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观庄严论疏
子一、本体:
入定智慧清净对治之资粮修行的本体就是能圆满入定智慧之断证的殊胜方便智慧。
子二、分类:
分类有见断对治之资粮修行与修断对治之资粮修行两种。
见修诸道中,所能取分别,
由灭除彼故,说八种对治。
前所未见的法性义得以现见即是见道;修行已见的实相即是修道。其中所断所取法之分别、能取补特伽罗之分别的染净法实有假有分别,为了灭尽这四种分别的所有种子部分,按照所断的次第,对治入定智慧也就有了八种,即断除见断四种遍计部分之见道对治的四种资粮修行以及断除修断四种俱生部分之修道对治的四种资粮修行。
辛四(所修断证圆满之定生修行)分三:一、本体;二、分类;三、摄义
壬一、本体:
定生修行的本体即是定生所修断证圆满无生的修行。
壬二(分类)分二:一、总定生修行;二、别定生修行。
癸一、总定生修行:
所为…
1、总体来说,所定生果就是佛地的三大所为定生。
癸二(别定生修行)分三:一、别说大心;二、别说大断;三、别说大证。
子一、别说大心:
…及平等,利有情无用。
2、本体的差别:以大智慧于证悟诸法等性中不动摇即是等性定生。
3、以方便大悲利益一切有情即是利有情定生。
4、作用的差别:无勤任运行持事业即是无用(无勤)定生。
子二、别说大断:
超二边出生,证得相出生。
5、本体的特点,断除烦恼障所知障而不住轮涅常断之边即是超二边定生。
6、作用的特点,断除了三道的障碍而证得三乘的一切功德即是证得相定生。
子三(别说大证)分二:一、果;二、因。
丑一、果:
一切相智性。
7、果位解脱道的智慧现量了知所知一切相,即是遍智定生。
丑二、因:
道有境出生。
8、作为因的无间道智慧的究竟有境即是道有境定生。
共同以上八种定离。
壬三、摄义:
当知此八种,是出生正行。
具有此八种体性者就是定生修行。
如何定离的方式:《明义疏》中云:“所定生之基无有超胜此等之余法故。”又云:“所定生所修果之定生法与不缘一切即是八种定生。”“从能定生能修因之定生法的角度……”这其中明确宣说了两种定生方式。
遍智的界限:所修满愿遍智,唯有能仁王佛陀的相续中才具有无余了知一切所知相的遍智,经中说:“须菩提,尽说所有行相、所有因、所有相状之诸法,彼等行相、彼等因、彼等相状如来通晓……”所说的遍智与能生能修的般若遍智,在菩萨的相续中具有的了知所得果相为无生的遍知,(《明义疏》中说:)“如果彻知基道行相为无生,则不见对偈颂的本义的般若有害。”又说:“对境三种无生与一切智慧波罗蜜多三智之体性,以三种方式者形成佛陀等。”有境三智以及依靠通达一切行相为无生等所说的遍智,由此可知,前者是满愿般若,后者是能生佛陀圣者的般若。所以,从前者为立足点出发,有些论释中以境表示有境或者以因表示果的角度,间接说明了知晓所知主体的遍智。这后一种在本论颂词中是从具有方便智慧的角度直接说明的,不要以其他方式来讲解。
总而言之,安立八种现观时,了知一切所知相的所修果遍智是第八品法身所包括的;了知果相为无生的能修因之遍智就是指第一品遍智现观。如果归摄在六种现观当中,那么前者是能修果异熟法身;后者是了知能修为无生的法相现观。当归集在三种现观中时,前者所修果是了知所知诸相的果遍智;后者为能修了知对境为无生的因现观所摄。分别而言,了知行相为无生的因遍智也有因与果两种方式,前者就是定生修行;后者是所修而不是能修,对于诸如此类的道理,我们一定要通达。
总结偈:
竟果无愿解脱胜,晓所修相真实际,
智慧发心大方便,此遍智理当了知。
般若现观庄严论第一品句义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