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面对中阴身──三种心的禅修
-
作者: 创古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57
-
止禅:对治烦恼
止禅的练习可以定心,而定心可以让你有能力控制或引导你走过中阴之路。止禅还有许多其他的利益,但从走过中阴身的角度而言,我们必须说这是最重要的利益了。
在死后的各种中阴阶段,心因为缺乏稳定性,所以很容易受到烦恼生起的影响。如同烦恼会在我们目前的状况下生起,也会在中阴身阶段生起。这些烦恼,诸如瞋、贪、焦虑等,由于死后的特殊情况,将会宰制你,力量变得非常强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我们必须在这一世练习禅修,特别是修止。
为中阴身预做准备的禅修法门:观照心中生起的任何烦恼,尤其是最强大的烦恼。这些烦恼,现代人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对某些人来说,瞋是最大烦恼;对其他人来说,嫉妒是最大烦恼;有些人最大的烦恼则是傲慢。禅修之前,首先要找出自己最大的烦恼是什么?然后全力培养能够有效对治这些烦恼生起的念力。
当你全力让禅修变成对治这些烦恼的法门,当你有了那种愿力和企图时,你就能完全去除那些烦恼;至少你将能大大减弱它们。透过修习这种止禅和愿力,你将能在这一生减弱烦恼,并以念力治疗它们;结果,养成这种习惯之后,当烦恼在中阴身阶段生起时,就可以变得微弱许多,不再那么铺天盖地。所以中阴身的显相,尤其是烦恼所造成的幻想,其魅惑力和影响力将变得很小。因此,我们在这一生为中阴身准备的修行就是禅修,尤其要以禅修来对治烦恼,首先是治疗最令我们痛苦的烦恼。
利用你在这一生的修行,来抗衡和治疗你的烦恼习气,对你的这一生,特别是对中阴身,将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看到有些人练习禅修的时间很短,就能够有效平静和驯服他们的心;而另外一些人禅修的时间虽然长得很多,却没有得到太大利益。当我们研究这二种类型的禅修者的差异时,就可发现他们练习的禅定或禅修,基本上是相同的。他们的不同,与其说是禅修方法的不同,不如说是禅修的意愿和焦点不同。最有效的禅修是用来对治烦恼,不管他们的烦恼是什么。如果禅修的动机是为着对治烦恼,这时候的禅修就可以变得很有效。反之,即使禅修的方法基本上相同,如果动机很模糊,或没有集中焦点在对治某个问题上,效果就不大。因此请记住:禅修,事实上包括一切的佛法修持,如果能用来对治某个问题或烦恼,将发挥最大的效力。这种禅修方式随时都有益处,尤其是中阴身生起烦恼时,帮助最大。
注:法性的藏文是chonyi,cho的意思是「现象」(佛教名相称为「法」),nyi的意思是「现象的主要性质或本质」(佛教名相称为「性」)。因此,法性的意思是「现象是什么?」、「一切现象的特质或主要性质」,在佛教中,等于是「心的真性」。中阴身最常可以维持四十九天(但也有例外),最短的不到一秒钟。密典明确指出地球上的人类就是如此。
生起次第:观本尊
除了止禅的练习之外,另一个能在中阴阶段派上用场的法门,是金刚乘或密宗所谓的生起次第:观想各种本尊的形状或身体。这些本尊包括许多寂静尊、忿怒尊等等。大体上,不管观想的是寂静尊或忿怒尊,只要把你自己观想成其中任何一尊,就能够让禅修进步很大,并且让本尊的加持力进入你心中。本尊瑜伽对于中阴身的帮助很大,因为在死后进入中阴身时,会有种种显相生起,有些是很吓人的。虽然这些显相绝非你心外的东西,它们只是你内心的投影,但由于中阴身的心识相当混乱,你会把它们当成心外物,因而认为它们挺吓人的,让你产生恐惧。
在中阴身的阶段,有一点很重要必须记住:把这些显相看成是心识的投影。因此,练习观想一位本尊,譬如观音菩萨、阿弥陀佛等,将有很大的功德,因为在这一生修本尊瑜伽,就会养成习惯,把显相看成是内心的投影。当你开始修本尊瑜伽时,本尊的形状可能很不清晰,但只要继续练习,最后就可以观想出清晰的影像。有时候即使影像是清晰的,一开始仍然是不稳定的,只要持续练习,观想出来的影像,就不仅是清晰的,还会很稳定。熟能生巧,功夫到了,自然会有这种效果。
如果你在这一生能观想出清晰而稳定的本尊影像,养成习惯后,在中阴身阶段,就可以生起更清晰、更稳定的本尊影像,因为中阴身的显相远比生前清楚。如果在中阴身阶段能够生起特别清晰而稳定的本尊影像,就可以抑制混乱而恐怖的内心投影,让它们消沉或净化。
观禅:观心性
金刚乘的另一个法门是圆满次第。圆满次第不同于生起次第,二者都是金刚乘的法门;圆满次第等于经乘(显教)中的观禅(毗婆舍那),而观禅是有别于止禅的。
大体上,我们使用「观禅」这个名相来表达圆满次第的涵义。佛陀在契经(编按:即佛经)中所说的观禅,是观空性;而在密典中所说的圆满次第,是观心性或观心的本身。如果我们看看西藏历代大师所建立的口授传承,禅修的主要所缘境也是心性。所以把止禅练习好之后,以此为基础,必须进一部接受观禅的教授,并实地修习。
透过观禅的练习,就可以发现心的本性是无生或无来处的,同时也没有任何实质的存在。这种发现可以让你免除中阴身显相所产生的恐惧。认识了你的心性之后,你就知道中阴身唯一的恐惧是:心在遇到它自己的显相时所经验的惊慌、恐惧和苦。(Havingrecognizedthenatureofyourmind,yourecognizethattheonlythingtofearinthebardoisthepanic,thefear,andthesufferingthatthemindexperiencesuponencounteringitsownappearences.)同时你也体会到这种恐惧和痛苦的生起,纯粹是因为你不能控制你的心。如果你了解这一点,如果你决心控制或得到控制你的心,然后透过观禅的练习,就可以控制你的心,因而免除心在经验它自己的投影时所产生的任何恐惧。
因为这样的缘故,接受大手印和大圆满禅修法的教授,并练习之,总是值得的。当然,如果你能练习到圆满的工夫,并获得确定不疑的体证,是最好的;但即使你并未得到确定不疑的体证,只要与这些教法和禅修有任何程度的联系,都总是有价值的,因为心所产生的任何体证总是对你会有帮助。即使只接受一点点大手印或大圆满的教授,并加以练习,就是好事一桩,因为体证心的真性,会对你在中阴身阶段有所助益。所以,这种体证经验越多越好。
禅修之后:随时运用念、觉和不放逸
我们的禅修还有另外二个层面:禅修本身和禅修之后。如同上述,禅修基本上包括三种技巧:止禅,或称奢摩他;生起次第,即观本尊;观禅,或称毗婆舍那,金刚乘称为圆满次第。我们已经知道,如果三种法门配合着禅修,对于死后的中阴身将助益甚大。然而,我们的练习,不仅仅在禅修时进行,更重要的是在禅修之后,因为我们正式地座上修所花的禅修时间,与下座后禅修的时间远远地不成比例。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在一切日常活动中持续练习的必要,即使只是非正式的练习。
即使我们在禅修之后的时间,不是从事正式的禅修练习,我们仍然不可以让心狂乱。我们的行为,必须保持某种程度的念、觉和不放逸。譬如,你主要的练习是止禅,那么在你的一切活动中,不管是行住坐卧、吃饭或说话,都要在你的心中和行为中,保持某种程度的念、觉和不放逸。如此一来,你在禅修之后的行为,就不会偏离禅修,反而是在加强禅修。结果,你的禅修将在禅修之后的时间,自然产生念的状态,并加强那种状态。所以,基本上,我们要随时运用念、觉和不放逸。
如果你主要的练习是观本尊,在禅修之后的时间,你同样要努力保持某种程度的觉或念。即使你在禅修之后的时间,不能产生本尊的清晰显相,你也要产生佛慢:实际上你就是佛。这是基于你了解显相的性质。显相的真性是清净的,不管我们认为显相多么不清净,因为一切事物的性质是空,不是静态或死的空,而是同时具足一切的空,与佛性的功徳相同。因为这是一切万法的性质,所以一切显相和一切经验的本性是清净的。
只要把本尊观想应用在禅修之后的时间,就可以获得这种体认,深信一切显相都是清净的,这对中阴身阶段帮助很大,因为它将让你在中阴身生起不同显相时,不再那么混乱或被淹没。
第三种禅修法门是观禅。透过观禅,你将对你的心性得到某种经验。这种经验一开始主要是在正式禅修时生起的。不过,在禅修之后的时间,你不可以放弃这种经验,而要在各种活动中,努力把这种经验带回来,或一再对它观照。如果你不这么做,如果你把正式禅修中的经验,在禅修之后就拋掉,则不管你的禅修经验有多好,进步将很少,因为你在禅修之后的活动将干扰到禅修的修持。
所以,不管你修持的是什么法门,在禅修之后的时间,一定要培养念、觉和不放逸。只要你的心中不断熏习这些习气,当你进入中阴身时,这些同样的习气就会生起。当中阴身生起念、觉、不放逸等善习气时,就可以让中阴身的显相不那么吓人。因为中阴身的显相不再那么吓人,你将越能控制发生在你身上的各种遭遇,包括越能控制你的转世。因此,念和觉是非常重要的。
念和觉不仅很重要,对你的帮助很大,它们也是方便修习的。我们都必须在世界上工作、吃饭、说话等等,也许会把这些活动看成不方便,因为它们似乎会干扰我们的禅修。但如果你了解禅修不仅包括正式禅修,还包括禅修之后的练习,那么你将明白,在你的许多活动中练习正念,绝不会干扰你的禅修,反而可以加强禅修,并熏习非常强大的正念习气,这对你在中阴身阶段的帮助将很大。
身和语的禅修
到目前为止我所谈到的禅修法门,基本上都是属于心。但我们不只是练习心的禅修而已,我们也要注意身和语,并练习身和语的禅修。虽然我们是在进行心的禅修,如果我们不注意身语二业,如果我们不小心做了身和语的恶业,那么我们的行动将抵消禅修的利益,禅修就不会有进步。因此,我们的念和觉必须跨过心,延伸到身和语。
这对于中阴身特别重要。人死后一进入中阴身,就没有了肉身,这个时候固然不会有实际的身体语言,但由于肉身长久养成的习气,中阴身(没有肉身,只是意识幻想出来的身)就会有显相和相应的语言能力。更进一步来说,中阴身生起的显相,基本上是由心中养成的习气所产生。因此,如果你养成好的身语习气,则你在中阴身所生起的身语显相,必然是好的;反之,如果你养成放逸或负面的身语业习气,那么你在中阴身阶段所生起的显相,也必然是负面的。
这些重点都在说明如何利用目前的自然中阴,为死后的各种状况做准备。我想在此打住,但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欢迎提出。
问与答
学生:
仁波切,第一个中阴是从受孕时开始的,或从出生时开始的?
仁波切:
一般说来,这个中阴开始于出生时,一直到去世时,尤其在谈到利用活的人身来修行时更是如此划分。
学生:
中阴身的身语显相,类似他生前的身语显相吗?他会维持相同的显相或特性吗?
仁波切:
关于这个问题有不同说法,但最普遍的说法是假设中阴身持续七周,前三周的身,会显现前世的身;第四周的身,混合着前世的身和来世的身;最后三周一般是呈现来世的身。
学生:
请仁波切说明如何在禅修之后的时间,以本尊观想法来培养正念?
仁波切:
本尊观想法基本上包括三个要素──清晰的显相、稳定的信心、清净的忆念。在禅修之后的时间,很难培养清晰的显相、清净的忆念。因此,禅修之后的生起次第修持法,主要是保持稳定的信心,意思是深信你的身语意的真性,就是本尊的身语意。我们发现本尊观想法的论典都说:「在禅修之后,绝不可以缺少自己就是本尊的信心。」
学生:
作恶梦时,是表示对自己的心缺少控制吗?
仁波切:
作恶梦,并非表示对自己的心全然无法控制。作恶梦的原因各有不同,有时候是因为我们对某些事物想得太多,或因为我们的情绪受到严重干扰,或特别挂碍某些事。但有时候即使那天,你的情绪没有受到严重干扰或特别挂碍某些事,由于过去某个时候的习气显现出来,甚至是很久以前的习气显现出来,你都会作恶梦。如果你被恶梦所苦,你可以在睡觉之前禅修,不让你的心因为许多妄念、烦恼或焦虑而散乱。(Ifyouareafflictedbynightmares,onethingthatwillhelpistomeditateimmediatelybeforegoingtosleep,notallowingyourmindtorunwildwithmanythoughtsormanykleshasoragreatdealofaxciety.)如果你以禅修的状态入睡,恶梦就不太会生起;反之,如果睡觉之前,你的心因为许多妄念、恐惧和焦虑而狂乱,当然就会作恶梦。
学生:
在中阴教法中,如何定义死?
仁波切:
首先,「中阴」的意思是二件事物的间隔,在某事物结束和另一事物开始之间的时段。因此,我们把生死的过程称为四或六个中阴。我们称生和死之间为「自然中阴」,此外,还有临终中阴、法性中阴、投生中阴等。身和心分离是死亡的基本定义,也就是界定死亡的时刻∕事件;从这个定义来看,活的生命是指该生命的身和心结合在一起,因此当其中之一发生什么事情时,另外一个就会受到影响。譬如,当你活着时,如果你的肉身病了,你的心就会经验到苦。
死的时候,由于身和心分离,心就会失去意识作用。心一离开无意识状态而进入意识状态时,不仅不再停留于先前的肉身,而且不能再进入身内。这种情形不同于此生我们所经验到的无意识状态,在这一世中,当我们从无意识复苏时,我们仍然在我们的身内。但身心分离所造成的无意识状态(编按:或称昏厥),意识复苏时就不再进入身内。这就是死亡的定义。
学生:
在深定之中,灵魂有可能离开肉身吗?
仁波切:
确实有这种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