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无嗔阿阇黎

《系列四.祖师心髓1-法海奇珍》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无嗔阿阇黎

论释文字虽广极繁多,于心愚者意室中难入,

义深见派虽用高深语,行浊慧微之人难修持。

由是此论易解摄要义,浅慧如心室中有金精,

劣慧如心暗处有明灯,妙义自显无嗔阿阇黎。

许多智者所造论典,解释的文字极广极多,难以融入愚蒙者的内心房屋。法义深奥的见解以及宗派的高深言论,对于当今时代行为染著、智慧浅薄的人来说,势必难以修持。因此,这部前行论典采用容易理解、全面摄集法义关要的方式撰写而成。小慧者有了它,就像内心的房间里有了纯金精的妙宝;劣慧者有了它,就像心的暗处有了智慧的明灯。这部论典成为对自己明确显示诸多微妙法义、何时也没有嗔恚的阿阇黎。

能切实利益所化众生的教法,必须要契合他的根机。否则,教大机小就难以切入,教深机浅也不得利益,其中的尺寸需由传法者精准把握,以免出现任何偏差。

智者们的论释通常都有大量的文字,有多方面的论述,然而当今的人们普遍内心愚蒙,很难深入诸多论典。也就是他的智力并不足够,也不具有很高的敏感度来领会其中的法义,而且即使很少的内容都难以在内心盛装、吸收,何况大量的论述?此时,急需一种非常切实、针对当代人心灵的接引。

如果直接讲述深奥的见解宗义,如今人们必定难以修持。禅宗也有末世说禅者如麻,成道者却如麟角凤毛的说法。是什么原因呢?无非是众生根器越来越差,心处在混乱、杂染的状态中,不仅智慧浅少,而且熏习着很严重的邪慧,相续中有不少问题急需解决。如果忽略这些,直接传讲深义见解,就必定导致根机与法门难以契合。

当然,并不是妄谈古今智者的成就有高有下,但以应机的善巧方便来说,菩萨们通常一世一世地随愿力化身而来,针对当代的根机意乐,撰写或传讲不同形式的论典。否则,所谓的接引,恐怕难见成效。因此,对于我们来说,要选择一种不但应机,而且能很快发生作用的法。

譬如治病需以对症为主,绝不能死执药方。过去的有些药方未必适合现代人,毕竟身心状态越来越恶劣,完全因循于固有的方法用药,不一定灵验有效。也就是当今时代还需要适当地采取新的措施。同样,如果针对当代人的疑惑直接作疏导,针对症结、薄弱处,切实地予以开示,效果会更好。

如果让他直接阅读古代智者的论典,恐怕经过多道程序也很难掌握关键的法义,无法领会或解决自身的问题。解决症结必须依靠老师的指点。也就是说,言传身教不可或缺,否则相当困难。而这部论典恰恰以特别容易理解的方式,针对当代人的心思、各种现实状况,举出适合、贴切的例子来直接指示。

如果真正下决心走菩提道,就需要在很多方面有所了解,然而,单凭自力阅读智者们的论典显然有困难。仅仅学完一部论后的总结,可能只是几个要点。但一部一部地学习完所有论典,算下来就要花很长时间。而且在没人指点的情况下,始终不得要领。当年阿底峡尊者初来藏地时,与大译师仁钦桑波探讨了很多问题,大译师都能对答如流。尊者赞叹说:有你这样的大智者,似乎我没有必要来藏地了。但当提问到如何在一座当中摄集而修的时候,译师就答不出来。可见,能摄集经论的枢要来作修持非常困难,若非已得成就的过来人,根本无法清晰地掌握。

这部论摄集了从初起步直到成就之间所有修心的关要与方便。现代人的智慧有限,凭借自力难以领纳、领会的法义,急需诸佛菩萨以简便法善巧摄尽所有关要而作救护。本论的出现,对于智慧浅薄、杂染深重多的人来说,确实是最好的机会,是学法的极大顺缘,再没有比这件事更令人感到幸运的了。譬如小小一颗能起死回生的药丸,里面摄集了各种精要,便于吞服,并能很快发生效用。

由此应当了知,如百全大法般的该论,并非遮遮掩掩地不讲修心要点,也不是注重于研究、辩论,而是直接传授修心的关要,且以易解、直截了当的方式宣说。无量佛法的要义,在这部论中应有尽有。

同时,该论作为具有极高证量上师的口授,完全是彻证后的流露。所作指点非常契合末法时代(传法当时距今约两百年),并直接在关要处指示,不夹杂糠秕之类。因此说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好书,能契机地打开后学者的心灵。在无量法义内涵毫不缺失的基础上,用极巧妙的方式,全部放入我们内心的空间当中。

小慧者原本会抱怨说:“这么多的经论?要学《俱舍》《中观》《唯识》……又超级难懂,到哪一年我才能修啊?”每部专学三年的话,多个三年累加上去,结果二十多年都还学不完。更何况现今很多人都是三十岁以后才开始学佛,等到满头白发时,可能仍然不知该如何修法。这就不如直接按照本法来修,它极其丰富、毫无缺失的内涵当中,圆满地摄集了一切法藏修要。如同所抟的一粒小甘露丸,一切现成、可以直接饮服一般,本法能够真正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使各方面都逐渐成熟起来。

从最初的闻法轨理,它一直在用易懂的方式教导我们该如何修行,多加思维就自然能够做到。我们只要跟随嘉维尼固上师的足迹走,从内心认定本法是契合自己的唯一依靠处,就不用担心什么。否则,所学虽然很多,却始终无法消化或法不入心,照样很麻烦,甚至学上几十年都还不知道整个菩提道该如何走。

这部论能给行人带来救命的生机。对于小慧者来说,学修之后,内心的房子里就有了黄金精妙宝——品质优越、极其精深微妙的法宝,充满内心。

所谓“金”,是指它的品质永远不变。只要得到这部法,就像金刚印已经印持在心。其中的每个修法都是真理,都是修行道路上最切要的指点,这一点从来不会改变(不像其他学术,今天建立的观点明天有可能被推翻)。年轻时学到的这部论,一直到老都可以运用,我们不必寻找另外一套新花样。

“精”,是说它极其精妙,没有任何粗鄙处。毕竟这部论并非凡夫所造,不可靠的凡夫心也许能够左思右想,编出一套修法,但到底有效无效,或者能有多少实效,就很难说了。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大圣者的论典来学修,以免出现不契机或耽误自己的前程等情况。

对于劣慧者而言,像是内心点亮了一盏明灯。以自己低劣的智慧根,原本非常缺乏拣择力,无论如何都难以闪现佛法的光明。多次的听闻或阅读,都无法使自心发悟、明了。但是不要紧,只要学到这部法,以它极大的加被力,能够很快让我们痴暗的心相续开启智慧的明灯。因此,我们一定要拿出百倍的信心和恭敬去学习它。一步一步地学下去,会发现自己对人生的道路越来越能认清;对于修法的事,一经指点,也能很快明白。也许用其他方法学了很久也不明白的,以这部论的金刚句,仅仅一句就使我们掌握要点。尽管自己是一个劣慧者,但遇到普贤上师亲口讲授的法句,受到加被,马上启开智慧——学修这部论,就有如此直接的功效!

“妙义自显无嗔阿阇黎”,该论记录的是嘉维尼固大祖师的悲智,就像母亲给孩子的信里写满了母亲的心。奇特的是,大圣者的心就在其中,他给我们的指示已经化为文字,本然地记录了当时所住的境界。每一句都是切实的教导,都是直接指示的话语,它成了我们的阿阇黎。

这部论时时能够为我们指导。更稀奇的是,每看一次,它都会明显地显出很多微妙义。每看一次就受教一次,不断地看,就不断地有启发、有加持、有领会。它及时、细致的指点,能逐步规范我们的道路,指示我们该如何行持、如何取舍。所以,一生的修行都离不开它。尤其当代人的根器越来越差,保证时刻不离,按照次第步步思维、修持,几年到几十年过后,就会发生明显的大功效。

如今我们学法并不容易,千里迢迢地去依止上师,就要花很多时间,何况还不一定能长期住在善知识身边。因此,很多方面基本都要靠自己。然而,有了这本书,依止这位“无嗔阿阇黎”,就方便多了。每当我们想要得受佛法上的教授时,只要把书翻开来看,用非常宁静的心去体悟大圣者的教诲,它时时都在指点着我们。

传记当中记载,晋美朗巴尊者是真佛再来,无边句义如大海般涌现,清楚得像是从印板印刷的字迹。我们没必要认为依靠自力就能得到何等的成就,也没必要作出类似的错误选择。我们应该把心交付出来,交给这些真佛祖师们,接受他们给予的指示,就一定不会错。况且,华智仁波切在最后的结文里说到:“未来的人遇到这本书,应当了知它完全是上师无谬的口传,应该生起值遇真佛的胜解和恭敬。”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法”,其实在于心的领悟,心能够领到,就无异于上师在给我们亲传。圣者心不存在任何时空的界限,只要有足够的胜解和恭敬按照教导来做,那么这就是我们的阿阇黎。

而且这位阿阇黎没有任何嗔恚。其他的上师,讲三遍五遍还可以,如果要讲几十遍,显现上恐怕也不可能。但是,这部论我们想看一亿遍都可以,它随时都在给我们显示妙义,岂不是极方便?因此,我们一生都不应离开这部法,一生都要奉行,每天都要串修法义。

对于这部法,我们不能认为学习一次就可以,像看新鲜事物一样,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其实意义不大。我们要把它镌刻在自己的心版上,一生奉行不渝。真正的具慧者、具根器者,得一次传授就足够了。因为之后会用一辈子奉行,或者说关键是依法专心实修。

总的来说,我们一方面有很大的求法愿望,想得到佛法的甚深见解、宗义,但是也有实际困难——心里整天愚痴迷蒙,加上行为染污、智慧力也小。针对这种时代和自身的情况,受持这部论就非常合适,它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

它直接以一种全面透视的眼光,针对当今情况,用最适合的方式,完全摄集了法义扼要,从此我们就方便得多——学一部论等于学无数部论;依止一本书,等于时时依止着一位无嗔阿阇黎。它作为圣者晋美朗巴和嘉维尼固的代表,也是莲师前行法的代表。时时不离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