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二、不如理依止之过患 分十一

《如何依止善知识》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丁三、忿恚之过患

《时轮金刚续》说:“若于上师起忿恚,则同忿心刹那数,当毁尔劫所集善,亦受尔劫猛狱苦。”对上师生起多少刹那的忿恚,就会摧毁那么多大劫中所积累的善根,而且还要在那么多大劫中感受地狱之苦。比如:生起一刹那的忿恚心,就已摧坏一劫中所积之善根,若未如法忏悔,就还要在一劫中感受地狱之苦。所以,总的对任何众生都不应生忿恚心,尤其对最严厉的对境——金刚上师,更是一刹那也不能生嗔。

丁四、分别过失之过患

《广论》中引教证说:“应取轨范德,终不应执过,取德得成就,执众过不成。”以心执取上师的功德,将会获得悉地;以心分别上师的过失,则会毁坏所有悉地。

博朵瓦格西说:“如果唯一分别过失,不仅得不到加持,而且将生生世世不遇上师,今生也会遭受癌症、吐血、心脏病等各种不悦意的果报。”

总之,若唯一观察上师功德而发起敬信,一切圆满的利乐都极易成就;相反,若一味分别上师的过失而无敬信,则一切衰损自然会降临自身。因此,一切衰损和圆满的根本界限即此。

丁五、观平凡之过患

有些弟子依自己的邪分别,完全将上师视为凡夫。一旦生起这种邪念,则不仅生不起功德,还会以此成为失坏三昧耶的根本因,今生来世将不断产生许多不悦意的果报,无法成就修行的殊胜功德,因为因果丝毫不爽、不空耗的缘故。

下面引语录证明:

一次,种敦巴请问阿底峡尊者:“西藏有许多修行者,为什么没有人获得殊胜功德?”

尊者答:“大乘功德不论生多生少,都要依靠上师才能生起。你们藏人对上师只作凡庸想,如何能生功德?”

所以,将上师视为凡夫,是导致修行不生功德的主要原因。历代祖师都说,若视上师为凡夫,就像榨沙取油一样,不会获得任何加持和悉地。因此,应当尽量观清净心。

对凡夫而言,尽管由于迷乱力而不得不见上师为平凡之相,但须明白,这只是自现不清净的过失,实际上,上师决定是佛。因此,虽然在我们的分别心前,上师显现为平凡之相,但实际是佛陀。对此,首先要认识而决定,然后坚固此定解,这点非常重要。

我们要经常按智悲光尊者所说而发愿:“愿于善逝总集体,殊胜恩深上师尊,断因相处及怀疑,执为凡夫邪恶见,视师即是真实佛。”这样发愿特别重要,一旦愿力坚固清净,一切行为都会随愿而转,最终必定现前观师为佛的清净心。

丁六、不尊重之过患

忠臣尊重君主,恪守君臣之道;良仆恭敬主人,安守本份。一般世间善规尚且如此,何况对自己的大恩上师,更应尊重,即:身体敬礼上师莲足,语言赞叹、祈祷上师,内心虔信而恭敬等。对于三乘戒律中所教诫的尊师之道,我们都要详尽了知后尽力行持,否则,将产生违背戒律的无量过失。

过去,阿阇黎桑杰意西在为许多眷属传法时,他的上师以乞丐的形象来到他面前,他羞于在大众前顶礼上师,就假装没看见。

集会结束后,他去拜见上师。上师问:“刚才为何不顶礼?”

他说:“我没看见上师。”话一出口,两个眼珠就掉在地上。

后来,他祈求上师宽恕并说了实话,上师加持以后,他的双眼才得以复原。

所以,若对上师稍作欺骗,或说妄语,罪业极其严重,果报容易当下成熟。

由这则公案可知:如果因为自己的种姓、相貌或多闻等心生傲慢,而不尊重上师,确实只是自取毁灭而已。

丁七、跨越座垫等之过患

《事师五十颂》云:“畏惧如毁佛塔罪,师影尚且不应跨,鞋子坐垫乘骑等,不能跨越何须言?”践踏上师的身影,罪业等同毁坏佛塔的近无间罪,所以因害怕造下严重的罪业,即便上师的身影也不能跨越,何况上师的鞋子、坐垫、乘骑等,更不能跨越。

像跨越坐垫之类的过失很容易发生,所以平常行为要格外谨慎。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上师已经开许,或在某些特殊场合和时间中不得不做,则不属于造罪。

除了不能跨越坐垫,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行。比如:在上师看得见的地方,不能坐在高位上,不能头带围巾、戴帽子,不能双手叉腰、随意吐痰等。上师未就坐前,不能先坐;上师起身时,不能坐卧。在上师面前,不能尖锐地辩论,也不能唱歌、跳舞等。在上师能听到的近处,不能说闲杂语等。

总之,在上师身边,身语皆须恭敬,才不致于沾染过失,对自己有极大的利益。

丁八、浪费上师财物等之过患

《事师五十颂》说:“上师财物护如命。”对上师的财物,应如爱惜生命般,不能放逸而随便受用,也不能利用上师的财物来作人情;否则,不但有上述种种过失,还会感召不悦意的等流果,生生世世贫困,堕入饿鬼界。

因此,如果认为上师福报大、财物多而随意浪费,则只是毁坏自己而已。以因果衡量,三宝是严厉的对境,而上师是三宝的总集,若未经开许而随意使用上师的财产,罪业比破四根本戒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