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他空承许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而你宗的胜义无遮独立者是与名言显现相异的无,身智的少分,过去没有,未来没有,何时也没有。与彼相异的诸世俗虽然存在,但以彼于空性无有利益,以各自别别独立的二者何时也不双融且不能双融故。

释论:你宗所讲的空与显现是别别独立的两种法,所谓的空性是名言显现之外的独立的无遮分。所以,身智功德的少分在这种胜义上过去没有、未来没有、何时也不会有。虽然存在与此无遮[分之单空相异的世俗显现,但是以这种显现对于空性毫无利益。原因是:各自别别独立的两个法,如石女儿与柱子,石女儿是与柱子不同的无事法,柱子是有事法。如是二法别别独立、何时也不是双融,而且再积聚任何因缘也不可能令其双融,所以,柱子对石女儿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样道理,世俗的显现虽然存在,但是以这种显现对于无遮分的独立空性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此无遮分永远是一种显现之外的独立法,故永远不可能有任何身智功德。

若如是,轮回根本之实执的所缘境无有故,如此的境与有境二者均是世俗迷乱,故你宗世俗仅需安立实有与实执。

释论:按照你宗的说法,轮回的根本就是实执,实执的所缘境实有是实际中没有的法。如是本无的境与有境二者皆是世俗的迷乱。所以,你宗的世俗仅仅需要安立是实有与实执,不能安立是宝瓶与柱子等的显现分。

诸名言显现并非胜义,不是空性故,也不是世俗,因为是不迷乱的显现或者以胜义量观察堪忍故。虽不是实有的堪忍,然为名言自体不空的堪忍故。如是无实有与一切名言应成胜义,也应成唯一实有成为世俗,实执者是有质事故,与宝瓶等相同。

释论:按照你宗观点,一切的名言显现不是胜义、非空性之侧面的缘故,也不是世俗,非迷乱显现的缘故。或者说,以胜义量观察宝瓶、柱子等显现成堪忍的缘故。虽然不是实有的堪忍,但为名言中自体不空的堪忍,所以与无实有一样,这些宝瓶、柱子等一切名言显现亦应成胜义。如是继续分析,应成一切所知当中唯一只剩下“实有”成为世俗。因为所谓的实执是能境的心,也是一种有质事的法——有一种物质的有事法的缘故,所以与名言中的宝瓶、柱子等的显现一样,亦应成属于自体不空的堪忍之胜义。

你应承认境之实有显现与有境实执二者是实相现相不同的世俗,无实有与无实执二者是实相现相相同的胜义。不应承许无有二取的境与有境二者是胜义,有彼等二者安立为世俗,因为如果瓶等以自体不空,则有二取显现及二执应成实相现相相同的境与有境,无二取及无二执应成实相现相不同的迷乱识。

释论:按照你宗观点,在承许境的实有显现与有境实执二者是实相现相不同的世俗及无实有与无实执二者是实相现相相同之胜义的同时,应当否认无有二取的境与有境二者是胜义及与此相反的二者是世俗的观点。因为如果名言显现以自体不空,则眼识与宝瓶、耳识与声音等都是自体不空之别别的二法。如是,有二取显现与执著二取应成实棹现相相同的境与有境,相反,无二取与执著无二取应成实相现相不相同的迷乱识。

总之,你宗以理所破仅为实有故,以修持空性所断仅是实有显现与实执而无任何他法,如是有学道圣者的入定中为何不显现以实有空的一切世俗法。

释论:此是对他宗经分析后而下的结论。总而言之,按照你宗的观点,胜义理论所破唯一是实有法,而非宝瓶、柱子等的显现分,由此道所破仅是实有显现及对实有的执著。须知,此处之“实有”并非名言中宝瓶、柱子等各自之显现的本身,而只是显现分上“实有空”的“实有”。如是在学道圣者的入定境界中为什么不显现以实有空的一切蕴界处等世俗法。

若说:虽不是以理所破,然而以道遮止故,不能显现。

释论:他宗若说:以实有空的一切世俗显现虽然不是胜义理论的所破,但是以出世间圣者的圣道能够遮止的缘故,所以在圣者入定位中不会显现瓶柱等不清净的法。

以如遮障树般的道令本有诸事不现及令无者显现,如《大乘庄严经论》云:“何故不见有者无,此为何等昏昧相。”彼道极其希有。

释论:按照你宗说法,以一种如遮障树般的道使得本有诸事不显现,反而令无者显现。《如大乘庄严经论》当中所说的那样:为何有的法不见,反而见本来没有的法,这是何等愚昧的相。所以,你宗所承许的道可谓极其罕见。

此处从遮障本有诸事令其不能现前的角度,将他宗描述的道形容为“遮障树般的道”。因为他宗讲世俗显现以胜义理论亦不能破除,如是便成胜义中堪忍本有之法。同时,又讲以修持空性的道可以令这些本有的法在入定境界中不现,则此道便是一种迷乱颠倒之道,此道的入定智慧亦是一种非量的颠倒之识。如是以教证、理证均无法安立真实的“道”与“入定智慧”以及“圣者”的名称。如唐译《大乘庄严经论》云:“覆实见不实,应知是凡夫,见实覆不实,如是名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