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观庄严论疏
第五品顶现观
梦亦于诸法,观知如梦等,
是至顶加行,所有十二相。
尽赡部有情,供佛善根等,
众多善为喻,说十六增长。
由三智诸法,圆满最无上,
不舍利有情,说名为坚稳。
四洲及小千,中大千为喻,
以无量福德,宣说三摩地。
转趣及退还,其所取分别,
当知各有九,非如其境性。
由异生圣别,分有情实假,
是能取分别,彼各有九性。
若所取真如,彼执为谁性,
如是彼执著,自性空为相。
自性及种姓,道即真成就。
智所缘无乱,所治品能治。
自内证作用,彼业所造果。
是为转趣品,所有九分别。
堕三有寂灭,故智德下劣。
无有摄受者,道相不圆满,
由他缘而行,所为义颠倒。
少分及种种,于住行愚蒙,
及于随行相,九分别体性,
是所退还品,声闻等心起。
所取及所舍,作意与系属,
所作意三界。安住与执著,
法义唯假立,贪欲及对治,
失坏如欲行。
当知初能取:
不如所为生,执道为非道,
谓生俱有灭,具不具道性,
安住…
…坏种姓,无希求无因,
及缘诸敌者。
是余取分别。
为他示菩提,其因谓付嘱。
证彼无间因,具多福德相。
垢尽无生智,说为大菩提,
无尽无生故,彼如次应知。
无灭自性中,谓当以见道,
尽何分别种,得何无生相?
若有余实法,而于所知上,
说师尽诸障[说师尽诸障:原译为“说能尽诸障”。],吾以彼为奇。
此中无所遣,亦无少可立,
于正性正观,正见而解脱。
施等一一中,彼等互摄入。
一刹那忍摄,是此中见道。
次由入狮子,奋迅三摩地。
观察诸缘起,随顺及回逆。
灭尽等九定,修往还二相。
后以欲界摄,非定心为界。
超越入诸定,超一二三四,
及五六七八,至灭定不同。
略标及广释,佛所不摄受,
无三世功德,及于三妙道。
所取初分别,加行相行境。
次许心心所,转趣时有境。
不发菩提心,不作意菩提。
作意小乘法,不思大菩提,
有修与无修,及与彼相反,
非如义分别,当知属修道。
施设有情境,施设法不空。
贪著简择性,为寂事三乘。
受供不清净,破坏诸正行。
经说是第一,能取应当知。
设有情及因,由此所摧害,
故是修道系,其余九违品。
如自所缘性,三智障有三。
静道真如等,相应不相应。
不等及苦等,诸烦恼自性,
及无二愚蒙,为最后分别。
如诸病痊愈,常时获安慰,
恒修众生乐,一切胜功德,
任运而依附,胜果所庄严,
上品位菩萨,如众流归海。
安立三千生,声闻麟喻德,
及离生菩萨,众善为譬喻,
经以无量福,明佛无间道。
无间三摩地,证一切相智。
无性为所缘,正念为增上,
寂静为行相,爱说者常难。
于所缘证成,及明所缘性,
一切相智智,胜义世俗谛,
加行与三宝,巧便佛现观,
颠倒及道性,能治所治品。
性相并修习,说者邪分别,
依一切相智,说为十六种。
第五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