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亲近心灵朋友并且跟随他踏上佛道时,可能会被自己的自我或无明所蒙蔽,所以看不到上师的珍贵功德……
英译中/感恩审译/报恩
跟随心灵朋友:正确的关系及态度
跟随心灵朋友根源于我们对待老师正确的态度。我们之间的关系始于对待心灵朋友的正确观念,巴楚仁波切对此有所描述:
就像病患依赖他的医生,
旅人依靠他的护卫,
受惊吓者依恃陪伴他的人,
商船依仗他们的船长,
渡江者仰赖渡船的船夫,
如果生死及负面的情绪,
是你所恐惧的敌人───
那么,就把你自己托付给上师吧!
建立正确的关系始于开展正确的态度。什么是错误的态度呢?根据巴楚仁波切的说法,我们看老师:就像用猎人的眼睛去寻找麋鹿,打的是它身上麝香的主意;注视着大象,是为了它的象牙;看着犀牛,为的是它的犄角。这种侵略性的态度就像是要去掠夺价值不斐物品的意图。你并不在乎是如何得到它,你没有慈悲心也没有一颗温热的心,有的只是一颗做生意的头脑。你想得到一个价值非凡的东西,只是想要拥有它。巴楚仁波切说,这种动机就是我们精神旅程上错误的开始,这是根源于我执的以自我为中心。你想要为自己在所开展出来的关系当中得到一些世俗上的好处。你要的只是名和利。依据纯净的法教,这种处理手法有着问题。
就像一个病患依赖他的医生
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亲近一个老师,就像病患依赖他的医生一样,这点须要有某种程度的认知。我们必须承认已经病了。这一步并不简单。在我们生病的最初期,总是想抵赖:不是啊!我并没有感冒,我只是有点头痛罢了。因为我们不想得到感冒,因此就不承认我们生病了。因为知道我们的下一个或两个星期将要在床上度过。这样的状况让我们觉得痛苦且令人烦躁。相同地我们一定要承认自己是一个病人,被娑婆世界‘自我’这个疾病感染了,我们正承受着嗔恨、贪欲及无明的症状并在其中煎熬。
佛法的克流感:对治娑婆世界的症状
要让一个病人能够依赖他的医生需要下点工夫。我们在面对我执、轮回的痛苦及生命的苦难必须有所行动,要治疗嗔恨、贪欲、嫉妒、傲慢和愚痴等症状。在佛法的治疗中,就像阿斯匹宁和克流感,这些东西可以让我们得到暂时的解脱。当在作止的平静持续基本禅修时,大约四到六个小时里,就可以把这些症状全部去除,然而当我们感觉这些症状又回来时,这意味着我们再回到禅垫上的时候了。虽然这些医药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症状,但并没有办法触及问题的根本。因此,我们能认知到症状的根源也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病人,这是和我们的精神朋友产生关联的第一步。
傲慢
‘承认’这个动作自然地就可以对治我们的傲慢,傲慢是我们亲近心灵朋友时最大的问题。当开始对治傲慢且承认我们生病了,这时就可以视精神朋友如同一个专业医生──我们所有的疾病他都知道,他也清楚这些症状的根源,更知道哪些药物可以减缓我们暂时和永远的痛楚。
信心
一个病人必须完全信赖他的医生,全然的信心意味着你已准备好接受各种指示,而且遵循医生给你的所有吩咐及处方。如果没有这种承诺以及对医生全然的信心,整个治疗就不会产生作用。例如医生要求你服用一些特定的药物,但是药品当中的某些成份你并不喜欢,所以你就不去药房抓药。选择到另类疗法的医生那里想听取不同的意见,其实你也不相信这个医生。
这位另类疗法的医生给你一些很奇怪的草药,告诉你熬水煮沸之后喝下,但你显然对这种逻辑完全不满意。就游走在这些医生之中,对他们没有完全的信任,因而漠视自己的病症。你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这些医生的时间。如果你不相信这位医生,就不要占用他的时间,因为还有很多病人等着要看病。印度大乘佛法的伟大成就者寂天论师曾说过:‘对那些不遵从医师指示的病人,要想治好病则毫无希望。’即使是这世界上最顶尖的医生在你身边,为你解说着最新药物的名称。但是如果你不准时吃药也不遵守疗程,要治愈病症则不可能。
虔敬
因此,一个病人在依赖医生时,要对他有很大的信任。在佛教当中这样的信任和信心就称之为‘虔敬’,也可以称为‘信仰’。这表示你相信医生的智慧与经验,虔敬与信心能够产生基本的开放性,你必须对医生敞开自己。巴楚仁波切给我们几个例子,像‘受惊吓者依赖陪伴他的人’和‘渡江者仰赖他们的船夫’,我们也可以加上‘乘客依靠机长’。当我们在登机时已经将全部的信心放在机长的身上,这是我们在心灵旅程上正在做的事,当我们登上航向解脱的飞机时,我们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在上师的手中,他正载着我们飞向彼岸。
这种虔敬的关系就像病人跟医生之间一样,犹如渡江者与船夫,受惊吓者与陪伴他的人。所有这些比喻都在传达一个讯息,我们须要一个很强的信任与信心,这就称‘虔敬’。
虔敬与信任并非自然就会升起。最初,学生会去检视老师;老师也会审视学生。我们的心灵老师检验我们,我们也检视他们。然后,我们才能到达信任的阶段,这就称之为‘虔敬’或称之为‘爱’。爱与慈悲都来自心灵朋友,之后爱与慈悲就会成为牵动你和心灵朋友之间的触媒。这种了解对我们开启与心灵朋友间的关系,及我们的心灵旅程都是非常重要。
正面的怀疑
巴楚仁波切指出外相可以蒙骗人,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外表来做判断。最简单的显现,被我们先入为主的该做与不该做的概念性给污染了。就像所有事物的显现一样,我们很可能会被老师和心灵朋友的外表所蒙骗。
具恩祖师大德曾开示:
不要对一个人的行为
作错误的阐释,
多数印度的大成就者活着时,
像恶魔、野兽及低俗贱民,
比最低贱还堕落。
以印度大成就者帝洛巴的例子来看,他是众人的导师也是噶举传承的创始祖师。他在恒河边过着渔夫的生活,时至今日我们还是可以在恒河岸看到外相如他的人。那里有数以百计的渔夫,帝洛巴就跟他们一样,住在河岸上,每天到河里捕鱼杀鱼。他的外表看起来就像一方恶霸,做了数不尽的黑业。然而,当帝洛巴在教导他的学生那洛巴时,从他的行为举止中展现出他的证悟。巴楚仁波切继续说道:
帝洛巴杀这些鱼,并不是因为他肚子饿而且找不到其他的食物。而是鱼类处在完全无明的状态,它们不知道该做与不该做的界线在哪里,它们是充满负面行为的动物。然而,帝洛巴有能力帮助它们解脱,当他在吃鱼时可以跟它们的神识联结,于是他就把这些鱼的神识转化到佛国净土。
相同的,萨惹哈是制造弓箭的匠工,夏瓦利巴则像个猎人。其他在印度的伟大成就者也一样,他们选择卑微的生活型态,常以最低下贱民的身份出现。很重要的是,他们不希望因为你的老师所从事的工作来判断他的对错,你应该训练自己保有最单纯的认知。
不要盲目跟从
我在这里并不是要建议大家盲目的跟从心灵朋友,因为还有一些情况是我们必须去考虑。但是,如果我们对盲目信仰太敏感了,就会导致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会变得非常负面;我们处处怀疑,对人世间冷嘲热讽不相信有真诚善意,我们的怀疑遮掩了所有可能存在的美德品质。当看到自己的头脑要走到那样的极端时,那么应该来读一读巴楚仁波切的这段诗文,我们也应该怀疑一下自己的怀疑。你那充满怀疑的大脑可能会说,‘这个老师就像以前印度的大成就者一样,正在做一些无法无天可耻的事。’这是正面的怀疑。当你的头脑对盲目信仰怀疑到一个极端时,就要想一想你是不是怀疑过头了。
巴楚仁波说了一个善星比丘的故事,他是佛陀的学生也是他很亲近的侍者。这个学生对佛说:‘你除了会从身上放光六尺外,在你身边当侍者这24年,我不曾看过,即使小如芝麻般的灵性品质,至于法教,我知道的跟你一样多,从此,我不再当你的仆从了。’
善星比丘服侍佛陀24年的时间,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中,他见到佛唯一的品质就是‘光’。巴楚仁波切说,如果我们没有调伏自心,也没有适当的方法对治我们的心,我们甚至可以在佛陀的身上挑毛病。即使尊贵的佛陀此刻就在眼前,我们还是会发现他有很多缺失。或许他讲话有印度口音,因此很难听懂他所开示的内容。如果我们都可以在佛的身上找到缺点,那又该如何去看待我们那普通的心灵朋友呢?如果不好好在自心下工夫,我们也将会发现老师的许多过患。
巴楚仁波切指示我们必须小心翼翼,随时保持觉知与正念以维护跟老师之间的关系,因为任何一个错误都是非常危险。举火焰来说,在天寒地冻时,如果能有火来取暖,那真是幸福的事,但如果我们对火毫不经心,一下子靠得太近,可能会被烧到。不过,如果我们离火太远,就很难感受到它的温暖。因此,不偏不倚的走在中道上,是一个非常善巧方便的途径,它可以维护我们跟上师之间的关系。
亲近老师时必须非常的谨慎,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稀有难得的机会。当善星比丘跟尊贵的佛在一起时,他并没有对这宝贵的机缘心存感激。当我们亲近心灵朋友并且跟随他踏上佛道时,我们可能会被自己的自我或无明所蒙蔽,所以看不到上师的品质。有时候我们会看不到这个机会是多么的难得,我们更看不到上师的尊贵性,也看不到与上师关系里的殊胜处。身为凡夫的我们,更有可能在此刻对我们的心灵朋友完全不心存感恩。因此,我们必须很小心且训练我们的心,应该感激我们能有这样的机会,更应感恩我们的心灵朋友。
与佛心相系
巴楚仁波切教导我们,如何从上师之间的关系得到最大的好处。
仿佛天鹅悠游于完美的湖面上,
犹如蜜蜂品尝着花蜜,
从无抱怨,只有恒常的接受他,
永远以如法行仪等待你的上师,
透过虔敬你将体验到
他所有美好的品质。
如果你要达到开悟,这就是那条可以真正从心灵朋友那里得到利益的道路。天鹅在静谧的湖上悠游,蜜蜂品尝从上师那里采来的甜美蜜糖。如果我们不曾厌烦的跟着上师,如果我们从没感受到像善星比丘那样的厌恶与忿怒,那么我们将会从与上师的关系中得到好处。这个利益可以让我们经验到所有佛陀及心灵朋友所具有的品质。
巴楚仁波切告诉我们与心灵朋友的相处过程:
在一开始,有技巧的检视上师;
于中间阶段,有技巧的跟随他;
到最后,
有技巧的仿效他的证悟和行为;
一个弟子能如此做到,
那就是走在真实的道路上了。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释迦牟尼佛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并没有那样的福报亲眼见到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活佛,我们无法仅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完全了解佛陀的法教,也不可能依着自己的认知而证悟自心本性。我们唯一能够跟佛心联结,我们唯一能获得佛陀法教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唯一能达到僧众的了悟,这些都只能透过心灵朋友。因为他,我们可以与佛的心相系。因为他,我们可以真正实现佛法的道路。因为他,我们活在当下证悟的经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