

如果心里有极恭敬的依止、亲近和承事的话,那与师与法的相应力就很大。好比田地已经变得松软,就会充分地吸收雨露阳光,同样,对这样开放的心灵,法流传入的渠道已经完全开通,因此一遇到善知识传授修善心的法教,就会直接转成自己内在的善心和善行,由此后后一系列的结果都会自然产生。恭敬心是这里转化的极关键因素,法能否转成自己的心取决于它。恭敬心就像点金剂,学法时有它的加入,一切过程反应会迥然不同,以敬重、受持师教的善心驱使,会使得学一切法都转成内心的善。而没有了它,就像丢了魂一样,只是个虚假的躯壳,而不发生作用。

下面把这一条缘起律,再仔细地开解一下。

如果心住在信心和敬重心里,那么在闻到善知识教授的善妙之法时,就都能转成自己内在的善意乐。也就是说,非常敬重善知识所传的法,就会把重要的修心教导牢记在心,特别用心地在自心上修这个法,而不愿意辜负这个教导。这样一来,就能依照一分一分的法教,转成自己内心一分一分的善心,以此就造成了善意乐。一旦得了这个根本,行为自然就顺着善意乐而转。也就由一分一分的善意乐的驱使,而出现一分一分的善加行,因此会在自身上成就善加行。这样以善意乐和善加行逐渐地串习成习惯,那就驱使身口意昼夜不断地造作善业,转趣善行。也就是以习惯的力量,善法上越做越熟,恶法上会越来越生,最后会消失,这样一切时处都在行善,当然能使善友爱乐欢喜。

按照这样发展下去,以心不作恶业、作纯善的缘故,无论在哪里都能做到让自己和别人不起忧恼。这样能随顺护持自己和他人的心的缘故,就能逐渐圆满无上菩提之道。也就是心修得好,没有过失,在修佛道上就什么都能完成,任何法都修得上去。这样自己得了大成就,就能利益往恶道上走的各种有情,能以悲心的力量直接利益到他们,或者把他们的心拉回来。所以菩萨应当依止善知识作为助缘,来圆满一切功德资粮。

小结

以上这段经文显示了恭敬依止师长从因到果整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从这里能看出为什么我们起初就要把握住根源。因为从这里能辗转不断地生起善意乐、善加行,行为会变成纯善无恶。这样在任何时候都能护自他的心,也就能圆满一切菩提道业而利乐有情。以依师为根本,一切功德资粮都会圆满。这就是修持佛道的命脉,得此根源再趣入修行,功德就能日益增长,日新又新。这都源于华严九心,孝子心是根本。特别而言,意乐上信心、敬重心是根本,加行上如教奉行是根本。如果这些根本和配合它的眷属都具足,在善知识的摄持下,我们的身心一定会被全面纳入到随法而行的正轨中。

清净罪业、成就善根的殊胜利益

下面再出示经教,说明承事善知识有迅疾清净罪业和成就善根的不可思议胜利。如果想非常直接地在近期内,身心上得到能快速净罪积资的力量,那就要依靠承事善知识这个殊胜方便。以因缘最为切近、直接的缘故,能起到很大的效力。

复次由其承事知识,应于恶趣所受诸业,于现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恼,或于梦中而领受者,亦能引彼令尽无余;又能映蔽供事无量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胜利。

而且我们要了解到,以承事善知识为途径,能极大量地迅速消业和积集善根,原本要在恶趣中受报的重业,在现前身心上稍微起些病痛,或在梦中领受一点,就能使得业报彻底消尽(消业的功能不可思议)。而且以承事善知识能胜过供事无量诸佛的善根(积善的功能不可思议)。有如是等的最大殊胜利益。

“最大”,点出没有超出其上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实因缘的力量极大的缘故,只要一契合上,就有很大的增上力量,迅速出现利益,消业的力量极大,增上善根的速度极快,在因缘上是一种高幅度的运作。比如在依师的过程中,做任何事都是直接消业的手段,自己也会感觉业消得很快。又比如善根能够很快触动起来,会有很深的感觉。这跟人的心态有关,对于现前亲自依止的人,会起很大的心力和作用力。因为诸佛的色身没有现在心前,没有面对面地得摄受,人的心力往往就比较弱,发不起那么切的心,导致速度缓慢。了解这一点后,应当极其珍惜依止善知识的因缘,将它看成修道的命脉,再找不到更直接、切近的助缘了。

《地藏经》中的教授

《地藏经》云:“彼摄受者,应经无量俱胝劫中流转恶趣所有诸业,然于现法因疾疫等或饥馑等损恼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责或唯梦中亦能清净。”

这里说到被善知识摄受的人,本来在无量俱胝劫中流转恶趣的罪业,只需在现前的人生当中受一些疾病等或饥饿等身心上的损恼,就能消除。下至受一点呵责,或者只是在梦中感受一些苦,也就能够清净。

这里还要附带说一点,如果在依止时受到打骂,或者要受很多辛苦,都应当看成是消业的方便,是一种加持。比如米拉日巴以受一些苦,就净除了杀人的大罪业,而且得到即身成就。他以清净的心来接受苦行,所以消业非常快。在这个问题上要有一种如理的认识,把它看成是特别殊胜的方便,有这种正确的观念,就愿意随顺这样的法轨实行。只要心里坚固了这个认识,每一次受到善知识的呵责、怒骂,或者在承事善知识非常劳累时,就不会生起对立、排斥甚至嗔恨的心,反而会非常欢喜顺受。因为这些是迅速消业的方便,是很难求到的好事,而不是无理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