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分

《无量寿经大疏(一)》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细致地解释,凡是由因缘变现的法,都是无常性,即都只是虚妄一现,不住第二刹那;又都是苦性,即都是随因缘无自在地迁变;又都是染性,即都是妄分别、皆属错乱,从因至果无非杂染;又是空性,即都是因缘所作,了无自性。只有一切错乱消尽时,出现真正的常、乐、我、净四德,那才是真正的自己。对此,佛是已经彻证的人,众生是丝毫未证的人。佛见无量众生长劫都在迷梦中轮转,悲心化现于众生界,引导群生还归常、乐、我、净法界。此即是“导师之行”。

结合净土法门解释,“导师之行”指弥陀导师普度众生成佛的大行。弥陀悲愿要摄受一切凡夫和圣者成佛,凡夫未证一分真如,丝毫没有回归寂光净土;有学位圣者只证到少分真如,还有垢障未断,仍未完全回归寂光净土。因此弥陀一乘愿海就要以奇特方便引导凡圣同归法界而成佛,因此成为“法界大导师”。今天,释迦佛要宣说弥陀愿海,引导群生同归法界,正是住于大导师阿弥陀佛的所行中,所以说“住于导师之行”。

“今日世英住最胜道”,佛为世间最殊胜之人,称为“世英”。最殊胜者,安住于最殊胜之道。道指菩提,最胜道即无上菩提。以住无上菩提之故,彻见弥陀因地累劫的修行,果位成就的净土功德庄严,及光明、名号等的奇特力用。

“今日天尊行如来德”,天有五种:一、世天,指世间人王,号称天子;二、生天,指生在天界的天人;三、净天,指小乘有学、无学罗汉。“净”指证得小乘圣果,净除了内心的一切烦恼染污;四、义天,指大乘菩萨证悟诸法平等空寂,所证的义理非常殊胜,故称之为“义天”;五、第一义天,指诸佛彻知佛性不空义。此是一切义中的第一义,即彻法底源,再无超出其上者。客尘法都是梦幻般的妄相,消尽这些妄相后,余下的是众生心中本具的法,即如来藏。这样见到佛性不空,就是见到第一义。这里,“空”指错乱之法原本无有;“不空”指实相中如来藏原本具有。这是指佛彻见了如来藏,故是“第一义天”,称为“天尊”。

既然已经消尽了一切客尘妄现,自性上具足的无量恒沙功德,便完全显发出来,自在无碍地发挥妙力,这叫做“行如来德”。

在明了以上赞叹之后,就知道世尊今天一定是要说极奇特的法!一定是彻见了无上境界!一定是要引导无量众生趣入法界!

以上这五重赞叹有极深的涵义。通过阿难这样赞叹,我们才知道世尊之前入大寂定是住于佛的无上果觉中,彻见了弥陀愿海的无上妙境界。由于佛放光现瑞及阿难承佛密意的请问,便发起了这部《无量寿经》。

丙三、叹问义大

【于是世尊告阿难曰:云何阿难,诸天教汝来问佛耶?自以慧见问威颜乎?阿难白佛:无有诸天来教我者,自以所见问斯义耳。】

世尊见阿难问得这么得体,显现非常欢喜,有意问他:“阿难,是诸天教你来问佛的吗?还是你自己以智慧见到了什么,而问佛的威神光颜?”

阿难回答说:“没有诸天教我来问,是我自己以所见而问这个意义的。”

【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发深智慧,真妙辩才 [1] ,愍念众生,问斯慧义。】

佛赞叹说:你问得非常畅快。你是具有大智慧的人,能问如此奇特之事,这将给无量众生带来极大义利。由你这一问,当来诸天人民都将得到度脱。你发起了甚深智慧,真具微妙辩才!

你愍念众生,能问这样大智慧的问题。你是为未来极长远时期内无量众生的利益着想。这个法门人人需要,因为无论哪种层次的众生,都需要解脱生死!都需要得到弥陀愿海的救度!由于你的提问,将使弥陀愿海普度的消息传遍世界。

这部经是释迦佛教法中度生时间最长、范围最普遍、行持极简易、又极有效的一个法。阿难的提问将利益到释迦佛教法期的无量众生。乃至最后法灭时,其它经全部隐没,唯有《无量寿经》最后住世百年。在这百年里,只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称念佛名就能获得救度。

因此释尊极度赞叹阿难:以大悲心怜愍众生,问了如此殊胜的大义!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无尽大悲”,即《行愿品》所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以三界众生无由出苦,如来大悲悯怜众生,故出兴于世。《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光阐道教”,指开显阐扬能成就菩提的权、实二教,总指世尊宣演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其目的即“欲拯济群萌。”“拯济”谓救助、拔济之意。“萌”指生命。众生虽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但深陷于轮回恶梦中,佛悲心欲救一切众生,即是“欲拯济群萌”。拯济之方,为随顺众生机宜,施设大小、权实、偏圆、顿渐等法门,以作度脱。拯济之利,谓惠予众生解脱及成佛的具实之利。

结合净土法门解释,这是因为释迦如来观照到娑婆世界中的无量众生都须依仗弥陀本愿的救度方能解脱,因此在因缘成熟时畅演弥陀愿海法门,以拯救万类。故谓之释尊出世一大本怀。

而所谓“真实之利”是指弥陀愿海。因为弥陀一乘愿海如今已经圆满实现,其中每一条愿都能惠予众生无量利益。愿海的境界极其深广,从中源源不断地对众生做各方面的加持和救度。

所以,只要我们能对弥陀愿海深入信解,确实会有值遇如意宝一般的大欢喜心!自己会认为:现在已经值遇无上如意宝——弥陀愿海!会深深地信解:在弥陀愿海中一切应有尽有,只要发起足够的信心和恭敬心,就能由此获得一切暂时及究竟的利益,毫无欠缺!

又可说,“真实之利”是指万德洪名的利益。这个利益说到究竟处,是能给予众生无上涅槃妙果。例如弥陀本愿中说:他方世界的菩萨闻到弥陀名号,立即获得普等三昧,能见十方无量诸佛、能证无生法忍、能得甚深总持……从这里看出弥陀名号能惠予众生极深的利益。

这句名号是佛无量劫来大愿大行的成果,至诚持念它,就和佛的果海感通,就有佛力在自己心上做加持,就能得到真实之利益。

净土法门能惠予众生真实之利,原因在于是从真实之际流出。

真实之利是用,真实之际是体。譬如一台机器能起很大作用,这个作用从哪里来呢?就是从机器的本体来。由于机器的组织、结构等有其自身的功能,因此就出现了特定的作用。与此类似,弥陀愿海所成就的光明、名号等,之所以能惠予众生真实之利益,原因在于它是由真实之际所流出。

也就是说,这是由弥陀因地建立大愿,无量劫中积功累德、庄严净土,至成佛时从法身智慧任运流现的无量功德庄严。由此反推就知道:极乐世界的国土、佛、菩萨三种庄严悉皆统摄于一法句中,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此即“真实之际”。

总之要认识,极乐净土的无量庄严是从何种根源而来?如果能在甚深的理上看到其根源是弥陀的悲愿及法身智慧,便会对净土的一切功德深信不疑,对其中的每一部分都由衷地恭敬信受及赞叹欣求,原因是自己已经认识到其“理体”与“缘起”这两大根本。


[1] 真妙辩才:有甚深的智慧才知道佛住于奇特之法,乃至行如来之德等,因此是“真妙辩才”。指能辨明真实之义,且表达得十分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