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二·暇满难得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二-暇满难得》 ︱ 嘉维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文 ︱

如果我们不注意把握佛法,也没有依于《念处经》等,以深远的时节观去观察或在缘起上认定,来产生深刻的了解和感触,而是一生都行于非法之道,那么临终一旦陷落,将是百千万劫都在地狱中转生,之后以余残业力会转生在饿鬼、旁生当中,万幸也会转生在人中的边鄙地。但一个一个的案例都表明,无数的人身陷堕后,特别容易落入恶趣,经过百千万亿年从恶趣出来,也只不过像盲龟偶尔浮现在海面上,瞬间又迅速沉没,非常可怕。我们应当在内心产生出这种广大的缘起观念和珍惜生命的观念。

然而,没有对长劫缘起的观照,以及对六道升沉状况的了解,并不容易明白这一点。只有在旷大的背景下,按照佛的教量来了解其中的时节、因缘,才会感觉遇佛很难、遇法很难。我们今天虽然不是生逢佛世,但总算是处在佛的教法期,处在特别圆满的佛法光明时代,犹如万年昙花一现般,出现了正法如意宝。在无数的黑暗年代之中,如今的法光时代其实非常短暂,为了不至于再次陷入长期的黑暗当中,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

以强大的观念认识到如今的圆满时节后,还应当通过正反面的对比,把它推展到极致。也就是说,一旦错过时节,就好比残冬季节的大地上找不到一朵鲜花,到处是黑暗、肃杀、荒芜、毫无生气的环境,正法的植被根本无法生长,在无数百千万年当中连佛法僧的名字都听不到,一部经文都遇不上,世间没有一线正法光明,学法的几率只能是零。相比之下,目前的时节圆满,恍如处处光明、处处鲜花硕果般,只要争取,就可以随意撷取法的珍宝,我们有无数自由自在学法的因缘,为什么不去珍惜呢?

圆满和缺失

如今处在教法住世期间,我们可以讲闻、思维、修持,这便是法行能够运作,能够广阔地开展,同时,一分分的证法也还存在,表明时节圆满。如果教法不住世,就不会有任何法行的运作或开展,绝情的因缘也不会仅凭想象就出现时节圆满。我们应当如是了解圆满和缺陷的差别。

此中尤其要注意“由讲闻正法而起的修持”一句。正法既然是为我们指示道路,就需要有人讲解,众生听闻以后才能明白并开始运作,这叫做“修持”。所以,法是最重要的条件,正法住世,这些都可以进行;否则,不可能凭空进行。对于修持而言,法是必要条件,讲闻是它的前提,没有法便没有讲闻,没有讲闻便没有修,又何谈修法?

由于当今具足圣教圆满,因此对法讲闻乃至修持仍然存在,这叫做时节上的圆满。

·自缘圆满

又虽然圣教住世,但若自己未入圣教之门,那也像世间虽然日出,但对于盲人无丝毫损益;或者已到海边,自己却不饮水则不遣除干渴一样,自相续中取不到教证二法。此入门也有:仅为息灭现世的病、魔等,或仅怖畏后世恶趣之苦,随后入于圣教,但只叫做“救怖畏法”,即不能真正入道;再者,仅为求现世的衣食等,或仅力求后世人天乐果,而入圣教,但仅名为“求福报法”;若了知轮回中一切都无实义,随后力求解脱而入圣教之门,则叫做“抓住了道的开端,入于圣教门中”。

心要提示:

1、从缘起律观察,自缘与他缘和合或缺失的差别。

2、自不入教门则无法获取正法,体会其比喻的涵义。

3、入门分真实和外围两种,从信、欲、道、果各方面认定其差别。

4、认识四部退心法与真实入道的关系,看清严格意义上的前行法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观察缘起要从自和他两方面开展,才能产生定解。成办一件事关键要具足自缘、他缘,就好比有灯光又要有眼睛,才能看清色法,缺少任何一者都不行。如此以两种条件来认定,并加以譬喻,就不难得到理路上的定解。可以推出,缺乏自缘必定无法成办法行,对于无信欲者而言,圣教法行的量完全是零,从而成为绝缘之人。

文中比喻配合于意义,应当了知总体上是指内心取不到教法和证法。也就是说,暇满一直要追究到有没有得法的闲暇或机缘,落在缘起上观察、打通理路,就不难马上取得了解。由于自身缺少信欲的缘故,根本不肯去求取教法和证法,下至一句也不肯听闻,也更不可能去思维、领取、纳受于自心而修持。他成为完全不入门的人,后后的法行根本谈不上。

接下来反观自身:我跟其他人不同,我有信心、有欲乐,我愿意进趋,也特别希求从正法中获益而不是被拒之门外,我努力争取入于正法,希求听受小、大、密三乘圣教,之后有意地领取在心上、按照法教来修证。总的来说,这才叫做入于圣教之门。其次,圣教之门一重又一重,我们也需要逐步升进,不能仅仅简单化地了解。

因此说,暇满的修法贯彻始终,即使得到很大的成就,也还是不能离开,我们应当如是了知。而且,越到后后的修法,体会也将越来越深,整个法道的图谱在一种大的规则上完全通透,暇满的道也要融通于九乘的每个支分上。这就是大的原则、金刚句能够周遍一切法道修行。此引导殊胜不可思议的文字,不是以凡夫简单的妄想所能评判。

再者,此中关键是分清自他。圣教住世属于他缘的圆满,也就是教法完整无缺地存在于世间,然而自方的因缘中如果没有具足信和欲,就不会踏入教门,如此一来,有圣教也等于无圣教。以两个譬喻来说明:第一、太阳出来或隐没,对盲人见色法没有任何损益。因为对他来说,面前永远是黑暗,即使太阳升起,他也没增加什么;太阳隐没,他也没减少什么。但对有目者来说,就有极大影响。太阳东升,他就能见到万法,并开始白天的种种运作;太阳一旦西落,他也会陷在一片漆黑中。

意义:对于具有信心、欲乐者来说,圣教日轮的住世和不住世有极大影响。圣教住世,再结合自身的信心和欲乐,就有机会纠正自己的见解、行为,有机会见到世俗、胜义一切法的本面,从而趣入真正能得利乐的法道。其中的“益”和“损”即是:有教在、具信心,便能趣入并得到极大利益;无教在,即使有一分善根,也不过是枉然。从中可以看出,对于他们而言,圣教住世非常重要。

如果自身有信欲,是他圆满中的自缘圆满;如果自身没有信欲,则他圆满有所空缺,或者说根本不具因缘。

第二、海边 [1] 饮水的譬喻也是表达信欲。虽然到了海边,但自己不相信水能解渴,没有求水的欲乐,当然就不可能以喝水来解决干渴。由此表明,虽然佛已出世,也宣说了完备的小、大、密三乘教法,教法至今仍被完整地保存,然而在自缘方面如果缺乏信心和欲乐,那么一切他圆满的有都等于无,自己依然有可能在圣教的海边“渴死”。反之,圣教的海水存在、自缘方面具足信欲,才有可能尽情畅饮,解决轮回中缺乏安乐的干渴。

可见,如果缺乏自缘圆满,内心便无法取到教、证为体的正法。因为没有信欲,也就不会以闻思来了解教法,不会在心中领纳正法,不知道教法为我们所指明的生命途径,当然就更谈不上以自身的修习来实证佛法。如上所述,教法的责任是为我们指示该如何行进,会到达哪些地方,会出现哪些利益等;证法则是按照教法的指示力求现证,也就是在自身上去实现如是法道、出现如是功德、证成如是果位。如果不以信欲为前提,就是连门槛都无法跨入,叫做“未入圣教之门”,这种人根本没有法缘;具足信欲,才可能开始主动地“入圣教之门”,称为“自缘圆满”。

其中又有多种层次:对于教法的信和欲达到何种程度,就入于相应的一道门中;每道门中又有不同层次,有外围的、有真实的;真实当中也有外、内、密,有越来越深入的途径等等(从下文的抉择中不难看出,这些都取决于信欲)。我们此处只从两重来说:一重是外围的入门,一重是真实的入门。简别清楚以后,应当了知本法的要求是真实入门。真实入门以后又如何呢?就是内前行中继续解释的了。

以下解释“不能真正入道”六字的涵义。“不能”是指在缘起上不具备。也就是:一、不具备胜解信;二、不具备欲乐,因此不能趣入于如是法道。“真正入道”,是指入解脱道、入真实离苦得乐的道。修道的目的即是成办离苦得乐,而共世间道只是暂时性、非真实的道,暂时离开苦苦,后来仍会出现,不叫真离苦;暂时得到乐受但后来又失去,不叫真得乐,因此不能称为真实入道。

为什么“不能”或不具备缘起呢?没有看出轮回法的实质或自相即苦,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一直毫无实义地在三苦中流转,于是无法生起对解脱道的胜解;胜解既然不具备,也就不会生起欲乐;不具备欲乐,内心就不肯踏入佛门一步,因此是“不能真正入道”,意为他不具能力。

如何才能充实自己的能力呢?就需要先修四部退心法。也就是说,要想退出现世心、发生解脱道的眼光和欲乐,就必须进行逐步思维。本部大法外前行修心的方法就是思维,一直要看到此世该如何对待,怎样做是无意义,怎样做才是有意义,这些都要沿循从近到远、从粗到细的发展规律来进行。因此,四部退心法中,前二者是退现世心,后二者是退来世心。

如此步步深入细致地抉择,最后得出见解,能够彻底了知轮回法无非是苦且毫无实义时,才会发生胜解信,这是通过思维得到的信心。之后自然会发生欲乐、发生希求心:我需要的不是世间法,而是出世间真正离苦得乐之道。以此欲乐寻求圣教、希求趣入圣教,从而积聚趣入圣教之门的缘起,这就叫做堪能真实入道。意为他有一种潜势力、一种内在的能力,促使自己一旦遇到法道便善加把握而趣入。因为已经以内在的见解认清三界如火宅,必须马上逃出,又能看到佛陀所指示的彼


[1] 藏文中的“海”是指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