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四、思维世间主而修无常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三-寿命无常1(未定稿)》 ︱ 嘉维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第四、思择世间主而修无常。
以上通过思择圣者涅槃而修无常,认识到圣法界在世间示现的所有化身都是以因缘力显现,在度生缘尽时又归于灭度而无所剩余;之后,反观自身是以劣业为因、被劣缘风所吹、由劣习气结生相续的虚假不净蕴身,相当不自在,说不定什么时候因缘触发就会死亡,因而产生死时不定的紧迫感。进一步想到:这次得到人身,是一次转瞬即逝的良机,必须把握好用于修道,否则,一旦失去,它便不会再次出现,因为目前的因缘只有一度的使用权,而且极其难得。我们理当劝动三门立即转入善品的修习,无论如何都要在宝贵的光阴里用身口意摄取正法的利益。也就是说,一定要修法,心缘在法上,在法上思维、修习等,以此作为人生观念。
接着,从圣法界的化身,转而观察世间界那些最高的天主、人主们的情形,结果发现每一个都归于死亡,每一个都无法摆脱死亡。思维时,首先要浮现出他们那种非常伟大的形相,以及他们以福业力而感现的圆满威德、财富、权势、眷属、受用以及极长久的寿命等。他们曾经成为闪现在人天上空最伟大的明星、尊主。可是,无论多么了不起的天主、人主,当死亡时,过去所拥有的一切都化为乌有,无所余留。由此,促使我们警觉:最高级别的寿命、福德、权势、威德、财富、眷属等,最终都要化为泡影,毫无用处。
之后通过对比,发现自身实在太渺小了。人由于过分执著自我、执著眼前,以非理作意就会出现一种错觉,放大自我所拥有的受用,以为很了不起。譬如,把房子想成无比富丽堂皇的宫殿,认为这一身衣服天下最美,对于高档电器、小车,包括妻子、权势等等,用“我执”把这些涂上一层金黄的色彩,认为高贵不凡,认为拼命营造窝巢般的现世生活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结果始终放不下。
如何才能破除这种常颠倒、乐颠倒呢?要通过强烈的对比在心中显示出巨大的反差。当我们清楚了解到天王、天众的生活,知道他们受用五欲的情景,才会知道人世间的事太没意思。在这种比照下,自身的生活场景、受用状况好像忽然萎缩,显得非常渺小。之后,观念自然会转移,认识到没必要去苦心营造这么一点如水泡般马上会破灭的小事。我为什么不放下今生呢?
譬如,从四天王天向上逐层观察,从《正法念处经》中逐段了解、思维、忆念,一直到对天界的状况非常熟悉,然后再对照自身,马上就能显示出巨大的差别,由此对人世间的窝巢生活现相看轻看淡。再思维:天人的福报那么大,最终都归于破灭;我的福报如此微不足道,决定很快破灭,它一点坚实性也没有。也就是说,视野开阔,心才能看得开、放得下,否则对一点点粗劣受用都执著得厉害。
以上是总的思择世间主而在自身上修无常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跟随引导文来了解其理路、归结点、修习方法,并具体地观察天主、人主等世间主死无常的例子。他们曾经那么辉煌,有浩大的福德、受用,可仍然无法避免后边际的无常相,因此给我们内心带来巨大的震撼。再反观自身的寿量、福德、受用等如此渺小,微不足道,还有什么值得看重的呢?
结合具体事例相当重要,否则很难成功。如果能到位地研习《正法念处经》和《阿含经》等,来达成观念上的变化,就会感觉心态与过去完全不同,能真正看清世间事,能放下对现世的耽著。课程虽然不可能一次讲很多,但是,只要讲到《念处经》四天王天和三十三天以后,大家对这些就可以轻车熟路,乃至逐渐凝结成巨大的观念,使出离心坚定地扎根,有见解上能完全断定,之后,生活方式、意乐、行为等将会截然不同。这一点有必要再三强调。
寿命堪能住劫、威德圆满的诸天及仙人们也未脱免死地。
这一句来自晋美朗巴祖师的《法轨》,以寿量和威德两方面来标出诸天和诸仙的伟大。
首先,他们的寿命能长劫安住。其中,要了解“劫”的涵义,这意味着在他们存活期间,人类改朝换代多少次,或者历经多少次沧海桑田。在天人看来,人间的生活朝生暮死,人的生命无异于蜉蝣,地球不过是弹丸之地,人类的生活环境只如同在一个小小的试管里繁衍着诸多细菌。
对于人类而言,那些寿堪住劫的天人们、仙人们,实在太崇高、太伟大、太不得了。人类都向往神仙的日子,以为神仙能长生不死。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他们的寿命的确相当长,人间经历无数次变换、更替,天人们却仍然在天堂里享福。
再者,他们的威德相当圆满。“威德”代表由过去极强、极厚、极大的福业力所感,他的身体、眷属、色声香味触等的受用、安定度,以及所拥有的宫殿、园林等,都十分圆满。“威”意为有势力,威严、庄重远远超过下界。譬如,在有威德的人王面前,乞丐会自惭形秽,感觉自己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贫病交加,总之,各方面都很卑微,这就是威德的差距。相比人王,诸天和仙人们不论依报还是正报,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极大的威德,有威伏下界的力量,有福业力所现的雄厚资本。
我们会想:他们那么厉害,应该不会死吧?可实际上,他们没有一个能脱免死地。当有为法的福业力罄尽,这些天人、仙人们,包括最大的天王都没有一刹那自在,不得不从光明的因缘境界里退堕。因为无可遮止的无常力,他们面前重新变为一片暗淡。他们毕竟也是有为法投出的影像,怎么可能长存久住呢?天人、仙人等这些世间尊主也无不处在阎罗王的魔掌中,他们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
为能进一步认识这一点,还要跟随普贤上师的详细引导,落实到观察天界、人界各层面,以及观察从古至今的各个阶段。通过真实、详细、如理地观察,相信我们心中都会达成定解。
如是作为世间之主的梵王、帝释、遍入天、自在天等拥有经劫安住的寿量,拥有高达由旬和俱卢舍的身量,这些连日月都胜伏的诸具威德者,并未解脱死地。
如《法轨》所说,世间主包括天主和人主。天主有大梵天王、帝释天王、遍入天、自在天等。他们拥有多劫或多少万亿年中安住的寿命 [1] ,身量以由旬或俱卢舍来计算(欲界帝释天身量可以用里数来计算) [2] ,而且,身体光明胜过日月等。
从寿、身、光三者就可以看出他们有极大的威德。寿命经劫久住;身量高大,在他们面前,我们比蚂蚁还小;身上的光明超过日月,这种有情的确不得了。怪不得大梵天王以为天下人都是他的子民,感觉世间全是自己所造,他们的确有傲慢的资本。然而他们却不能逃脱死地。
《功德藏》云:梵释自在及轮王,亦不思避死魔术。
如《功德藏》所说:梵王、帝释、自在天、转轮王等具威德的世主,他们从来不思维从死魔手中逃出的方便。
一般世间主都沉浸在世间福乐中,根本不去考虑死亡,感觉死太遥远,感觉目前的生活太美好,有巨大的权势、威德,没有一点疾病等。但是被业绳系缚的标准凡夫,只不过那根业力的导火线很长,正在“嗞嗞嗞”地烧过去,还没烧边际,一旦烧到尽头,他们当即会爆炸、毁亡。所以,再长的寿量、再高大的身体、再显耀的光明,也不能使他们脱出死处。
此外,众多的天人和人中仙人具足五神通,以神变力行于虚空道中,然而终究无力超越死处。《除忧书》云:大仙具五通,乘空极远行,然无力行至,无死之行境。
再者,很多天人以及人中的仙人,具有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足等五种神通,能以神变的力量在虚空的道中行走,但终究走不到无死之处。他们能飞行到千万里之外,而且天眼宽阔,又了知宿命以及别人心中的想法,能听到很微细的声音等,具有巨大的身根功能,然而在死亡面前仍然无法超脱。《除忧书》中也说:大仙具有五种神通,能在虚空中飞行到远方,但是,他们丝毫无法行于无死的行境,死亡到来时仍然无有自在,只能任随善趣的景象顿时息灭,自己落入黑漆漆的地方。
可见,天人的寿量、身相、威德、受用等也只不过是暂时一现的美梦,当福业力穷尽而忽然醒觉时,发现自己已经堕落下界,世间法竟是如此虚假。
在此人间,以威力、财富而巍巍的诸转轮王,以及印度圣境中从众敬王王系所出的主宰南瞻部洲的大王,此诸不可思议者曾降诞于世;另有三巴拉王、三十七代旃陀罗王等印度东西两境的大王,权势、威力、财富炽盛,他们很多都出现于世。
接下来降至人间,观察那些世主出世的状况;之后转向西藏,观察历代藏王兴盛的情形(对于汉地学人来说,还应结合汉土各代王朝的情形来观察)。最后归结:这一切盛世帝王的景象,到今天除了口头谈论以外丝毫也不剩。如是思维后反观自身,些许的住宅、受用、眷属、财富等,无论多么高档,跟大级别的帝王相比,也只不过是可怜、渺小、微薄、脆弱的蜂巢生活,怎么可能恒常坚固呢?我们需要对此思维抉择,继而发生坚定的观念。
按照时间顺序,首先,劫初时光音天天人们下降人间,由于贪吃地味,他们逐渐生起贪心而失去光明,失去在空中飞行的能力。随着烦恼日趋加重,在一方土地上就出现了男女差别,贪欲重的成为女性,贪欲轻的成为男人。之后,彼此交合、建立家庭,有家庭后便开始怀孕、生育,人数逐渐增多,形成了城邦,于是选择人中的大福德者管理大众,便逐渐出现了历代转轮王。那时的轮王们具足七宝、四殊胜 [3] 等,他们所拥有的“财富”(指色声香味触五尘受用)数不胜数。“巍巍”,意为与后代的诸王以及今天的人类相比,诸转轮王犹如群山中的须弥山王一样,非常高大、显赫。他们相继出世,具体如《阿含经》中所描述。
此外,在世间的印度圣境中,从众敬王王系出现了很多主宰南瞻部洲的帝王,他们的福德是我们无法想像或谈论的。之后又有三巴拉王、三十七代旃陀罗王等,这些统治印度东西两境的国王出现在世间,出现在数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或他们王朝的权势、威力、财富等都非常兴盛。
在雪域藏地,自除盖障菩萨化现的涅赤赞普王出世以来,也有所谓的天上七赤、地上六勒、中间八德、各朝五赞、幸福十二代半、极乐五代等相继出兴于世;并且在法王松赞干布年间,上至尼泊尔下及汉地,以变化之军普遍征服;迨至天子赤松德赞时期,摄伏南瞻部洲区域三分之二;法王赤热巴金时期,立铁碑于印度恒河之滨,作为印藏边界,将印度、汉地、格萨、大食等许多国土摄伏后,拥有“新年佳节各国使臣需一日中齐临拉萨城”的权势等。
再观察西藏雪域,以除盖障菩萨化现的涅赤赞普王出世作为开端,几十代的藏王相继出兴于世,即所谓的“天上七赤”等。看吐蕃王朝的世袭历史,所谓赤、勒、德、赞等都是藏王名字中的一个字。比如,“天上七赤”就是涅赤赞普、目赤赞普等,都有个“赤”字;“地上六勒”就是艾雪勒、德雪勒等,都有个“勒”字;“中间八德”就是德初蓝雄等,都有个“德”字;“各朝五赞”也是国王的名字里有个“赞”字,这些国王也曾出现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