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乘(密宗)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传统
我们今天晚上来简短的讨论一下,「金刚乘」的各种附属物,或属於「金刚乘」的一些东西。在我们讨论这些附属物之前;如果能了解一下「金刚乘」的基本理论,那对於我们以下的讨论,将会非常有益。
「金刚乘」在许多世纪以来,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传统。「金刚乘」之所以这麽具有争议性,是因为要了解「金刚乘」的理论非常非常困难。困难之处并非在於「金刚乘」的理论广博深奥,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太简单了。反而使得别人难於置信和了解。
因此,「金刚乘」的许多方便法门,对许多不同的社会而言,难於接受,尤其接近或趋近佛法。
举例来说:印度的社会,受到古老「吠陀经」非常深的影响。「吠陀经」相信种姓制度。因此相信种姓制度的人,自然相信所谓的清净或污秽。在印度的社会里,当然有很多他们的道德律是受到印度教或佛教的影响。所以有很多事是不能公开讨论或公开给别人看的。因此,在这样的社会里,如果你公然展示了一座佛父拥抱著佛母的雕像,那麽对别人的确是会有一些震撼。
当然,我不敢说对中国的社会了解多少。但是从我这很有限的观察里面,看到中国的社会仍然有里许多非常保守的一面。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通常我们说比较神圣的行为,一定不能扯上比较粗暴的那一面。对於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或社会,佛陀当然也给了一些能满足他们这种「心理状态需要」的教授。
譬如说佛也讲了「小乘」的法,或「大乘」的法,像刚才所说的所谓「神圣的」这种法。同时这「神圣的」概念,也是我们这个世界一般人所具有的概念。这也就是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为甚麽要显现一个出家众的样子。剃了头,赤着脚,拿着一个行乞用的钵。
也许大家都能够了解,如果化身佛带着佛母,露出獠牙,赤身裸体,有着一万六仟支手。这样的「佛」对多半的众生来说,可能不太合适,同时这种事情,你也可以从佛的十二种事业里了解到它。
佛一生中十二种事业的故事,也是我们实际上需要了解的。但身为一个佛教徒,通常我们都忽视了佛一生的故事。或许我们觉得这很简单,也并不太重要。如果你喜欢读这一类的书,那麽有一本由梵文翻译成英文的书。书名叫作「布达恰哩塔」(佛所行赞)。作者名叫「阿虚哇·钩夏」(马鸣菩萨),是印度古代一个最伟大的诗人。他原本是一个印度教徒,曾经和那烂陀寺的许多佛教学者辩论,这些佛教的学者们都输了。後来有一位名为法称的佛教大师跟他辩论。当时约定,辩输的人要拜对方为师。结果这个印度教的大师输了。但是由於他的慢心,他拒绝成为法称大师的弟子。心里想;不如跳到恒河里淹死算了。
但,不幸的是,事情并未如这位印度教大师「阿虚哇」的愿。法称大师命令众弟子们把他逮住,关在那烂陀寺的图书馆里。把门关上、镇住、钉牢、整整关了七天。(历史上是这样的)七天之後,他垂头丧气的出来,作了法称大师弟子。
实际上这位「阿虚哇」,是佛曾预言的少数几位佛教学者之一。很多人说,他可能是第一个写下佛本生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