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他空承许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于我宗现量证悟胜义时,彼是没有境与有境二取显现的无分别智的行境故,彼者怎会有实有显现与实执,又怎会有戏论之境与戏论。对于如是安立胜义之名后,以彼无迷乱的胜义为空基,然后对彼称为以迷乱显现的轮回世俗分的境与有境空。

释论:以我宗观点来讲,现量证悟胜义时,是没有任何二取显现的不可思议之无分别智慧的行境。如弥勒菩萨在《辨法法性论》中云:“第二由无现,二取及言说,根境识器世,悉皆不见故,此是此即明,无所现无表,无住无所现,无了无依处,无分别智相,如经所宣说。”所以,在圣者入定境界中,怎么会有实有显现与实执?怎么会有戏论的境与有境的存在?

对于如是无迷乱的境与有境安立胜义的名称之后,以此无迷乱的胜义作为根本的空基,然后对于无迷乱的胜义,便说以迷乱显现之轮回世俗的境与有境来空。

下面以偈子所抉择的内容,虽然多数上面已经讲过,但如是讲法非但没有重复的过失,且相符于佛经中先以长行述说,复以偈颂归纳的方式。同时,如是宣讲亦有一定的必要。故偈说道:

胜义本体虽超越,然立胜义时区分,

世俗胜义迷不迷,如是不许不应理。

胜义本体虽然超越四边所摄的一切戏论,但在安立胜义时,须要以名言量区分世俗迷乱与胜义无迷乱的差别。在名言当中,若不如是承许则不合理。无论大乘的何种论师随顺净见量理论时,皆必须要承许他空之观点。即否定方面是:世俗迷乱法自体空,肯定方面是:无迷乱的如来藏的体性不空。

诸法无性故离戏,然立无遮破离戏,

一概承许无自性,仅此词作宗派依。

由于诸法无自性的缘故,所以远离一切戏论,此是诸法的本性。但是某些后代中观论师遮止不分二谛、遮止远离一切戏论无有任何承许,而一概很精勤地安立无遮单空分。如是仅仅以无遮单空分的词句成为宗派的皈依处、依靠处,但实际意义上的实相本性并非如此。

如是承许无实时,同理所谓第一义,

自性不空承许等,虽不欲许亦无奈。

按照某些后代中观论师的观点来讲,须要承许无实有。则同样道理,对于我宗所承许的胜义自体不空等,虽然他宗不欲承许,但亦是无可奈何,必须要承许,否则便要否定其自宗的观点,因道理相同故。

若说胜义自不空,胜义自立胜义善,

若说瓶以瓶不空,诸法不空执常见,

少分空之无有者,执二立常断见依。

如果宣说胜义自体不空,以胜义自体成立胜义,便成为非常善妙的观点。如果宣说宝瓶以宝瓶不空,则宝瓶等显现法在胜义理论前堪忍不空,如是认为属于执著常见。另一方面,将显现之外的实有空即无遮分作为空性是执著断见。所以,执著不空的宝瓶与实有的空,如是执著显现与实有空的别别两分便成为常断二见的所依。

胜义恒实及不空,依名言量而成立,

知彼能持道功德,执著常断边见离。

我宗承许实相、现相相同的如来藏光明是恒常、谛实及不空之法的观点皆是依名言净见量真实成立的。了知如是观点之后,久而久之地去修行便能摄持一切道的功德。何以故呢?因对迷乱世俗及无迷乱胜义无误取舍的缘故,由此可以远离执著常断诸边的恶见。

凡常未必是常见,凡断未必是断见,

凡有凡无亦复然,雪域智者皆承许。

此依名言量善观,常与无常空不空,

谛及非谛诸有别,此等非边妙慧如。

在名言谛中,凡是说到常并非一定皆是常见,凡说断亦非一定皆是断见。如以名言量善加辨别时,虽然承许如来藏是常恒坚固之法,但此并不属于常断见中的常见;说没有外道所许之神我的存在,或者说以净见量观察时,世俗的迷乱二取法本来没有,本来就是自体空的说法亦非断见。再者,凡说有不一定皆是有边的戏论。如是说如来藏在净见量前是有,但并非四边中有边之戏论。凡说无亦非一定皆是无边的戏论。如虽说在如来的本性上迷乱的法四边皆无,但并非是从正面承许四边中的无边。如是善加辨别,是雪域智者们皆承许的观点,因为此等皆是依靠辨别广大尽所有义的名言量善加观察常与无常、空与不空、谛实与非谛实的诸种差别,并非边见,亦不属于戏论之法,而是以后得辨别的妙慧如实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