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甲初 总说世间中佛法如何而来的情况

《佛教史大宝藏论》 ︱ 布顿大师.著 ︱

(十)转法轮事业: 继后,佛意转淡而说偈道:“甚深离垢染,光明如虛空,甘露微妙法,我今已获得。我虽欲示说,他人莫能解,意欲趣林薮,不说默然住。”佛生起如此意念后,复念本愿而说偈道:“于诸世间中,悲愿我无边,他者若启请,我亦难默坐。但此诸众生,皆信梵天王,若由梵王请,我即转法轮。”佛作如是念后,便放光照彻十方。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大梵天王“具髻”知道佛之意旨,告知友伴六十八亿(十万为亿)大梵天众,皆向佛合掌顶礼而说偈启请道:“成就大智胜坛城,放光遍照十方界,慧光照世莲正开,世尊因何等居住。”他们说偈劝请后,佛仍默然不语。他们暂行退去,以此情告知帝释,帝释作偈启请道:“佛心犹如圆满月,从曜蚀中得解脱,请起战胜诸怨敌,世间暗中显慧光。”经如是启请,佛仍默然不语。最后大梵天王启请道:“由此普遍恭请佛,启请世尊示正法。”佛说道:“众生被缚诸欲中,相继不断极增长,此为大难我尽知,故此宣说亦无益。”说偈毕,佛再度意趣平淡。此时出现升火而不燃等不祥征象。梵天王“顶髻”再三启请说偈道:“于此摩揭陀,往昔法不净,来此宣说法,皆为染垢心。今有闻法众,故我来请佛,大开甘露门,宣说无垢法。”经梵天王再三启请后,佛观察不定众生,而接受启请说偈道:“梵王汝须知,摩揭陀众生,已具闻法耳,与具敬信根。认识人生义,常闻于正法,我于此等众,愿启甘露门。”于是菩提树神等请示道:“世尊先在何处转法轮?”佛说:“应在鹿野苑,因彼处众生不多而垢障较轻。”树神复请道:“宜在他处。”佛开示说:“诸贤首,勿说此言,我因念最初谁为易受教化者而为之说法。我已观知‘喜乐子余行’[87]已逝世七日,‘远飞师’也已死去三日。因此我应先为憍陈如等五人说法。”佛说此意愿后,即从摩揭陀赴光明城。在那里遇见一位活命外道[88],交谈甚久。活命外道问佛道:“你从何教下修梵行,而获得如此诸根明智,肤色光洁?”佛说:“我无阿阇黎,无与我伦比,佛陀我唯一,无漏得解脱。”活命外道说:“那末,你亲口承认自己是‘阿罗汉’[89]么?”佛说:“我是世间阿罗汉,我即无上之导师,天与非天寻香[90]等,无有与我等伦者。”活命外道说:“那末,你亲口承认自己是佛么?”佛说:“漏尽声闻皆倚我,与我等者即是佛,我已战胜诸恶法,故应承认我是佛。”活命外道问道:“拟往何处去?”佛说:“我今拟往鹿野苑,去到光明大城中,此处如盲人世间,我放无等大光明。”活命外道听偈后说:“将如是成就。”说后往南方去了。佛往北经过“迦耶山城”、涌泉、(印度金刚座附近地名)檀香山、调御城等处,而来到恒河[91]畔。恒河船师撑来破旧的船只,佛说:“不用这破旧之船。”当即腾空而过。继后“影胜王”听说此事后,下令以后不准再以破旧船只渡出家僧众。佛来到鹿野苑,受用供食后,去到“降落仙人”住处(旧译作波罗奈仙人住处)。憍陈如等五人见佛来,互相私议道:“沙门乔答摩甚是懈怠,他已废弃禁食苦行。今既来此,我等谁也不去迎接,不必起座,不须给他捧持法衣及钵。这里有一空座,他愿坐的话,随他的便罢。”他们私下立约后,遍知一切的佛世尊心中不以为然,来到他们的面前,而他们五人不由自主,各背私约,从座而起,有的去恭迎佛世尊;有的为佛铺设座处;有的为佛陈设洗足水。他们对佛说道:“世尊来得太好!请在这座上安坐。”佛就坐后,为了使他们满足,对他们进行了不少开导。五人问佛道:“具寿乔答摩,你的身心诸根,很是明智,你的肤泽也很光洁,你已真实证得殊胜智慧么?”佛说道:“汝等勿对如来称呼具寿,如此当成永久不安!我是已获甘露者,我已成正觉,已是一切智。汝等不是已定下如是的私约么?”佛说后,他们都发心成为比丘,顶礼佛足而忏悔罪过,心中生起了虔诚的恭敬。佛身凉爽后,心念当坐于何处转法轮。于是绕千佛七宝座(其处将出现)的前三佛座三匝后,自己坐在第四座上,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大地震动,净治一切有情。此时一切天神在佛前,供上千辐金轮,而启请转法轮。那时,正当初夜,佛默坐不语;中夜发露清净语;于后夜开示五比丘道:汝等比丘,彼二边者,非进入出离所应作业,实为欲乐福德衰损之边,疲劳困苦之边。如来宣说正法,是以离二边而显中道。如是所谓“八圣道分”[92],汝等比丘应知此为苦、集、灭、道四谛。苦应知,集当断……等。已知苦,已断集……等。当三次宣示四谛、十二行相法轮时,憍陈如当即证得阿罗汉果,而成为三宝(已有“佛宝”及正“法宝”,憍陈如证得阿罗汉,而始有圣“僧宝”,故言成为三宝。)。如颂所说:“由示如是十二行,广转微妙正法轮,彼憍陈如皆解知,现前成就圣三宝。”

一、初转四谛法轮: 关于“法轮”,分转法轮的处所、时间、眷属(即听法众)、法、效用等五方面来说:第一、处所,即为“柯摩季”(意为“破围城”);第二、时间,有人说是六年六月,钦巴译师说是七年;恰译师说是七年少二月;第三、眷属,为憍陈如、马胜、婆沙波、大名、跋提等五人,以及许多天神等众。第四、法,为三转四谛、十二行相法轮。《俱舍论》中有颂说:“见道[93]为法轮,速行具辐故……”。所谓“见道”,即喻如轮,能速行,能拋离,能进入。又从尚未获得尊胜者中,能获尊胜,能建立心中的泰然尊胜,能作升降等,它与法相顺,所以名为“法轮”。准巴央卓(意为传音尊者)说:“八圣道分中的见、寻思、勤行、念想等如轮之辐。语、无间业、生计三者如轮的轴心。三摩地(即定)如辐的边缘。此等与法相顺,所以称为‘轮’。‘见道’即是法轮,对憍陈如今生起如是法轮,所以称‘转法轮’。所谓‘三转’者,即是说‘此即是苦……等;应当知苦……等;已知是苦……等’”。每一转法轮中,生起了法眼、知、明、慧等;以及生起加行、无间断、清净解脱、胜道等,是为十二行相。那末,如果改变说为十二转六十四行相,由于三的数品和十二的数品,法数相同(三四为十二),这种说法也是无过失的。又“说一切有部[94]的人士说:“由三转开示见道、修道、无学道三者。”如此就不成为三转十二相法轮,这是因其所说不只是三转见道十二行相的原故。因此应知法的品类本身即是法轮,是作三次转的,这是指三转“四圣谛”[95]。所谓十二行相,即是苦、集、灭、道、应知、应断、应证、应修等;并已知、已断、已证、已修等。所谓“转”者,是说能使他人心中了解,或能使他人得知,因此叫作“转”。所谓“效用”,即第一转时憍陈如及许多天神生起了“见道”;当二转时,憍陈如证阿罗汉,其余四人也生起“见道”;当三转时,其余四人也证阿罗汉。这即是现实的效用。至于由传承所产生的效用,或说特殊的效用,则是能摄受应度的众生,使其转化并安置于四果[96]。

二、中转无相法轮[97]。 关于处所,即为灵鹫山[98]。关于时间,措译师说:三十年。钦巴译师说是二十七年,恰译师说是三十一年。还有人说是十二年。当时的眷属:为一千二百五十人;或五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菩萨百千万亿眷属等。那时所转的“法”,则为“无相法轮”——即般若波罗密多教法,及属于中转法轮的一切法等。关于般若波罗密多教法,法友论师说:有示说要义,及示说现观义两种。第一种为示说胜义空性或三解脱门[99],如《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等。第二种,为广义《般若十万颂》、中广品《般若二万五千颂》、中义中品《般若一万八千颂》、中略品《般若一万颂》、略义广品《般若八千颂》、略义略品《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密多经》。此等与示说八种现观没有差别,只是在词句上有广略之分。如释论中有颂句说:“其中之差别,唯有广略等。”此诸经中,初五种是同时宣说的;而且启请者也都相同。在净治刹土中,恒河女神记别也是相同的。是有周遍的意义。因为一佛仅为一有情屡次授记菩提,是于理不合的。那末,这与多次授记龙树,岂非矛盾么?须知授记各有不同,一类是为显明圣教而授记;一类是为菩提而授记,授记恒河女神和为菩提而授记的一类相同。那末,缘起分(即经的序分)中,说那时眷属众为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这与说五千大众,岂不是有多寡不同的矛盾么?应该知道这是计算僧伽数和计算一般有情数的差别而已。又《般若十万颂》中,没有“常啼法圣”四段结尾,这是当时“龙树”还未到龙宫取出《大般若经》的原故。但是如颂句所说:“本说一语教,亦可别若干。”又如颂所说:“法语本一说,可成若干语,因人而说教,大众皆得解。”

这是结集者依照闻法众钝根、中根、利根三种根器的人,所能知的广、中、略三种语教(即佛经)而结集的。假如说结集者不能如是作结集,也是没有过失的,因为这是佛的加持力(能使摄知)。或者说这是佛的神变。这是“绷察松巴”(意为三般若译师)、措普译师及恰译师所说的。在《般若释论》中也说:“结集者,为了后来的四众弟子生喜,以摩揭陀语[100]而说。”关于中转法轮的效用:则为所教化的众生遮除一切成见,而安置于一致通行的道路——空性理中。《普曜经》(亦名大游戏经)的颂中说:“无阿赖耶[101]无戏论,无有生命无取舍,空性一理正法轮,是为佛陀最善转。”以上属于中转法轮。如《般若经》中说:“诸天众闻到空中发出鼕鼕之声,齐声赞叹,盛哉!重见赡部洲中正转第二法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