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思维内精华有情而修无常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三-寿命无常1(未定稿)》 ︱ 嘉维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第二、思择内精华有情而修无常者,如此,上至有顶以下,下自地狱地基以上,一切有情没有一个能从死处解脱。《除忧书》云:地上或天中,有生然不死,见闻生疑否?如是般,有生者即有死的事情故,高层天世间以下,所谓此者生后不死者,如是见或闻乎。何需说呢,决定连生起彼“死或不死”的怀疑也没有。
继思维器世间的坏灭无常后,此处需要进一步思维有情世间的坏灭无常。
上至有顶下到地狱的最底层之间,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所有有情,没有一个能从死处解脱。即使是上界具威德、寿量长达数劫的天人们,到了死的分位同样无法摆脱死魔,一切有情界最终都要被死魔吞没,由此透露出三界巨大的苦相。生命如此无有实义,我们势必要一心归入法道,从坏灭、苦性、无实义的有漏法中彻底超出,得到解脱利益。
《除忧书》中说:在地上或天中,生而不死的事你见到过吗?听到过吗?怀疑过吗?的确,凡是有生就必定有死的事情到来,以此缘故,从高层天世间以下,所谓某人、某有情出生以后不死,这类的事岂可见或闻?不必多说,连“他死还是不死”的怀疑都不会有。这就充分证明:死是决定的铁律。
在缘起图中,阎罗王口咬以十二缘起相续而来的一切有情,显示着有为法的法性。配合有情界,可以说凡有生就决定有死,死亡必定在我们人人身上降临,不但人类,所有有情也都必然会死。从广大的天世界到地狱之间无数六道种类的有情,其中有一个生而不死的吗?有谁见到、听到过?由于从无始至无终,所有三有世间都被无常定律限定,没有反面的个例,因此,也没有机会生起“某人可能不死”的怀疑。
我们对此要产生深刻的定解:只要有生必定有死。也就是说,“生”没有自主,是由因缘和合而现,是随因缘而转,而因缘刹那不住的缘故,当因缘灭时,“生”便无法独立存在。任何生的现相都是由因缘力变现,决定没有住到第二刹那的能力;从迁流的相续而言也就不可能永远显现。总之,一切有生的有情相续,最终决定出现重大的死无常。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一切有为法都没有实义。
这是总的思维内情世间无常。在观修时眼界需要开阔,需要观察到生的无义,从而一心求取不生不灭的涅槃之道。正如佛经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也是世尊过去用生命求来的法偈。我们思维器界无常之后,还要从有情界展开来,譬如,观察人间从古至今、从上到下,一切有情都在因缘结束时归于死亡,不可能再延续或重现。如果我们仍然以为有情界存在常有、实有,并缘此生起诸多贪嗔等,求取各种意义,岂不是很愚痴吗?
就地球而言,水、陆、空各类有情中,有的只有一眨眼的寿命,有的能活百千年,但所有的水族、野兽、牲畜、飞禽等没有一个例外,最终都会归于死亡。
而且,古昔的仙人们修长寿术,但没有一人能够永存;曾经出现过的所有转轮王、帝王、小王等,也没有一个不死。再观察上界天人们,他们也没有一个不死,只不过以更大的福业力或不动业力,出现更高级的、相续较长的生命幻相,但业尽之际都会一并消亡,连影子都不剩。下界的众生就更不必说,它们当然无法逃脱死魔。
也就是说,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巨大苦事。如果今生不从中超出,就会一直被它控制,往后将有无数次生的无奈、死的痛苦。有漏生命的出生本身就是一种苦,因为不具实义且必将以死亡而告终。观察到有为法不可依恃的本性,我们就应当深生厌患,进而求取不生不灭、永恒法性寿命的圣法,并对圣法由衷地用心思维、抉择。以上是总的观修。
此处的抉择分为总、别两部分,“总”是抉择三界有情有生决定死亡,“别”是抉择南洲此时代的人类必定速死,而且死时不定。
以下就从特别的一分,针对自身进行抉择。只有抉择清楚,才能知道生命的走向以及无常的状况,从而及时采取面对的办法,对于我们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断定自己时时都可能死亡,先要从受生的处所和时代来抉择;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在寿量短促且寿命不定的状况下,时时都在趣向死亡,我们可以由此确认死时不定,并发起“现在就要修法”的决断。为便于学习以下一段,我们需要掌握这种理路。
特别是我等在南瞻部洲寿命无定之处,末世而生故,今唯速死。
南瞻部洲与其余三洲相比,是属于寿命无定之地。北俱卢洲决定一千岁,西牛货洲大致五百岁,东胜身洲大致两百岁,虽不绝对,但多数能得定限,唯有南瞻部洲人寿极其不定,劫初无量岁,劫末十岁。此地人们的心识转变极快,业力变化极大,感生的寿命非常不定,因此,此地也被称为“寿命无定之处”。在这一小劫当中,人寿从八万岁一直递减,减到百岁时释迦佛出世(寿量继续下减,就不再有佛出世,因为有情的恶浊太重,无法受佛教化),如今佛已灭度,处在人寿几十岁的末法时期,所以我们是“末世而生”。
也就是说,人寿由业来决定,寿命的长短取决于福德大小。从人寿八万岁不断下跌到二万岁以后,随着烦恼、业以及见解越来越粗重,人间的果报渐趋衰弱,人类的寿命也越来越短。如是五浊越来越炽盛,我们身处末世的共业中,当然不会例外,这一时代的我们,一般寿命不过百年,就如同处在身高约一米七的人群中,并没有出现三米高的人。而且,存在各种减寿因素的缘故,我们决定很快死亡,没必要去做长久的打算。
从最初生的夜晚,就开始与死越来越接近故,寿命无增而有减。而死主之魔刹那也不停,如西落阴影般越来越过来故,无法决定何时死及何处死,或许明天就死,或许今晚就死,或连现在呼吸出入间也没有不死的保证。
在抉择为决定速死后,进一步要认识到:我连今天不死乃至呼吸间不死的把握都没有,无常竟是如此紧迫。
自从我们投入母胎受生的第一个夜晚开始,犹如一支向着死亡靶心飞驰的箭,生命没有一刻能停。业力不断运行,生命之箭也越来越接近死亡。以此缘故,我们不足百年的有限寿命随着昼夜的流逝而减少,却没有一刹那增添,岂不是决定趋向死亡?
奔向死亡的另一种表述,可以说是死魔拿着钢刀刹那不停地朝我们奔来,他的速度非常快。犹如日暮黄昏,太阳西斜的光线照下,高大建筑物等的投影会越来越大,天地间很快就充满了黑暗。同样,死魔如阴影般不断朝我们靠近,他刹那不停、毫无情面地前来捉拿有情,他正开着最快的车子来到我面前,我作为“死刑犯”之一,正面临着死魔的缉拿。
还要思维:我连自己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死都不决定。可能明天就被死魔抓走,或者今晚就被死亡的绳索牵去,甚至现在呼吸之间,死魔突然到来,也都是说不定的。生命叵测,死缘的风刮来,我将会当场毙命,再没有存留的可能。我应该意识到:生命不定,时时都有死亡的危险。
学修本法,一定要摸清祖师引导的理路、脉络,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旦准确掌握,对于这条脉络上的细枝细节也就很容易全部领会,并能够从正反两方面去证成它,之后自然产生定解,得到祖师的心要。藏文原文都是一路到底的缘起理路,是殊胜的修心法,因此,我们要悟明缘起的秘密,确认心上的缘起。
以下通过三个层次——一正、一反、一正,把我们引入修心的正道。首先是“一正”,告知在正缘起上确认人命在呼吸间的理则,随后产生的心态应该是及时修法,断定自己的存活已经非常稀奇。这就是无常的心态和行为,它能真正有益于自己的修途。
反之,如果没确认到死时不定、人命在呼吸间,就必然被常执驱使,觉得现世法特别有意义,还要为此患得患失,持续散乱,没有几念能让心住在法中。因此,往往在忙碌此生无意义的活计之时被死魔抓住,无有逃脱之地,其实,这种结局恰恰来自于颠倒的缘起。
最后又是正说:通过以上正反两方面的理由,我们现在就应该修死想,尤其是思维死时不定、人命在呼吸间。具足这种正缘起,不被颠倒缘起的懈怠、推延等心态所转,我们才能及时趣入到修法当中。
以理路引导自心去认识、去确认、去断定,当自心如理变动后,就会自觉发起趣入法道的心。毕竟,具灵性的生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益的方式,绝不会在认识它的虚假、诳骗、颠倒后还一如既往地糊涂下去。所以,通过认知来开启正见,指导自己的行为走上光明之路,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法句经》云:“明日死谁知,今当随应作,彼死主大军,与汝非为亲。”
再引经教来证明。《法句经》说:明天会不会死谁知道呢?今天该作的就要当天做到(也就是应该修法,争取用有限的光阴、极难得的机缘好好修法,以免枉度此生)。为什么现在就要做呢?因为死主阎罗王的大军队不是你的亲戚,他铁面无私,不会护佑你、轻饶你,他来到的那一瞬间决定会把你捉往后世。现在趁他还没来,就应该加紧修法,做应作之事。
对这一段,我们要把握正面的见解、心态、行为、结果四点。“明日死谁知”是见解。一般人会想:明天肯定不会死;而正确的想法是:明天死不死谁知道呢?应该会死。这种无常死想切近到说不定明天就会死,即是“见解”。以此见解会产生心态——“随应今当作”,今天我就要及时修法。由此自然发生及时摄取正法的行为,进而出现对临终有利的结果,或者使自己的未来取得实义。
“彼死主大军,与汝非为亲”,这两句含有很深的无常观念,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达深刻的心态。也就是说,在无常的铁律下,死主一旦降临,有情都无计可施,即使佛陀到来也无法遮止。死主大军不是你的亲戚,假使是亲戚,也许还可以贿赂、说情,但他是铁面的非亲者,谁都无法抵挡,所以我们不应存在侥幸心理。第六意识的颠倒心常常对抗法界规则,但在世俗谛中,无常贯穿一切,各种常执的幻想与假设、一厢情愿的认识等都无法逃避或抗拒它的到来,“非亲”二字就表达了铁律的无情。因此,死亡无法躲避,今天都有可能会死,要在死亡之前尽早、及时地开始修法。也就是说,以无常的见解会促进自己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内心可以有一正一反两条缘起之路,我们现在的困局就是被自己无始以来串习的颠倒心态网所缠缚,时时走在颠倒路上,被违背缘起法则的愚痴心态所左右。通过学习这一段,我们应当了知,什么才是内心正确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