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慧灯之光》(九)

  •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870
  • 分享到:


(二)失力阶段

修行人和内心斗争六个月左右以后,通过禅定获得了一些力量,意识、杂念便逐渐失去力量。此时虽然还是有各种各样的杂念、烦恼,却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修行人也不会受到影响。本来所谓的念头,就像魔术师幻化出来的军队,其本身并没有杀人的力量,只要知道是幻觉,它自己就会消失。当一个烦恼诞生的时候,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很费力地去对治,只要稍事休息,很快它就会自生自灭。

用比喻来讲,此阶段的烦恼、杂念,就像初春的风,即使刮得再厉害,也不像冬天的寒风一般刺骨,因为开始尝到了甜头,获得了第一步的胜利,便开始对修行产生了兴趣与信心。

这时候是不是登地了呢?还不是登地,甚至不一定是加行道。如果证悟空性了,就可以说是加行道。一般来说,这属于资粮道。

杂念为什么会失去力量呢?有两种可能:一个原因是了证悟空性,证悟了所有的念头、杂念都是幻觉;另一个原因,虽然没有证悟空性,但禅定修得比较好,心能够静下来,在禅定的状态当中安住的时间比较久,杂念生不起来,即使偶尔会有,但也失去了力量。

(三)和睦阶段

这时候也有杂念,但杂念很配合,与我们的心相处得很和睦,不但不会影响修行,而且在修出离心、菩提心的时候,杂念反而变成了修行的助缘、顺缘。我们的内心,仿佛是一个非常听话的佣人,让它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点都不抵抗。用比喻来讲,就像阳春三月的微风,轻柔、舒缓,吹过以后,也了无痕迹,不具任何破坏性。这时可以说已经降服了自己的内心,同时也意味着降服了三千大千世界。达到这个修行境界以后,修行人会非常幸福,不但对修行不生厌倦,而且非常喜欢修行。

这时候我们需要杂念,没有杂念,就无法修出离心与世俗菩提心。否则虽然内心很平静,但也许属于第二种禅,不一定与解脱有关。

(四)念头自解脱阶段

因为证悟了空性,所以虽然还有念头,但在念头冒出的同时,修行人立即就能感觉到念头是空性。在念头产生的当下,还没有来得及造业,就消失了。

一般说来,在两种情况下,念头也会消失:第一种原因,一切有为法都不可能停留在第二、第三或第四个瞬间,无常是一切万法的自然规律;第二,当我们生起细微的念头时,即使从来没有修过大圆满、密法或中观的普通人去看它的本性,它也会自动停下来,不再持续发展。但这两种情况都不是自解脱。

所谓的自解脱,是因为证悟了空性,所以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断除了它的命根——执着。这种念头与空性感受无离无合,也叫胜义谛和世俗谛无二无别。当然,真正的二谛无二无别,要八地菩萨以上才能够做到,但此时也会有类似的感受。这还不算大圆满的最高境界,一般属于大手印的境界,或者也可以说是大圆满最低层的证悟。

当不清净的杂念消失以后,就会现出内心真正的本来面目——佛的坛城,这也是内心本身的一种作用。执着,就显现不清净的轮回;证悟,就显现佛的坛城。进入佛的境界以后,清净和不清净的现象都不存在,唯有如来藏的本性、大光明、大空性,这叫本来的心。

多数时候,“心”是指包括阿赖耶识在内的八识,但“本来心”,却是指如来藏,也即密宗所说的母光明。明心见性的“心”和“本来心”是有差别的:明心的“心”,指的是子光明;而所见的“性”,则是指佛性、如来藏、本来心、心的本性,密宗称之为母光明。

其实,在前面四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当中,心的本性并没有变化。比如,第一个阶段的时候,虽然内心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杂念,但心的本质却是光明纯洁的;第二个阶段的时候,有了一些收获,属于道谛的子光明有所变化,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清楚。但属于灭谛的母光明却始终没有变化、永恒稳定。修行人通过子光明,最后进入母光明的境界,也即通过道谛进入了灭谛。此时修行人就会明白,原来自己的本质永远没有变化。虽然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但四个不同的阶段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从佛性的角度来说,证悟一地时候的本性,和当初凡夫最混乱阶段的佛性,永远如如不动、恒定一味。

大圆满会用非常直接的方法去证悟,但就像禅宗不适合于所有人一样,大圆满也不一定适合于所有人,它只适合于根机相应的人。如何成熟根机呢?虽然也有先天根机就成熟的人,但是不多。更多的人,是今生通过一步一步地修外加行、内加行,当质量修得比较好,内心发生了变化以后,就适合修大圆满了。大圆满修了以后,最后就能进入大圆满的境界当中。这,就是成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