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现观庄严论疏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寅一、智慧资粮:
无所得行相,不颠倒体性,
远离…
1、所回向的智慧资粮就是证悟三轮无所得的殊胜资粮。
2、对所作的本体不加分别道无所得的行相,对作用相不加分别,心具有不颠倒的体性。
3、对于对境的有实法不加分别,故而具有证悟远离我等(即无我等)的行相。
寅二、福德资粮:
…佛福品,自性念行境。
4、具有佛陀之善根福德资粮的资粮自性通过随念来普皆回向的行境。
丑二、能回向方便智慧之分类:
有方便无相。
5、方便的特点就是具备将善根回向圆满菩提的方便。
6、智慧的特点即是三轮无分别相。
丑三(回向殊胜作用之分类)分二:一、总作用;二、别作用。
寅一、总作用:
诸佛所随喜,不系于三界。
7、顺缘:佛陀通过随喜的方式而垂念。
8、并不是属于违品欲界等三界的相似回向。
寅二、别作用:
下中及上品,是余三回向,
生大福为性。
9、为宣讲道的所依十善等小士道而回向。
10、为宣讲暂时道预流向等中士道而回向。
11、为宣讲究竟道无上菩提大士道获得最终无上圆满菩提果位而回向。
也就是说,回向成为以上三乘对三种种姓的所化众生开示捷径之因(即是除上述以外)的其余三种回向,因为具有回向无边无际一切有情无尽利益之因的作用,所以是产生无量大福德的体性。
回向共有以上十一种。对此,圣解脱部与狮子贤论师关于回向的分摄方式有所不同,暂且不作广述。
癸三、未退令增长之因——随喜修道[随喜修道:道智十一法中的第九法。]:
由方便无得,随喜诸善根,
是此中所说,修随喜作意。
随喜修道的本体是殊胜随喜的修道后得智慧,由它具有随喜自他一切善根的方便和不分别三轮相证悟无得的智慧,对于自他一切善根的对境,以无比欢喜的心情欣然随喜,这就是此《般若经》中所说的修随喜作意。
一般来说,成为诸位菩萨后得福德资粮的修行差别虽然有无量,但这里从胜解、回向、随喜三个角度来宣说的原因是,按照《现观庄严论浅释·明义疏》中所说:“摄义:胜解作意是源泉,犹如由纯金中出现金条一样,现行积累福德……”所有福德资粮一开始没有生起依靠胜解而生起;回向能令其普不失毁;随喜能令其增长。因此,我们要明白从这三者的角度能圆满一切福德资粮。
胜解、回向、随喜的界限,通常而言,相似的胜解、回向、随喜是从资粮道就具有,但(这里是指)修道所摄,这三者每一种都有下、中、上等九品的次第,所以下下品在二地后得时具有一直到上上品在十地后得时具有,这是经和本论的意趣。在其他注释中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壬二(入定智慧自性无漏修道)分二:一、宣说无间道之自性——修行修道;二、宣说解脱道之自性——清净修道。
癸一(宣说无间道之自性——修行修道[修行修道:道智十一法中的第十法。])分二:一、真实宣说;二、二道违缘顺缘之差别。
子一(真实宣说)分二:一、本体;二、分类。
丑一、本体:
修行修道的本体是大乘修道无间道的殊胜智慧。
丑二、分类:
此自性殊胜,一切无作行,
立法不可得,是大义利性。
1、本体的差别:入定中修行万法无自性的智慧波罗蜜多体性。
2、法相之差别:成为修行(殊胜)遍智所有方便支的法相。
3、行相之差别:通过息灭执著所缘相而不现行一切所缘相戏论之法。
4、所缘之差别:布施等所有道法也以无分别助伴摄持而无所缘。
5、果之差别:能成就大利之无上果位——圆满菩提。
修行修道共有以上五种。关于如此所有差别,要按照《般若摄颂》中所说的“若无智慧无目此五度,无有向导不能证菩提;何时尽以智慧而摄持,彼时堪为具目得彼名”来理解。
这样的修行修道的界限:在二地到十地之间的所有无间道中依次具足。
子二(二道违缘顺缘之差别)分二:一、宣说二道之顺缘;二、宣说二道之违缘。
丑一(宣说二道之顺缘)分二:一、外缘;二、内因。
寅一、外缘:
依佛…
外缘就是通过修行令佛欢喜来依止佛陀。
寅二、内因:
…及施等,善巧诸方便,
此是胜解因。
加行的差别是普遍修行布施等六度;意乐的差别具有善巧寂止等诸方便,这是通过胜解而在自相续生起刚刚讲的修行修道的因缘。直接宣说了是修行修道的因,间接也成立是下文即将阐述的清净修道的因。因为这些是直接因——无间道的因,由此也就成立是直接果——解脱道的因。为此,我认为圣解脱部与狮子贤二位论师的论典中直接间接的说法密意完全一致。
丑二(宣说二道之违缘)分二:一、总违缘;二、别违缘。
寅一、总违缘:
诸法衰损因,谓魔所魅著。
作为违品——正法贫乏之因,总的来说就是被违缘恶魔笼罩、控制相续。
寅二、别违缘:
不信解深法,执著五蕴等,
恶友所摄持。
开始入道的障碍就是不信解深法;中间修正道的违品就是执著五蕴等;最后道趋至究竟的违缘就是被恶友所摄持。
癸二(宣说解脱道之自性——清净修道[清净修道:道智十一法中的第十一法。])分三:一、认识总义清净之自性;二、别说引申义四圣之清净;三、真实宣说清净修道。
子一、认识总义清净之自性:
果法清净性,即色等清净,
以彼二无异,不可分故净。
一般而言,关于清净之自性,诚如(《释量论》中所说:)“心性为光明,诸垢客尘性……”色等的实相自性清净,所断一切客尘由因——无间道来断除;果法解脱道的智慧,是客尘清净,这就是说,色等一切法的实相自净清净之体性,二种清净只是从反体而分的,对境的本体无有异体,心也不可分割。为此,果法解脱道的本体是清净的自性,这是经中予以宣说的。
子二、别说引申义四圣之清净:
惑所知三道,断故为弟子,
麟喻佛子净,佛一切最净。
如果有人认为:从宣说清净的本体不可分割中引申出来,四子圣者的清净差异各个分开不应理。
四圣者的清净分类,是从断除贪等所断一切客尘烦恼障、所知障的一部分所知所取分别障、三乘道的所断障这样障碍的所有种子次第,而分为弟子声闻、麟角喻独觉、佛子菩萨地的三种清净,超过他们完全断尽二障及习气的缘故,佛陀的清净是最究竟的断德。可见,四圣者的清净并不是此处的修道,但是关于引申义的道理,在《般若经》中有详细说明。
子三(真实宣说清净修道)分二:一、真实宣说;二、遣除于断治详细分类之诤。
丑一(真实宣说)分二:一、本体;二、分类。
寅一、本体:
清净修道的本体即是大乘修道解脱道的殊胜智慧。
寅二、分类:
对治九地中,上上等诸垢,
谓由下下等,诸道能清净。
(作为对治的)修道九地中,所断的差别:三界九地的一切俱生所断所摄的分别,按照从行相角度分成上上等九类垢染的次第,也是由解脱道的自性清净修道对治——下下二地直至上上品十地的清净修道之间的九种修道来清净,它们从依次清净九种垢染的角度而有九种清净修道。也就是说,三界九地所摄的一切上上品所断综合起来,在二地予以断除,直至所有下下品所断综合起来,在十地予以断除。我们务必要了解这种道理。也希望依此通达断除这些所包括的一切烦恼障所知障的要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