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第十二章 存在于当下

  • 作者: 吉噶康楚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333
  • 分享到:

存在于当下并不表示存在于一种空白或无念的状态,它表示我们不需要逃离自己所在的地方。存在于当下带来满足感,我们不需要找寻一个更好的念头、更好的情绪和更好的地方。

我们大多数人都曾经有过坐在海边或是山顶的经验,单纯地享受自然之美,放松、满足及活在当下——但我们也可能完全错过这一切。存在于当下或是不存在于当下,是一个基本的人类经验。

塞车的时候,我偶尔会环顾其他车子里的人,看到所有人都卡在车阵中,但全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我只要看他们的睑,就知道那些世界有如地球和火星般完全不同。任何时候当我们活在不安、散乱或是自我热衷的泡沫中,我们已孤立于自己的生命之外。这个孤立得到希望、恐惧以及幻想所添加的燃料,阻止我们存在于当下并且直接体验事情本身。

存在于当下并不表示存在于一种空白或无念的状态,它表示我们不需要逃离自己所在的地方。存在于当下带来满足感,我们不需要找寻一个更好的念头、更好的情绪和更好的地方。当我们在做白日梦、被念头带着走以及不能觉察到真实本性时,这所有在无知中的运作,让我们的心无法活在当下,我们甚至不知道有当下这样的状态存在。

有念头不代表我们就不活在当下,反正我们无法控制念头的来去,那么只要看穿它们就够了。最好的例子就是,当我们在睡觉时能够认出自己正在做梦,这并不会改变自己的梦;我们仍然觉察到梦的景象及内容,但是彼此之间有些距离;我们知道自己正在做梦,而且我们与自己的梦同在。

大多数的时间我们就是不想活在当下,因为接着要怎么办呢?我们要如何追寻自己的目标,或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我们的内心充满迷惑,不但无法存在于当下,反而会希望能在某个不同的地方成为某个不同的人。

想要有所不同

回顾一下我们的一生,大部分的人总是希望自己能有所不同。虽然婴儿时期我们的确颇在当下地吸着母奶,但是当我们还是个小孩时,我们就想要变得不同,希望更高、更有力量或者是快快长大。或许我们想成为另一个小孩,一个更强壮或更有吸引力的小孩,拥有更多的玩具和衣服。

渴求我们所没有的,以及想要成为我们所不是的,这是一个人类的基本状况。我们全都想更上层楼,尽可能得到一切,特别是在美国,人们觉得追寻快乐及成功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因为我们无法同时对渴望和满足两者保持觉察,于是渴求让我们无法欣赏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当渴求添加了野心的燃料时,我们也许觉得应该得到一些超越我们业力所能取得的东西。相信我们有权得到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这显示了对业的因果缺乏敬意,对过去世的行为缺乏了解,也表示我们不了解福报功德。

把世界当成是自己的橘子

父母亲和周遭环境让我们从小相信自己是非常特别的,拥有独特的才智、敏锐以及美貌;我们是父母亲精子和卵子的产物,所以我们是人上人,应该得到最好的。

在学校里,通常任何的比较都是有竞争性的。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清晰、不带批判性地反省自己,也没有人教导我们以一种非竞争性的方式,依据他人的特质来评估我们的个性。年岁渐长,我们觉得自己非常非常有才华,于是我执更加膨胀。

然而在潜意识(subconscious)里,我们一直有种不满足感,这是被渴求所引发以及被野心所煽动。这种不满足感会扭曲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我们只在意自己得到什么,而不管我们能够给出什么。我们把世界看成是自己的橘子,总是想尽方法要压榨出更多的果汁。如果我们不能去检验这些渴求和我执野心的负面倾向,我们永远不会对自己满意,不会过得快乐。

但佛陀从来就不认为这些倾向是负面的,它们是因为我们的经验而显得负面,我们已清楚地看到它们所带来的问题及痛苦。从童年开始我们认为一切是不变的这种心境,一直深深地折磨着我们。我们仍在自己之外寻求安全感。我们只关心自己可以拥有哪些东西、哪些关系。这就是贪婪和执著的动机,也是对无常和痛苦的否定。

我们也许会走向灵修的道路,但是除非我们挑战珍爱及保护我执的这个倾向,否则内在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表面上我们似乎走在真实的心灵道路上,看起来更有灵性,但是如果我们仍然希望自己的道路感觉起来是安全、有保障的,那么一切还是和从前一样不会有任何改变。佛陀教导我们要对这些倾向作省思。

自我省思的挑战

一个没有自我省思的心灵道路会是怎样的?又将带领我们去哪里?也许我们会成为和平主义者,想要改变世界或是融入到某些社团,但是我们仍然会对自己作为一个人,以及为什么会踏上这条道路而感到迷惑。在我们的心灵道路以及生活方式之间总有着分歧,因此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们就像是双轨上的火车,想要立刻去到两个不同的方向。

在某方面来说,世俗或灵修的道路,都是关于追求快乐以及解脱痛苦的。依着佛法、老师以及自我省思的修行,我们在此时此地就可以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可以通过超越习性来做到这点,超越所有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习性。但是我们真的愿意改变自己吗?真的愿意持续在当下观察自己的习性吗?这是自我省思的挑战。

自己有可能改变这件事,将揭露出我们与自己之间的依恋关系。无论这份关系让我们有多痛苦,我们还是会突然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愿意改变。大多数的人都非常喜欢自己,我们对自以为的自己多少有些上瘾;也许我们可以就这样维持不变。想要改变的这个想法,感觉上好像是对自己不忠诚,因此我们拒绝改变,同时对于习性的执著变得更固执。

抗拒改变

我们喜欢自己的计划、目标,也喜欢自己看待世界的狡猾方法——有一颗成熟的橘子正等着被榨汁。我们喜欢自己做事的动力及速度,就算我们不是那么的享受它。我们甚至喜欢所有的负面情绪,像是愤怒、忌妒、执著以及自己的痛苦,倘若去除了它们,那还算是人吗?抑或只是一块没有生命的木头?当然,诸佛菩萨并不是没有情绪的木头,但是我们因为害怕失去自己的火花,所以一直抗拒改变。

我们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人,长久以来一直是这个样子,甚至在皈依三宝后,以及在这么多听闻、省思和修行法教的机会之后,我们还是不愿意往内看自己的痛苦;甚至在修行和闭关之中,有好的地方和好的护持,我们仍然拒绝转化自我。

如果一直这样固执下去,佛法就会成为一种社会身份,而修行就会变成一种社交活动——然而道上的工作无法完成,一切没有任何改变,我们依然珍爱和保护自我,依然有着让生命悲惨的习性、不满以及渴求。我们生命中的迷惑以及神经质的焦虑一点都没有改变。就这点而言,不想改变可以被视为是毫无道理的倔强态度。

见到众生的倔强,引发了诸佛菩萨巨大的痛苦;如果他们有任何痛苦,就是这个了,对此他们无计可施,直到我们得到启发、改变自己。但这一切必须发自我们的内在,这也是为什么有时我们在极端痛苦中,而不是在我们惯性的倔强之苦中,比较容易“觉醒”。

与欣然感激同在

一旦我们觉醒且活在当下,习性的倾向会生起但也会消融,我们也许偶尔会被俘虏去,可是一旦察觉到,我们当下的心马上就可以把自己带回来。我们存在于当下时,会体验到内在是如此的壮阔及具有成就,我们会奇怪自己为什么要从外在得到成就。到了这一刻,我们就可以开始真正欣赏自己的生命和世界。

怀抱着一种奇妙感活在当下的世界,就是对世界表示我们的欣然感激。世界是如此的美丽,有着太阳、月亮、河流、森林、草原、动物以及四季,这都是自然天成供我们享用的。如果我们存在于当下,就能够欣赏太阳光线是如何温暖我们的身体,每一片雪花又是如何地坠落。十四世纪伟大的学者和传承上师龙钦巴尊者(1)描述自己的一次微风经验,就像是感觉到皮肤上所有的毛发都在风中摇曳一般地愉悦。当我们可以欣然感激自己皮肤上每个毛孔里的每根毛发,我们就无须向往其他的世界了。

——(1)KunIdlyenLongchenpa,是藏传佛法宁玛巴传承中最有名及最重要的学者和禅定上师。他集结大圆满广大著作并予以详细解说及论述,使得此珍贵之教法得以保存和弘扬。

不论胖瘦、满意不满意,欣然感激自己的身体很重要,在这个世界上身体是意识的根据。据说死亡以后,在中阴(2)阶段,因为没有肉身作为基础,所以心意的速度比精神分裂的心还要快上七倍。因此不论我们所拥有什么样的身体,我们都应该欣然感激它。

身体的整个感官系统让我们能够看、听、闻、尝以及感觉世界。如果我们没有身体,餐桌上的蔬菜就不能算是食物。我们的身体让我们可以切菜、调味、煮菜,然后将它们做成美食,接着实际地消化它们,然后得到滋养。不具有身体的众生,譬如说在中阴的众生,只能像赏画般看着蔬菜,却不能吃、消化或得到滋养。只要身体存在,我们就可以享用这个世界。因此无论我们拥有怎样的身体,享受它;希望它有所不同,就会制造出身体的问题。我们的身体就这样,是美好的。

能欣赏自己的心,就能看到自然所赐予的伟大礼物,觉知世界的这份能力本身就是心所赐予的礼物。我们是否思考过没有眼识、不能看见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或者没有听觉、嗅觉、味觉?对于所感知到的事情不具有意识或觉察力,我们就无法了解、记忆或是省思一些事情。当我们真正地活在当下,我们就可以对自已的心以及它的许多功能欣然感激了。

人心的觉醒能力

人心最大的潜能就是觉醒的能力,让自己从无明中解脱出来,然后利益众生。这份能力来自我们珍贵的人生以及愿意存在于当下,除此之外,你不会再需要什么了。为了维生,我们需要食物、衣服以及庇护所;据说任何皈依三宝的修行者一定可以得到这些,就算你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住在山洞里也会得到。所以我们不应该对此太过担忧,而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是必需的。

对佛法欣然感激会让我们的生命有着更伟大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则需要耐心去修行、研究以及专注,同时能够不固执,愿意转变。只要有耐心,法教以及修行会自然地向我们展开。耐性可以让我们存在于当下并且对此有所觉知,然后世界将会庄严地开展,让我们享有。

我们不需要冀求另一个更好的生活,只要我们觉醒,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就改变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世界变得更魔幻以及不可思议的庄严、美丽。五年前看到的某样东西,会与觉醒之后的五年看到的完全不同。到了此刻,我们的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都成为无量欣然感激的泉源。我们无法真正去描述这种满足感及喜悦感;然而终其一生,我们必须尽量地去了解、探索。

当事情的真实本性被揭露,就不会有迷惑也不会有轮回,众生也不会在轮回中受苦。我们周遭的每样事情都具有转化此生的潜力,因此我们真的应该存在于当下,而不要卷入渴求和不满的冲力中。

【2】bardo,是在死亡及再投生之间的状态。更精细地说,中阴泛指任何从此刻到下一刻之间的过渡阶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