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第十五章 心的延展

  • 作者: 吉噶康楚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336
  • 分享到:

痛苦是一个普世的经验,所有众生都受到无明、业力以及痛苦之累。我们与其把痛苦视为无用、折磨人或是具毁灭性的,并因此想逃避它,不如运用这个痛苦来发展慈悲。

生活在轮回中我们会有快乐与喜悦,但都不会太长久。快乐一眨眼就过去了,欢愉之后通常就是痛苦。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总是期待生活舒适,永远心情愉悦;一旦遇上麻烦,我们就会好奇是哪里出了错。事实上,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不可靠的世界里,而且无所遁逃。

痛苦是普世的

生老病死是无法逃避的。当我们遇到难题、感觉烦恼时,并不表示我们真做错了什么事,我们只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业力而已。这个不可靠的世界如何能提供我们永远的快乐?如果我们不接受轮回以及它所带给众生的痛苦,我们又如何能感受慈悲?痛苦是一个普世的经验,所有众生都受到无明、业力以及痛苦之累。我们与其把痛苦视为无用、折磨人或是具毁灭性的,并因此想逃避它,不如运用这个痛苦来发展慈悲。

如果我们只能感觉自己而无法感觉他人的痛苦,我们就是沉醉于自己的利益;如果我们只能看到他人却无法认识自己的痛苦,我们的慈悲就是抽象的;倘若我们看到他人及自己的痛苦,却不能了解痛苦是轮回的本性,我们可能就会简单地下结论:“生命是苦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人生道路上相互扶持。”这是没有远见的方法。见到轮回的本性是苦,我们必须要看到它的原因。

“无明”非关个人

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明,无明是轮回中所有行为和经验的基础。说到它的普世性,我们可以说无明非关个人,所有众生均受制于业力以及由无明生起的苦;从这方面来看,我们真的很无辜。对于自己的痛苦,我们不需要怪罪自己或是他人,我们可以怪罪于无明。

然而,无明确实创造了业,众生各自的业确实会成熟,而所有众生确实会受苦。这个残酷的真相,会让我们对自己和一切众生产生慈悲。

慈悲改变了我们的态度和情绪,我们的自怜和对自我的热衷会马上消失。我们不再沉溺于否定痛苦,也不再渴望想要更好(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我们可以用痛苦来唤醒自己,让痛苦具有意义。我们可以运用它来发展一种无量的慈悲心,以及与他人之间深刻的联系,这可以减低我们的特殊感。当我们像过去的诸佛菩萨一样,从无明及妄念中深深地觉醒,我们可以过着充满慈悲及服务他人的生活。

无限的心

从只能容纳一个人或是少数几个亲近的人,到能够容纳一切众生,对一颗心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进展。我们会感觉到某些痛苦,然而心是有弹性的,如果我们挑战它,让它成长,心便能延伸至虚空的尽头。同样地,当我们只想到自己时,我们的智能是如此有限,但它其实具有为了一切众生而渴望觉醒的智慧潜能。

具有觉醒的潜能并非意味着我们会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而是指我们具有成长的力量。对于任何能令自心延展的挑战,我们都应感激,因为一个只关心如何自保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子宫中包裹着我们的胎盘是为了保护我们,一旦我们出生它就会剥落,好让婴孩能够呼吸。我们所创造的自我重要感就像怀胎时的子宫,用这个再造的子宫包住自己,就像从来没有被生出来过一样。倘若我们只是关心自己的舒适和保障,就不需要勇气来挑战自我。但我们可以超越这些限制,用对众生的关心来取代对自己的关心。

根据佛法再生的观点,所有的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思及他们的仁慈及保护,能让我们对一切众生产生大慈大悲的感觉;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心坚硬而狭隘时,忆起众生的仁慈能够让我们的心柔软。

对一个修行者而言最究竟的挑战,就是深刻而伟大的菩提心(1)修行。觉醒心和觉醒意念的菩提心法教,鼓励我们去了解所有众生都渴望离苦得乐;它们激励我们要引领所有的如母众生,脱离痛苦而得到真实的快乐。

【1】直译为“觉醒的心”。在相对层面菩提心有两个面向:一个是愿菩提心,是说怀抱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觉醒的愿望;另一个是行菩提心,包含了六度的修行。究竟菩提心是直观一切现象之本性。

母亲的仁慈

当我们还是初生婴儿时,是非常无助且脆弱的,我们甚至无法擦干自己的眼泪;但由于母亲仁慈的保护,我们能够长大成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某些潜力,能够感受到肌肤上太阳的温暖以及微风的凉爽;由于仁慈的双亲给了我们这副身体,我们才有机会修行佛法利益众生。

如果我们能真正了解母亲们对自己孩子的无量慈爱及关怀,我们会在心中感受到一种悲伤和负担,以及深刻的感激,我们的心充满了温暖和喜悦的感激。要回报她们的仁慈,我们要将这份温暖和喜悦,延伸到所有在轮回中受苦的如母众生。

没有一个众生能够忍受痛苦,甚至动物也不停地挣扎着要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不幸的是,众生无法了解能得到快乐的因和条件是什么,他们在不断持续地受苦。众生就像是瞎子,站在忙碌的十字路口中间,如此迷惑脆弱,不知所措;他只能站在那儿,连一步都不敢走。这是生活在轮回中所有如母众生的困境。

在纽约这样一个大都市中,我们看到许多人在地铁以及街上冲进冲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在追寻快乐。不管是洛杉机、加尔各答还是北京,我们可以想象住在那里的人们,一家人、小夫妻、单身汉、老妇人、学生…一•每一个人都在追寻快乐。真诚希望他们全都能得到自己所渴望的,同时愿他们的喜悦增长直到觉醒为止,这是菩提心的修行。

忍受所不能忍受的

在西方及西藏文化里,拥有一颗大的心(abigheart)指的是慷慨、仁慈、温暖以及慈悲。而在西藏文化中,一个人具有一颗大的心同时也代表他或她有能力和勇气在心中承担最痛苦的真相,而不会灰心沮丧。

在困难时,我的母亲总是说:“你应该让自己的心大到可以容纳一匹马在里面奔跑。”以慈悲的方法来处理困难,并不一定表示我们可以解决它们。轮回在本质上是无法被修正的,它只能被处理和被超越,意思就是被看穿。

传统佛法中,有一个关于慈悲的意象,就是一个没有双臂的女人看着她唯一的小孩被激流卷走。想象无法拯救自己的孩子,又无法逃避那份不可忍受的愤怒。在菩提心的修行中,我们要尝试对众生培养出这种无条件的慈悲,就算在开悟之前我们不能真正帮助他们。

当我们思索轮回之苦,而愿意不从自己的愤怒中转身离去,这份意愿就是菩萨的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我们已经见到痛苦的本性是无我或是空的。不从痛苦中转身离去并不表示“硬碰硬”;我指的是,已经了解到痛苦的真实本性,而拥有了喜悦面对痛苦的勇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