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修行问答
-
作者: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406
-
问: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很慵懒,对事情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和热情,感觉好像很不上进。我自己觉得我本质上不属于这样的人,可目前的状况确实又是如此,我觉得很无奈、很困顿。这种感觉已经困扰我很久了,对未来也没什么信心和志向,也没有看到此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该怎么办?祈请大恩上师大悲救度、加持啊!
上师答:人生的价值观,每个人都不同,总集大同两个部分:第一个是物质价值与生命价值相结合,第二个是心灵价值与生命价值相结合。你所偏向的是哪一个呢?也许你是中道,也许你是二元,这需要见地的正确。价值是自我的存在,而存在是情绪的表现,所以有长有短、有生有灭的波动永远没有圆满的成果。价值要成为中观的见道,在这奥秘的见道中去游戏真假的幻化境,而如来在本处潇洒江湖。
问:我总是一番好意地规劝别人,却总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请问该如何是好?
上师答:对他人的好意是对的,但这种好意有时候存留在心里就可以了,没必要都表现出来。当你从身、口表现出来的时候,要考虑对方能不能接受?方式、方法很重要。如果别人无法接受,那你的好意就成了恶意。学佛人做事要有相对的智慧,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理解,关键在于能否利益他?
问:我每天都忙于工作,经济上虽然很富裕,但我的家庭很不幸福,与丈夫的关系不融洽。有钱并没有给我带来幸福快乐,我该怎么做才能得到相对的人生乐趣?能否为我做些佛事调节与家人的关系?
上师答:佛事是可以做的,但主要是你们双方要互相理解。我们学佛的人要多吃点亏,把家人当作自己修行的方便,当然这需要上师三宝的加持、自己修法的精进和对上师三宝的信心。
问:在老公和孩子面前不能以事练心,如何处理?
上师答:建设佛化家庭,要有瑜伽的方便、勇士的耐心、菩萨的心肠、阿罗汉的出离。
问: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心灵的、肉体的,有时真的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孩子才几岁,我只能为孩子而活着。我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真正解脱自己。
上师答:你要放下痛苦的执着,心灵的、肉体的,包括对孩子的执着,去探索生命的真谛,这样才不会自寻短见。你不懂得平衡,更不懂得真谛的平等性。人身难得,千劫万劫难获得,但我们不会珍惜和利用。你生命的真谛是孩子吗?我建议你从内心深处依止善知识,虔诚皈命三宝,认真地修行“苦集灭道”,要生起解脱之心,培养相对的菩提心,以真俗二谛的正见,了悟自性明空的清净心。
问:十四根本戒中有一条“不与诽谤上师三宝者为友”,我们要面对家人,但他们中也有不信佛的,甚至还诽谤造口业,这时该怎么办?
上师答:你不必生气,也不要责怪他,自己应坚定信念,把他当作修行的一种方便。他也是情有可原的,为什么呢?问题是因你而起的,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你要有忍耐心,要比原来做得更好一些,当好一个家庭成员,给家人多带来一点温暖感,要做事勤快,以行动来逐步转变他错误的思想。另一方面,你不要听他的诽谤,动摇自己的心。比如你的修法以及做什么佛事等,你不必跟他探讨、商量;又好比上师来了如何如何,这些不必告诉他,以免他自生烦恼。因为他没有信念,也不理解,觉得你太痴迷,很可能就出言不善,那你也要笑脸对他,而不是与他为敌。
十四根本戒中要求“不与诽谤上师三宝者为友”,这里的“友”指的是思想交流、信念相通。家人不信仰,你还执意要他信,他当然会诽谤。所以在信仰上不与他为友,并不表示你要跟他断绝关系,在生活上还是要与他为友。你应当默默地做好一个家庭成员,他会慢慢转变和接受的。
问:佛弟子是否可以喝酒?有人说只要不喝醉就行,或以自己身体病痛为理由喝各种药酒,这是否犯戒?
上师答:五戒中就有不饮酒戒,按理说,一个佛弟子是不应饮酒的,至于别人以什么理由喝酒,他自己明白戒律就行了。是否犯戒呢?如果他已受了五戒中的酒戒,那就属于犯戒,若没有受戒也谈不上犯戒。如果以不受戒为理由喝酒好不好?不好,但我们现在不论别人的是非,应尽量去观照自己的身口意,多看看自己。
如果因为病痛的原因需要用药酒来治疗,这不叫酒,而是药,那就按药量去喝,不违背三宝的教言。但如果药量只许喝一两,你却喝上二两、三两或一斤,直到喝醉为止,那就不行。密宗中有些行者把酒当成甘露来喝,我想大家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会供中享用酒等甘露,是基于对上师本尊空行的坚信,是用来破除自心分别的一种方便,享用的量也只许一滴。法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