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正道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七》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戒是明咒,能除烦恼诸毒蛇故。”】
戒是明咒,能驱除烦恼毒蛇。(有些咒语念诵后能驱走毒蛇。)
《律本事》云:“诸比丘,恒时持戒,则能住于三摩地;能恒住三摩地,则能生起智慧明;恒修智慧,则自心定于贪嗔痴中得到真实解脱。”由戒而得定、由定而发慧,故能驱除烦恼毒蛇。
【“戒是桥梁,度罪河故。”】
戒是桥梁,能度过罪业河流。
《别解脱经》云:“戒为趣善趣,渡河之桥梁。”
【龙猛菩萨亦云:“戒是一切德依处,如动不动依于地。”】
龙猛菩萨也说:戒是一切世间与出世间功德的根本依处,如同情与无情都依止于大地。
即,无论人天善趣圆满或出世三乘菩提,都只有依止净戒而成就。
【 《妙臂请问经》云:“一切稼穑依于地,无诸灾患而生长,如是依戒胜白法,悲水灌浇而生长。” 】
《妙臂请问经》说:如同一切庄稼依止大地,无有灾患而得生长,殊胜的善法依止净戒,以大悲水浇灌而出生增长。
《法集经》云:“世间出世间一切胜妙果报,皆由持戒而得,依因净戒根本力故。”
《师子月佛本生经》记载:
往昔燃灯佛出世时,有一位比丘在山泽中修持佛法,证得阿罗汉果。山中有一猕猴常常守候一边,等比丘入定,就取过比丘的袈裟披在身上,摹仿比丘的行为。
比丘出定,见此情景,告诉猕猴说:“你既已披上袈裟,就应当发无上道心。”
猕猴听后,顶礼比丘。比丘为它传授三皈五戒,并代它忏除罪业。
猕猴起身,双手合掌,欢喜地说:“大德!我今皈依佛法僧,奉持五戒,愿求忏悔。”连说三次之后,踊跃欢喜地爬上高山,攀着树枝跳跃舞动,不慎坠地而亡。
猕猴以皈依和受戒的功德,脱离了畜生道,上生到兜率天,在弥勒大士前听法证果,获得宿命通。他观察自己往昔曾在宝慧如来的像法中出家做比丘,由邪命谄曲不持净戒,死后堕入地狱;报尽得脱,又转为旁生长劫受苦。
《涅槃经》中记有一事:
波罗奈国有位广额屠夫,每天要杀死无数只羊。后来他遇到舍利弗尊者,生起了信敬之心,一日一夜中受持八关斋戒。以此因缘,命终生为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太子。
总之,如《教诫比丘经》所说:“此戒最胜乐,此戒解脱道,此戒功德本,此戒成佛因。”
【 应如思惟。 】
应当按照上述经教所说反复地思惟。
辰二、不护戒之过患
【 若受不护,过患极重。 】
如果受戒之后不励力守护,则过患极为严重。
【 如《苾刍珍爱经》云:“或有戒为乐,或有戒为苦,具戒则安乐,毁戒则成苦。”此说受学通于胜利、过患二品,是故亦应善思过患,敬重学处。 】
如《比丘珍爱经》所说:“有人受戒乐,有人受戒苦,具戒则安乐,毁戒则成苦。”这是说,受学戒律由守护和毁坏的差别,有获得胜利及过患的两种结果。受戒成安乐还是成痛苦,取决于是否守护学处。因此,在思惟护戒胜利之后,还应当思惟不护戒的过患,恭敬尊重学处。
《律本事》中宣说了破戒的十种过患:一、被大师佛陀呵责;二、诸天称他是盗匪等恶名呵责;三、被同梵行者呵责;四、如理作意时也遭到自己呵责;五、理应受依法呵责;六、臭名远扬四方八隅;七、不能听闻未曾听过的法,遗忘曾经听过的法;八、不生地道证悟功德;九、在追悔莫及中死去;十、死后随入恶趣。
《成就真实戒经》云:“犹如无眼不见色,无戒之人不见法,犹如无足不入道,无戒之人不解脱。”
《达磨多罗禅经》云:“如天德瓶,守护不坏,常出珍宝,随意无尽。修行如是,不毁净戒,则常出生功德宝。轻德毁瓶,珍宝即灭。若破戒瓶,则永失法宝。”意即,就像天德妙瓶,如果守护不坏,就能随自心意无穷无尽地出生珍宝。修行不毁坏净戒,就常常出生禅定、智慧等功德。又像由轻视而毁坏天德妙瓶,此后将不再出生珍宝,毁坏净戒妙瓶,也将永失法宝。
经云:“尸罗不净,三昧不现前。”《瑜伽师地论》中说:破戒者被摈斥,无缘听闻正法,已闻之法也将忘失,地道功德全然不生。《毗奈耶经》中说:破戒者在追悔中死去,死后堕入恶趣。
托嘎如意宝在《赞戒论浅释》中说:“这些人受到种种谴责,不知不觉已到了衰老之时,他们感受剧烈痛苦的同时,忆念今生所造的破戒罪过,此刻内心备受种种痛苦逼迫。最后死亡临头之时,一方面心中恋恋不舍财、子、妻等,但他们也不会跟随自己,一方面想到以所造的五种堕罪必将堕入地狱受种种痛苦折磨,因此必定会生起炽燃烈火般或如骏马也无法追及的大追悔之心。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应精进护持净戒。”
《佛说犯戒轻重经》中说:“若比丘、比丘尼,无惭无愧,轻慢佛语,犯众学戒,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千岁。佛告目连,若无惭愧,轻慢佛语,犯波罗提提舍尼,如三十三天寿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三亿六千岁。佛告目连,若无惭无愧,轻慢佛语,犯波逸提,如夜摩天寿二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二十四亿四十千岁。佛告目连,若无惭愧,轻慢佛语,犯偷兰遮,如兜率天寿四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五十亿六十千岁。佛告目连,若无惭愧,轻慢佛语,犯僧伽婆尸沙,如不憍乐天寿八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二百三十亿四十千岁。佛告目连,若无惭愧,轻慢佛语,犯波罗夷,如他化自在天寿十六千岁堕泥犁中,于人间数九百二十一亿六十千岁。”
法王如意宝说:“一切增上定胜乐,悉皆依此而生故,倘若破戒堕恶趣,切莫迷惑当取舍。”(一切增上生及决定胜的功德,都须依止净戒而产生。如果毁坏净戒,不仅得不到任何佛法成就,还将堕入恶趣长劫受苦,因此切莫在此处迷惑,应谨慎取舍。)
辰三、如何学修分八:一、教诫修学断除堕罪的四种对治 二、即使轻微的佛制学处也不能放松 三、若以罪业染污,须立即忏悔 四、如是不护戒,则不能解脱轮回 五、现今护戒功德极大之理 六、以“造罪可悔而不防护”极不应理 七、修密者也须如是护持净戒 八、单独教诫烦恼之对治
巳一、教诫修学断除堕罪的四种对治 1
【 如何修学之理者,四犯因中,无知对治者,谓当听闻,了知学处。 】
如何学戒的道理:在四种犯戒因素中,无知的对治是应当在善知识、善友处听闻戒学,寻求对学处的了解。
《正法念住经》云:“一切法觉,要因闻法,若不闻法,于法不觉。(一切法的觉知,都需要经由闻法获得,如果不听闻,则于法不生觉知。)”由听闻戒律学处,了知开遮持犯,则能对治无知。
1、 四种对治:无知对治、放逸对治、不敬对治、烦恼炽盛对治。