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二·暇满难得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二-暇满难得》 ︱ 嘉维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文 ︱

脱离”,指做知识和真实修持是两码事。

当时,他们三位大德很惊讶,承认的确如此。尽管在佛法上精进研究,但由于缺少上师教授的缘故,导致人法脱离,丝毫不懂得运转自心而实践。接着又问:“我们现在承认需要实行上师的指授。如果摄尽这一切指授来说,是不是可以归摄于安住三律仪和三门精进修善之中呢?”他们以为确实如此,或观念上持有这种想法。

没想到尊者说:“那些做法没有任何利益。”

问:“怎么可能没利益呢?”

尊者说:“虽然安住三律仪,但内心不想从轮回中出离,所做的这一切仍然是轮回之因。”缘起点上缺失了等起,心没有踏入出世之道,就是缺失了最重要的入门,由此,再如何忙碌于安住三律仪、精勤修善等,也只不过是在意律相、执着行为的表现而已。

尊者又说:“即使三门昼夜行善,但是不晓得如何回向菩提的话,善根很容易被一些嗔恚、邪见、后悔等颠倒分别所消灭。”不了知内心缘起机制是如何运转、善根易被失坏的缘故,最终得不到任何利益。因此,一定要用回向菩提的结行,来摄持善根辗转增长、成熟于菩提,使善根住于正道而不退。如果没有掌握缘起的要点,只是徒自忙碌一些外在形相,难道会有什么利益吗?

再者,“即使有智、尊、讲、修四德,说到‘智’,好像对任何法都能分析、辨别;说到‘尊’,外相持戒极其谨严;说到‘讲’,滔滔不绝;说到‘修’,各种各样的法都修过。然而,从缘起点上来说,假使对于世间八法没有退心,那么这一切所作也无非是在忙碌今生的活计,或者说完全是行持现世法,从最初的等起便决定了这种走向。如此一来,下至来世以后的所有道都不可能得到。”因为,缘起上根本没有方向,怎么会把握后世之道呢?

或许你的所作所为,看起来是智、尊、讲、修样样了得,别人也承认你是大德,名誉的光环辉煌灿烂,自己也觉得是世上最大的成就者。然而,内心对于世间八法尚未看破、放下的话,不必说解脱、成佛,就连后世的利益也得不到。

没有上师的指点,怎么可能踏上正道呢?只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懂,其实根本不行。具相的上师才会观照根机、指出弟子的缺失。总之,在菩提道的建设上面,如果缺少了上师的摄持,就等于尚未把握最初的要点便忙于其他,结果几十年忙下去都还不知道缺失、漏洞在哪里,也不知道纠正的关键点,以及如何补救等,怎么可能修行成佛呢?

以上通过教量、比量和实例,让我们产生因相知的信心,知道行于成佛之道,上师善知识的摄持无比要紧,而且至关重要!我们应当由此产生胜解。

圆满和缺失

缺少了善知识的摄持,基本上不得利益。即使入于圣教,也只能像盲人不辨路途般盲修瞎练,结果得不到任何利益,甚至把握不住一个最基本的修法要点。譬如,上述三位大德缺少了上师的指授,也是无法扣合一个基本要点,想不到等起有多么重要等。守护三律仪、三门精勤于种种善法等都要依从上师的指点,同时花费许多修行功夫,才能调正等起、真正上路,否则如尊者所说,只能是“此无少益”。

由此看出,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摄持与引导,单凭自学就没有利益。为什么呢?因为摸不清路途、不知道窍门所在、不知道无数语句当中的唯一关键。只有契中关键,其他才有可能顺利进行。然而,以自力能看出关键,继而确认、醒悟的概率几乎是零。更何况,一处通达以后,还有更多的若干处,如果都盲目、束手无措地不知该如何学修,那么概率仍然是零。如此算来,没有善知识指导的路根本无法进行下去。既然自己从未走过、只靠经教还不足以了知到底该如何走,就必须有善知识的指点。

反之,如果有具相善知识的摄持,给予要害上的指点、提醒、教授,自然就很容易上路,很容易以此因缘出现各分的圆满,有希望迅速圆满佛道而成就。

旁述等起的重要性

文中三位大德所说的住三律仪和三门勤善并没有错,但上师的指授针对了他们的要害和缺失。他们三位尚未摸清缘起的根源在于等起,以为忙碌具体的事情很重要,然而上师一语道破,判定彼等无有利益。因为等起是心的引导,一旦出错,就会使行为走上歧途,虽然外相上忙忙碌碌,其实还是没有真正入道。

内在若未发生求解脱的等起,或未能扣合于这一关键点,那么将永远按照自心的取向来进行,而不是按照表面的行为。即使非常注重守护三种律仪,如果内心并未启动“我要从轮回中脱出,为此我要如何去做”的等起,也必定会全部落空,最多是能达到离怖畏和求世间福报的目的。如此一来,解脱道上完全空白,再如何努力也是行于世间之道。

尊者还告诉我们:即便你有智、尊、讲、修,但是求世间八法之心不退的话,也不过是忙于今生的活计,后世以上的道丝毫没有。心的方向是求现世,求荣华富贵、名利双收、幸福快乐或远离损害等等,不断地在世间八风里打转,却根本没考虑过后世的话,无论外在看起来是多么地口才敏捷、智慧高超、持戒清净、有讲有修等,而且做了很多善事,也不可能驾驭去往后世的缘起。也就是说,最初的等起非常重要,没有开展出如法的等起,就会全部去往离怖畏、求名利的现世之道。连来世之道都不会出现,更不用说趣往解脱道,在缘起点上不具备的缘故。尊者一语指出要点,让三人警醒:原来这才是根本。

以之前经常打的比方来说,一个学生入学时没有高尚的等起,他一心想求名利,从他读一年级开始直到博士后毕业,无论读过多么高尚、高深的圣贤书,有多么冠冕堂皇的说法、表现等,他的缘起都仍然没有转变。甚至读四书五经、读孔孟、读诸佛菩萨的经论,也都能背能讲、能说能做,内心却只为求名求利,难道他就变成圣者、贤者了吗?不可能。他可以谈论很多,例如超越来世、超越小乘等等,甚至无所不谈,然而他的内心只盯在现世,缘起又岂会通往来世之道?

可见,关键不在于外,而是以内心为主,看这颗心落在何处。只要颠倒心尚未扭转过来,无论外在做出多少都没有意义。上文也曾引用晋美朗巴尊者的话:唯依内心善恶之差别,善恶不随影像大小定。内心奔驰在现世道,口头上再如何高喊“我要求解脱,我要求菩提,我要求最高尚的道”等等,也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伪装者或庸俗者罢了。唯有具足了相应的等起或修心内涵,才算是真正入道,是名符其实的行者。

只要不具足小乘以上的道法,就必定完全是虚假。以学修本法来说,没有求解脱的等起,就意味着此后的一切法都跟自己无关。因此,关键不是重视口头或外相的行为,而是第一步就要反观自心是否为求现世,此中两者差距极大。四部退心法没有如量修习,后后的缘起就不会出现,在这种情形下,无论怎样忙碌都不可能有什么效果。即便修的是九乘法,也一样会堕入地狱、饿鬼或旁生;即便修到升入人天,也一样会翻车下堕,这些都取决于自心。

之前在讲《三殊胜》中,龙多上师给予细致的指点,一再指出等起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缘起的起点,没有它,就不能发展后后的道。这一点应当很容易明白,没有起点,哪有方向、路程和结果呢?所以要从起点上开始调整。起点上没把握好,导致误入歧途,又怎么可能在正确的方向实现正确的结果呢?无论以噶当的宗风或是宁玛的传承,都特别重视等起。本宗的传承祖师着重强调掌握三殊胜,要把任何修法都落实在三殊胜上,或任何法行都在三殊胜的摄持下进行。这就是真实的实修引导,来针对缘起之初的最重要处进行纠正、提醒、操练,以免后后出现的结果完全不理想。

应当看到,法道的确是有条不紊,有其一贯的规律,不能单凭我们的狂想心去超越,或者以自己的任性狂妄地认为能干成什么,而是必须遵循上师的指授来进行。这一点特别重要的缘故,在此补充说明。

零状态和满机遇

诸法都是因缘生,缺少一者即不成立。譬如,火柴头和磷片中任缺一者便无法出火,这是决定的道理,由此不难看出他缘圆满的重要性。

如果导师佛不出世,谁来指导?如何走上这条法道?众生如同瞎子般处在无知状态,不懂得任何一分修法。尽管佛陀出世,如果没有给予教法的指示,众生只知道他是佛,对于他住在何等境界以及自己该如何修行等都无从知悉,没有传教的佛陀有亦等于无,因为以众生自力不可能通达教法。再说,假使教法缺失,就意味着不见三宝,关于到底该如何学修,众生对于茫然无知,根本谈不上运作法行。他们闻不到佛法,不了解法义,也没有修行的一分因缘,所以全是零状态。

缺缘意为零状态,根本不会有出现果法的机缘。此处“果”是指法上的运作。如果佛不出世,众生注定是零状态,全世界的人类都丝毫生不起出世间正法的运作;佛陀如果不传教,众生同样会是零状态,根本不知该如何修行——佛证得的境界凡夫如何知晓?梦也梦不到;假使教法已经隐没,众生仍然是零状态,不可能懂得如何出离。

再说,虽然有教法,自己不想学修也无有用处。导师只能给予指示,行与不行依赖自己。自身没有对正法生起信和欲,根本不想求解脱,只想求名利或者解决一些灾祸病苦,谁又能带你出离三界呢?解脱道上的运作必定是零。内心一刹那也不肯靠近解脱,哪怕有再多的教法、再多的外在条件都没有用,同样会成为修出世法的零状态。最后,虽然自己想学修,但如果没有向导的带领,又该如何走上这一条茫茫大道呢?只能是零状态。东撞撞、西撞撞,最终发现一无所获,修法上毫无进展。

如此看来,修法需要积聚众多因缘,五圆满不具足就完全陷于零状态、空白状态——因缘欠缺的缘故,无法进行正法上的运作。一旦因缘积聚,就意味着有了希望,各方面的法行也都可以出现。可见,圆满非常来之不易,是由因缘所决定。当然,目前拥有的也很容易失去,如果不善加运用,的确太可惜了。

【思考题】

增上大悲圆满:

(1) 依教量生信的关键是什么?以《般若摄颂》的教证成立:一切法道依善知识引导才能趣入。

(2) 透过量、时、自力三要点以理证成:不依止上师口诀,则不知将一切法摄于要点后修持。

(3) 为什么精通佛法的人,修持时未能践行上师教授,将成人法脱离?什么才是真正的依师学法?

(4) 尊者为什么说住三律仪和三门精勤行善没有少许利益?

(5) 什么是“智、尊、讲、修”?为什么心不退世间八法,这些功德也不会成为后世善趣、解脱、成佛的因?

(6) 结合阿底峡尊者的教授思维:等起到底有多重要?如是八暇十满共十八者,观察自相续善具足的话,所谓“八暇十满具足的人身”,就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